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的治疗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品读龙应台的作品每一个当下都是天长地久
TUhjnbcbe - 2023/2/9 11:35:00

这本书在前些日子就读过了,当时想写写自己读后的感受,因为忙着看约翰·欧文的《苹果酒屋规则》和《盖普眼中的世界》,就把这个念头放下了。昨天看完龙应台的短篇小说集《银色仙人掌》后思绪万千,又把写“每一个当下都是天长地久”的念头勾了起来。翻开书,打开手机备忘录,慢慢用拼音输入法敲着汉字儿,心也跟着踏实下来。龙应台,因为祖籍湖南衡东的父亲姓龙,祖籍浙江的母亲姓应,而她自己是在台湾出生长大,龙应台就此得名。

龙应台的父亲是一名内战后撤到台湾的国民**人,这个老兵在世时从不曾说过他是如何思念家乡的,他说的永远是他的妈妈。在老人家85岁时还说得老泪纵横的“妈妈”是衡东江边的野林、泡桐树、油菜花、老屋、石板路,是母亲头发凌乱跪地拔泥土里萝卜的依稀身影……这些都是龙应台父亲想念的妈妈和深深的乡愁。

龙应台后来将父亲的骸骨带回到老家安葬,父亲墓碑边上留着一块没刻字的石碑,是留给父亲的美君的。龙应台在《目送》中有写过父亲的生病离世和母亲的失智,在“天长地久”里她更是感怀父母“来时烽火连天的燃烧和归途却是这片柔软土地”的一生漂泊,在自序“月照”中龙应台写到:所有的战争流亡者,都以为是暂时避难,却是与乡土山川的诀别。不是自愿的舍弃,而是乡土从自己的胸膛被拔除,被撕开。失乡之痛,思乡之切,成为许多小说家永远的文学源泉。

曾经用“决定就是承担,不言悔”来豪情万丈的回答人生没有后悔事情的龙应台,对母亲有了深深的悔意和愧疚,也逐渐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就像我们每一个做儿女的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一样,总是“上一代不会倾吐,下一代无心体会”。我们与父母之间从和解到默契还要经历多少遥远路途?其实,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和解默契就是与我们自己的和解默契。

都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恩,我们是懂得的,可是情感中却纠缠着拧巴。对于父母,物质需求是最容易满足的,精神和情感层面的需求大多子女都很难做到一般般好。我们与父母之间相隔着的不仅仅是深长岁月和生活空间,更多的是成长环境、教育背景、生活时代不同造成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上的不同,这不同,在我们与父辈之间存在,也在我们与下一代之间存在,需要我们慢慢觉知感受,更需要我们从心底释然。现在,我自己的孩子已经养大,可是我与母亲之间还是会时有言语冲突,只是我慢慢学会了发自心底的“孝与顺”,学会了在父母面前该何时默声。

龙应台错过了母亲从初老到深邃苍穹的最后一里路,现在失智的母亲已认不得她。所以她决定辞官回到文人安静的书桌,一边陪伴照顾母亲一边乡居写作。她写给母亲的信,母亲既不能读也不能回,却给了我们千万读者以爱的启发。

我是幸运的读者,因为在这个当口我读到了这本书。这个当口,父亲虽渐失智但还清晰的记得并依恋着母亲,也还记得他的女儿和至亲,虽然有时会将我们的名字张冠李戴,但是在我拥抱他亲吻他脸颊的时候父亲会开心的看着我裂开歪歪的嘴巴憨笑……这个当口,母亲虽然腰弯背驼但依然健朗,偶尔还可以以最佳辩手的状态和她的女儿们斗斗嘴,还可以亲力亲为照顾老父亲,还可以给我们摘菜,给我们炖肉炖鱼炖鸡。

还好,我见证了父母双亲的初老,也会陪伴他们到深邃穹苍……趁父母还记得我们,让我们用更多的时间去陪伴他们,不管我们的成长父母是否都曾

1
查看完整版本: 品读龙应台的作品每一个当下都是天长地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