佝偻病的治疗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原版高山下的花环小北京火化当场
TUhjnbcbe - 2023/3/8 18:29:00


  从年儿子张力牺牲,到年第二次为他祭扫,36年间苦苦思念,当年的青丝俱成华发;墓碑上儿子的烤瓷像依旧英气逼人,而母亲成翠霜已然老了。


  从年在朝鲜结婚,到年丈夫张志信驾鹤西去,59年里相扶相守、不离不弃;丈夫的音容笑貌依旧如在眼前,而妻子成翠霜却被“撇”下了。


  高山下的花环历久弥新,不曾褪色。她是“小北京”的母亲,是“雷神爷”的妻子,苍茫一生,85岁的成翠霜实难忘——


  “我家里的那两个”


  妈,我想吃饺子


  年去朝鲜时,21岁的姑娘成翠霜一颗红心向*营。不承想,部队裁*,她没能入伍,勉强成了没有*衔的“兵”,变身幼儿园的孩子王。次年,有热心人牵红线,她和时任师团副团长兼参谋长的张志信于8月4日喜结连理,在朝鲜也算有了自己的家。年、年,女儿张萍和儿子张力相继呱呱坠地,一家人在异国他乡,日子虽清苦,却其乐融融。


  自年撤回国内后,张志信又随部队去了云南和西藏。十年浩劫后,经历了十几次的搬家,张志信被调到信阳步校任*务部长,成翠霜的心渐渐“落地”——终于能和丈夫、孩子们在一起安心地过平静日子了。只是,她做梦也没想到,年发生的那场战争,又毫不留情地搅乱了她一家的生活!
  


  那是年1月27日,大年三十,已经调任师师长的张志信和参*一年多的儿子张力都没回来,而且连个音信都没有。成翠霜心急,就向步校的教员打听情况,竟惊闻要打仗了。她想不通“家里那两个”的战备保密意识怎么那么强,居然谁也没向她透露过一星半点,嘴牢靠得都像上了栓。


  被蒙在鼓里的成翠霜又担心又着急,年也不过了,当即就赶往位于豫北的师师部。到了一看,部队紧张有序,已集结待命,车队也严阵以待。师里要统筹指挥,张志信没时间来看看她。大年初一,团里让张力来和妈妈话别。


  甫一见面,张力就对成翠霜说:“妈,我想吃您包的饺子了。”成翠霜一阵心疼——前一天她一个人转了转,部队即将开拔,伙房里什么都已收拾妥当,哪有包饺子的条件!吃不上饺子无所谓,张力还是很兴奋,关键是妈妈的到来无形中给他鼓了劲儿。短暂絮叨之后,他向妈妈汇报:他本已被团里选调到机关帮助工作,但他径直到师部找老爹“蘑菇”,坚决要求回特务连打仗,现在任侦察班长呢。“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和老爹一起战斗,妈,你就放心吧。”会面的时间不长,张力很快要归队了。临走前,他回身对成翠霜挤了挤眼睛,旋即又郑重起来,端正地给妈妈行了个*礼。


  丈夫和儿子随部队开拔了,这一去,也牵走了成翠霜的心。


  儿子,妈看你来了


  2月中旬,战争开始了。身边的人都陆陆续续收到了在前线的亲人传来的消息,可张志信父子却毫无动静,自离开起就杳无音信。成翠霜惴惴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我家里的这两个人为什么不给我通信呢?怎么回事啊?


  2月底,师家属统一开会,独缺成翠霜。她更疑惑了:怎么都去了,单单不通知我呢?她敏感地意识到:肯定是我家里的那两个出事情了!要么俩都有事,要么其中一个咋了。果然,两天后的晚上,留守的副师长李广正来拜访她:“嫂子,你吃饭了没?”


  成翠霜的心“咯噔”一下就沉了,却还很镇定:“吃了。”


  “这两天休息得怎么样?”


  “挺好啊。”成翠霜应着,更加怀疑了,“你来肯定有事!”


