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于怀
每当盛夏来临之际,总能见着草原最美的样貌,水草丰美,牛羊肥壮……度过了漫长难捱的严冬,经历了昼夜接羔的春季,辛劳的牧民们终于可以稍稍喘一口气,卖出了部分羊羔,也品尝到了收获的喜悦。这个时候便会有一场盛大之极的那达慕大会,人们身着节日的盛装,快乐地赶赴一个又一个那达慕,去骑马、摔跤、射箭,去唱歌、跳舞,整个夏天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作为蒙古“男儿三技”之一的“赛马”,更是不能错过的精彩竞技。
△图/视觉中国
蒙古族的赛马活动,参赛人数不限,少则两三人,多则百余人;选手的年龄不限,一般多为少年人,最小的只有八九岁。为减轻马之载重量,一般不装备马鞍,一方面对马损害小,另一方面赛手跌下来也不会出意外。骑手的服装必须合身得体,有利于辨别。
传统赛马比赛规则详尽
△图/额博
分组
按马的年龄分为成年马、五岁马、四岁马、三岁马、二岁马分组比赛;按走法分快马、走马、颠马分组比赛。
赛程
以快马为例,成年马35千米,五岁马28千米,四岁马25千米,三岁马15千米。走马和颠马为15千米。
登记
赛前各赛马主人至主席台将参赛马的类别(指快马还是走马)、年龄、颜色、数量一一登记清楚。登记后,分组进行比赛,领队骑着马,领着本组参赛骑手唱着《万马之首》顺时针绕主席台三圈,边唱边走,然后一起到起跑点集合,准备比赛。
策马奔腾方显男儿本色
奔马赛是长距离的速度比赛,主要考验马匹的耐力。参加奔马赛的马匹较多,少则数十,多则逾百,不计时,不论马的年龄,不分组,也没有固定的场地跑道,最先到达者为胜。赛奔马的赛程一般在20至50千米之间,比赛时裁判一声令下,所有参赛者同时脱缰,骑手们头缠丝带,缨穗飘扬,身着艳袍,五彩缤纷,一路催马扬鞭,跃马驰骋,疾风一般卷过绿色草原。骑手在飞驰的马背上挥臂加鞭,奋力争先,宛如飞霞流彩,技术精湛,人马和谐。这一刻,草原上众马奔腾,蹄声震天,蔚为壮观。在终点,取得优胜的马和赛马手披红挂彩,风光无限地走进欢呼的人群,接受人们的赞扬和祝贺。
△图/视觉中国
走马赛是技巧性很强的比赛,主要比试走马的侧步平稳和速度。走马与跑马不同,跑马是狂奔,马的前后蹄同时前进;而走马则是重于“走”。数百头马的马群里,好走马不过一两匹,所以走马就倍显珍贵。一般来讲,走马只用来调训参赛,绝没有出卖的。走马的参赛骑手多为经验丰富的长者或中年人。参赛的马匹要配上精美的鞍辔,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走马经过严格的训练,步伐分左右两侧前后蹄同时迈出,以稳健为上,既快又稳,姿势和谐优美,以最先达到者为胜。比赛既要考验马的技能,也考验骑手的驾驭水平。走马赛是那达慕大会中不可缺少的比赛。
△图/视觉中国
马术是蒙古族特有的马上竞技表演项目。《内蒙古纪要》云:“骑术,上体垂直,膝下向后方稍曲,无论若何运动,仅上体少动,下体之位置全然不变,策马而驰,则直立鞍上,腰不及鞍,纵终日马上亦无倦容。”
一赛即决,豪情万丈
蒙古族的传统赛马按既定距离跑直线,一赛即决,不分初复赛,也不像现代赛马,在专门的赛马场跑圈。游客亲历其境,都会被民俗色彩浓重的文化氛围所感染,久久难以忘怀。在众多的赛马项目中,鄂尔多斯赛马是最有特色的。
在赛马前,首先由一位已婚妇女,头戴珠光闪烁的头饰,手持祭祀奶桶,蘸一点圣洁的马奶,对着天地敬献泼洒,然后一声号令,所有的骏马如潮涌般驰向草原的远方。到达终点时,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手持长长的哈达,哈达上放一个羊头,羊头面部抹着圣洁的鲜奶,飘飘然来到头马近前,泼洒鲜奶于马身上,涂抹马的面部,口中高唱起深沉的祝赞词:
广众聚集的那达慕
神速马赛中脱颖而出的这匹马
脖颈上系着龙王的彩带
胯骨上打着经师的烙印
大象般的头颅
鱼鳞般的颚纹
苍狼般的双耳
明星般的眼睛
彩虹般的尾巴
丝绒般的颈鬓
每个关节长满茸毛
每根茸毛上流金溢彩
这匹天造地设的神驹宝马哟
把那吉祥圣洁的鲜奶
抹在你的头上
△图/额博
比赛结束后,为获奖的马匹和骑手颁发奖品,先由专人在台上唱颂《万马之首》等歌颂马匹的歌曲,然后向骏马身上洒马奶酒和鲜牛奶,并授予荣誉称号;给骏马佩戴缨子和彩绸带,给骑手颁发证书和奖品。传统奖品的规格按照赛马的口齿岁数而不同:“五岁以上跑第一的马可以赏赐骆驼一匹、马八匹;四岁马应赏赐骆驼一匹、马六匹;三岁马赏赐骆驼一匹、马四匹;二岁马应赏赐骆驼一匹、马二匹。”
△图/额博
蒙古族生在马背上、长在马背上。他们热爱草原,他们擅射箭,长于摔跤,他们爱马敬马,他们骑术高超……这些文化传统是刻在骨子里的根,是依靠着一代代蒙古族人不懈地坚守与付出,才得以完好地保留至今,并依然光华灼灼。
文/芒来
点击下图,更多蒙古族精彩内容:
往
期
推
荐
到蒙古族阿妈家喝奶茶——蒙古族奶食品与长调缠绵,与灵*相依——蒙古族马头琴草原如何抵御寒冬?内蒙古大草原上的生存智慧#冬牧篇女人有钱戴在头上,男人有钱用在马上——蒙古族头饰
百度百科TA说民族领域首位特邀科普作者
编辑
季可欣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