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耸人听闻的新闻跃入了大众的视线——湖南郴州永兴县,多位家长发现自己宝宝头骨突出,像“大头娃娃”!
身高体重发育滞后,抵抗力低下,湿疹、咳嗽不断,还经常有拍自己头部的动作,每天拍好几次。
焦心医院检查,发现宝宝竟然被诊断为佝偻病!
疑心的家长们经过核对,发现他们都在当地一家名为“爱婴坊”的母婴店购买过一款名叫“倍氨敏”的“奶粉”,并给宝宝长期当主食饮用。
而这款“奶粉”,居然只是“固体饮料”!
家长回忆,自己曾质疑过“奶粉”的名称,却被母婴店的销售员告知,“这是牛奶的另外一个简称”。
为什么这些家长会愿意相信这是一款“配方奶”呢?
原来这是一群对蛋白过敏的宝宝,需要饮用特殊的水解奶粉,而“倍氨敏”的外包装上就写有“深度水解蛋白无乳糖配方粉”,普通的消费者真的很难分辨。
在电商平台上对“倍氨敏”进行搜索,发现这款产品的介绍页海报不仅没有任何“非配方奶”的提示,反而在海报显眼处放了一个手持奶瓶的宝宝,奶瓶里还装着牛奶色的液体。
很容易让家长产生误解!
“固体饮料”假冒“特医奶粉”早已经屡见不鲜
有些宝宝因为过敏、早产、高胆红素血征等原因,无法正常进食,需要服用特殊配方的奶粉,这种奶粉就被称为“特医奶粉”。
“倍氨敏”曾被揭发
其实,这次“固体饮料”冒充“特医奶粉”的事件并非没有先例。相反,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全国各地都出现过相关案例。
固体饮料PK特医奶粉,天壤之别
为什么“固体饮料”被当做“特医奶粉”给宝宝食用,会造成那么大的伤害?
因为这两种产品执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完全不同,也就导致产品生产要求、产品营养成分等有差天共地的区别。
为了保证特殊人群的生长需求,“特医奶粉”的国标中对于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必需成分和可选择成分都进行了规范。
“固体饮料”所含的营养成分根本不可能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求,长期当主食饮用,不出问题才怪!
正是因为技术、生产要求、营养添加的不同,特殊配方奶粉的价格远高于普通奶粉价格。
看到利润空间的“李*”就像看到了香馍馍,利用“固体饮料”申请冒充“特医奶粉”进入母婴店、医疗健康体系销售。
“大头娃娃”事件重演,商家道德底线何在?
湖南再次出现“大头娃娃”事件,引发舆论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