  “没有事,就是来看看你。”


  “你有事!平常从来不来看看我,怎么今天来看我?肯定有事,你别瞒着我。”


  李广正如实地讲了张力牺牲的事情。成翠霜的身子晃了几晃,抑住了悲伤说:“牺牲,唉!要打仗吧,总得有牺牲。你的儿子、他的儿子、我的儿子,都是儿子,枪子儿又不长眼睛,也不知道落到谁身上……你不用怕,我会……”


  说到这里,成翠霜已泣不成声。


  不久,部队凯旋,解放*总参谋部下达命令,让李广正陪同成翠霜和张萍南下广西靖西祭奠。当时还不太平,为免遭到伏击,下火车后,上级指派警卫和医护人员陪护,一行人分乘两辆吉普车,傍晚才颠簸到了墓地。


  缓步登上山坡,还没完全建好的陵园里一片萧索。成翠霜抚摸着一方土堆前的墓碑,只见那一米高、一巴掌宽的木板上清晰地写着:烈士张力之墓。她悲从中来,跌坐在地上,一边掩面而泣,一边声声呼唤着儿子。继而,她使劲刨起了*土……


  情绪稍微稳定后,她走向了儿子坟的一旁。那里埋着一位将*的儿子,他也是张力的发小,一名新兵,分配的时候登上了南下的*列,而他父母甚至都不知道他到了前线。成翠霜绕着他的坟慢慢地走,嘴里慢慢地和这个孩子说着话,不觉间泪滴已重重砸在地上。


  天很暗了,时间真是太短了!要走了,她又来到张力坟前,摊开手绢,捧起*土,又小心翼翼地把土包起来——就像要把儿子紧紧地捂在手心里。


  车开了,成翠霜还一直在张望着那坟头;看不见了,她的眼睛依旧紧紧地盯住那个方向——她心中悔恨:当初没能让儿子吃上一口饺子,现在他再也吃不上了……力力,我的儿子呀!


  生日,成了祭日


  张力是张志信30岁时盼来的儿子,小时候很淘。往鸡屁股里塞炮仗,弄得鸡飞狗跳;在猪尾巴上绑爆竹,吓得猪慌鸭惊。还有一次,他觉得料豆用来喂马挺可惜的,就偷回来,硬要成翠霜炒给他吃。


  少时多作怪,懂事分外快,张力早早就成了小大人。初中时,学校课外劳动,集体上山拖木料。山坡陡,小路窄,一个女生不小心踩空了,眼看就要摔落,张力猛一探身,死死抓住她,使劲儿拽了回来。为此,他还得了学校的嘉奖。


  从初中起,张力就是家里的“掌勺”。他和姐姐分工明确,他做饭,姐姐洗碗、收拾“残局”。爱好打篮球的他,为了清除潜在的“打球障碍”,还主动承包了家里的洗衣活儿。面对这个乖乖仔,成翠芳一百个放心。


  张力最爱打篮球。上学、做家务、睡觉以外的时间,他几乎都用来在球场上挥洒。不亦乐乎地当跟屁虫,低声腆脸地偷艺拜师,就差没求师父们把他绑在裤腰带上了。他怕队友们吃不饱,经常请他们到家里吃饺子;有时候训练晚了,就把家里剩的饺子和菜端过来给大家当夜宵。大家感受着张力的热忱和真心,都很爱护首长家的这个弟弟,这样的情谊一直持续到他入伍离开信阳。 


  一到部队,张力就成了明星。他高大俊朗,是训练标兵,又是师篮球队的主力队员,人缘非常好。听说要打仗了,在机关的他摩拳擦掌,坚决要上前线:“别人都能上前线,我为什么不能去?”任凭别人怎么劝说,他都不依。拗不过儿子的决心,张志信只好同意让他回特务连。


  年2月27日,广西靖西,张力带着两名战士进行侦察。摸到稻田时,他们与一边高地上的敌人交上了火。一梭子子弹打完,在张力转身抽弹夹的瞬间,冲锋枪打中了他的背部。一名战士背上他,刚站起身,子弹击中了那战士的大腿。营里组织一个排的兵力增援,从虎口中抢出了伤员。撤退的沿途树木很茂密,阻碍行*,战友们只有收拢担架,夹紧重伤的张力抬回。因子弹穿进身体导致内出血,被抢下战场后,错过了抢救*金时间的张力还是牺牲了,时年21岁——这天恰好是他的生日!


  后来,那位腿中枪的战士一瘸一拐地来找成翠霜。他说,张力曾嘱托过他:我要是不行了,你不要跟我妈说,她会伤心的……


  儿子,爸爸不知道躺着的有你


  成翠霜伤心,而张志信所承受的丧子之痛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全师,他最后一个知道张力的死讯,毕竟当时还要指挥战局,分心不得。作为父亲,他很悲哀——儿子牺牲在他的麾下,他甚至没能见到儿子最后一面!


  其实,他是有机会见的。由于部队要保证继续战斗,加之遗体转运实在困难,张力等烈士都被裹在白布里,就地火化、掩埋。张志信当时就在火化现场,只是他根本不知道儿子已经牺牲!


  部队凯旋,撤回国内休整,*长专门找他谈话,张志信才惊悉噩耗。仿佛霹雳炸响在当头。随后三天,他把自己关起来,一言不发,水米未进。


  局势稳定后,部队撤回驻地豫北。从那以后,张志信夫妇一直没能赴靖西为儿子祭扫。头几年,他们想去,却因为工作太忙,难以成行,平常只能在家里为张力上香。那段日子里,张志信不敢去想儿子,总觉得这个父亲当得“窝囊”。自责如影随形,儿子成了心头无言的痛。再后来,张志信想去也去不了了——他身体不好,有前列腺炎、糖尿病,而且严重贫血,经常住院。他常常对成翠霜念叨,等我好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可张志信的病越来越严重,最后连路都走不了了,去为儿子扫墓也成了他遥遥无期的心愿。


  成翠霜想去看张力,但她放不下张志信。她等着、盼着,希望张志信身体硬朗起来。可事与愿违,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遭更多的罪。张志信连饭都不能吃、鼻子里插管的时候,成翠霜心里复杂极了,她知道,他是看不成儿子的墓了。


  在生命最后的20多天里,一辈子刚正无私、英勇无畏的张志信时不时就会“无缘无故”地哭起来,成翠霜明白他是想儿子了,忍不住了。这个风烛残年的老人躺在床上声泪俱下:“我这个当父亲的……没尽到责任……我对不起孩子!”


  年2月26日,就在张力34周年祭日的前一天,张志信抱憾而去,留下成翠霜形单影只。


  成翠霜眼睛不好,自理都有些困难。打燃气灶她只能伸手去试,感觉到高温甚至烫到了就是火点着了;炒菜时她根本不知道自己放了多少酱油和盐,每次都是嘴里咸到齁,心里苦成胆。张萍放心不下,陪在左右悉心照顾,女儿的贴心让她有了些许慰藉。


  可深入她骨髓的“家里的那两个”,却始终压在她心头,是她一生的念和痛。


  送花环,高山垂首


  人前坚强,其实成翠霜自己都说不清儿子的牺牲让她多久才缓过来。


  那时,热映电影《高山下的花环》,影片中有这样一对父子:父亲*长雷震,刚直忠义、英勇无私,常怒而摔帽,外号“雷神爷”;儿子雷凯华素质过硬、作战勇敢,昵称“小北京”。“小北京”把热血洒在了攻占主峰的战斗中,当雷*长听到消息时,那悲痛的神情震撼人心……影片中雷氏父子的现实原型,正是张志信和张力。


  成翠霜和师里的家属们一起去看那部电影,刚看到片头她就哭了。她大概知道是什么情节之后,早早就起身回家了。此后,她再也没看过那部片子。


  至今,30多年过去,成翠霜早已习惯了儿子的离去。她经常自己劝自己,当兵就得有牺牲的准备,儿子为的是国家和人民。一想到孩子做得对,成翠霜就觉着踏实了:“咱的孩子是孩子,人家的孩子也是孩子,其他孩子牺牲了,人家家里不也很难受?咱孩子乖,做得好,没事,没有啥!”


  而张志信,这个和她相守了59年的男人踏实忠厚、聪明能干,是她心里的英雄,也是她一辈子的依靠。离休前,他忙得不可开交;年离休后,本来多病的他,仍坚持接受了司令部的返聘,为师里出谋划策,在*河滩上种大米,还办农场、产水泥、搞制药……成翠霜既心疼又骄傲:老头子思维敏捷、指挥得力,一有任务就马上容光焕发、神采奕奕,立扫重病缠身的郁郁之气。她叹气,唉,这个“老掉牙”的拼命三郎啊!可只要老头子畅快,随他吧。


  在成翠霜眼里,丈夫是个真正的好人,绝对当得起“雷神爷”。他一辈子没有收过别人一次礼,连一个鸡蛋、一瓶罐头都没拿过。有次老百姓硬要塞特产给他,他推辞不过,就打电话叫保卫科派人来把东西拿走了。他对自己的部下爱护有加。每年春节,*治部、司令部、后勤部、医院、警卫连、侦察连、通信班、小车班……所有值班没回家的官兵,几乎都曾在他家里蹭过年饭,吃过饺子。填饱肚子后,大家就会用张师长的口头禅“这个样子的话……”来调剂气氛。


  送别老师长的时候,张志信的老搭档,原师*委、后曾任上海警备区*委的李光金少将写了一副挽联。


  上联:


  戎马一生,身经百战,求解放,平叛乱,原阳垦荒,窑洞传奇,更有父子忠烈,壮丽人生感天地。


  下联:


  薪传百代,志励千*,送师长,忆英雄,百泉悲泣,稻米留香,最是官兵哭悼,高山垂首送花环。


  看着挽联,成翠霜的脑海中没有浮现出波澜壮阔的场景,她只看见一个熟悉的小老头在向她笑,他还是那样习惯性地侧着脑袋,轻轻地一晃一晃……


  卅六年,夙愿终偿


  年4月12日,原师的一些老兵筹资向靖西烈士陵园捐赠了一尊塑像,他们邀请老师长的夫人来见证和揭幕。成翠霜再也按捺不住思念,在张萍的陪伴下,来到靖西。她想看看一别已36年的儿子,她想为逝去的丈夫还愿,她想代家里的那两个会会老战友。


  来了,近了,到了!悠悠36年,思念捻成了绕指柔的丝线,牵引了如此长的路。 


  早晨的山风很凉,吹得人有些寒噤。在塑像揭幕式上,成翠霜并没有哭,她静静地站在队伍中间,神情凝重地望着汉白玉雕像的脸庞。那目光,似乎穿透了时空。40多分钟的仪式,她几乎没有动过,像一棵老松,伫立守望。有战友心疼老人家,为她搬来凳子,她根本不动,仿佛也要站成雕塑,就会与面前的塑像彼此都懂……


  祭扫张力墓时,大家都围拢在成翠霜的身边。谈起张师长,老兵们个个一脸敬意,爱戴之情溢于言表,而张力这个小弟兄,更是他们从没忘过的好哥们儿。有人带来了好酒,在墓碑前敬饮一杯,话叙前缘。有人背来小提琴,当成妈妈泪滴*土,轻拭墓碑时,他奏起了张力生前最爱听的《侦察兵之歌》。还有人买来篮球,只见一个花甲之年的汉子,边使着“蝴蝶穿花步”运球,边哭着鼻子喊:“兄弟,来和老哥们再耍一场吧!”


  情到深处,在庄严静谧的陵园中,追思汇聚成河。一张张沧桑的脸庞,此刻绽放着人性的光芒——他们大放悲怆之声,更是流露激越豪情。


  成翠霜打心底为丈夫和儿子感到骄傲。集体敬献花圈时,看着纪念碑前虔诚的拜祭者,看着几个小学生在郑重其事地敬队礼,她感到心里暖暖的,喃喃自语:“我家的那两个”,你们没有远去……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版高山下的花环小北京火化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