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的治疗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西游记原著中孙悟空,相貌分明十分丑,
TUhjnbcbe - 2022/12/27 19:46:00

美就是能够使人赏心悦目、精神振奋并由此产生奋发向上的进取心的人或者是事物。一言以蔽之:

”美就是能够提供正能量的一切东西,包括:人、动植物、食品、艺术品、收藏品、服饰、用具、语言、歌曲、戏剧、货币、诗词歌赋、文学作品等等一切有形无形的东西。”

柏拉图说:

“美是一种积极的、固有的、客观化的价值。或者,用不大专门的话来说,美是被当做事物之属性的快感。”

由此可见,美是能够带来快感的事物属性。柏拉图对美的解释更加精准,更加有哲学味。

我们知道:大自然中,玫瑰花、牡丹花、含羞草还有其它种种奇花异草都是美的,令人神清气爽、赏心悦目的。但是,不好意思,这都是人类的审美观;在牛、羊、驴、马的眼里,它们和杂草一样,都是可口的饲料。

孙悟空的原型是丑陋不堪的,丑到什么程度呢?也就是一个尖嘴猴腮、人见人怕的毛脸雷公,所到之处人们都被他吓得四散奔逃。每一次去人家化斋,都要唐僧费尽口舌反复解释,人家才放他进门。有一句话说得好:

“长的丑不是你的错,出来吓人就是你不对了。”

孙悟空当然不是出来吓人的,因为他压根就没有觉得自己丑,他一直坚信自己是一个如假包换的“美猴王”。因为,花果山的猴子猴孙们都称呼他为美猴王的。我们看《西游记》第一回:

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列,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隐了,遂称美猴王。

这是孙悟空首先发现了水帘洞,带领众猴找到了家园,众猴兑现承诺时的情景。众猴是动物,在动物的法则里,能够为族群创造美好生活,保护族群的安全,保证族群的发展壮大,毫无疑问就是最美的。所以说,孙悟空在众猴的眼里自然就是最美的猴王,称呼他为美猴王,大家都心悦诚服也顺理成章。这似乎也验证了一句俗话:

“在公猪的眼里,母猪是最漂亮的。”

人和动物审美观的根本区别在人除了欣赏外表美,更注重心灵美。就如我们常说的:

“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心灵。”

既然如此,在人类的眼里,孙悟空到底算不算是一个美好的猴王呢?我要说的是:

“孙悟空不但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美猴王,更是一个无与伦比、超凡入圣的美猴王。因为,他几乎集中了人性中所有的美好。”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根据当然就是《西游记》。孙悟空是《西游记》中创造出来的一个堪称集真、善、美之大成的人类形象的楷模。具体证据如下:

第一、孙悟空具有与众不同的灵智与思维,善于思考,勇敢探索,有自己的信念和追求,而不是浑浑噩噩、得过且过。

孙悟空降生以后,首先就是要建立一个快乐的家园。在这种理念的推动下,他不惧危险,跳进了水帘洞,终于找到了这个福地洞天。因此,他被众猴拥戴担任了猴王。

当了猴王以后,他居安思危,不失忧患意识;为了谋长远的福利,又开始踏上万里征程,寻找长生不老的秘方。在孙悟空得知海外有仙方的时候,毫不犹豫,立即身体力行动身出发,没有丝毫的惰性和依赖性。

第二、孙悟空自强不息,自信不辍,并且懂得自尊自重。

孙悟空学成武艺归来,发现了花果山守备松懈,缺少兵器,立即着手解决。他飞到傲来国,采购了大批兵器;又到东海向龙王借来了金箍棒和一身铠甲。孙悟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富国强兵、保家卫国,为民众创造安全可靠的生活和生存环境。这是自强不息的表现之一。

孙悟空被天庭招安,担任了“弼马温”。当他得知,天庭让自己担任的职务根本不入流之后,立即弃官不做,表现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自尊自重。

孙悟空的自信在《西游记》中更是有多出展现,我就不一一列举了。重要的是,孙悟空不但自己信心勃勃,而且还帮助唐僧树立信心。在唐僧畏惧不前之际,孙悟空立即为他“打气”,让心中害怕的唐僧变得勇敢起来。我们看《西游记》第七十五回:

长老心中害怕,叫悟空道:“你看前面这山,十分高。但不知有路通行否。”行者笑道:“师父说哪里话。自古道:‘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岂无通达之理?可放心前去。长老闻言,喜笑花生,扬鞭策马而进,径上高岩。

唐僧当然不仅仅是害怕山高,而是更加害怕高山恶水多有妖精。在唐僧心生恐惧,踌躇不前的时候,孙悟空的自信使得唐僧也放下思想包袱,立即敢于攀登上高岩险峰。

第三、孙悟空善解人意,而又胸怀坦荡,对师父的颓废精神和消极情绪面折廷诤、直言不讳。

孙悟空从来不像猪八戒那样喜欢谄媚讨好师父,从来不信口雌*地拍师父的马屁。当唐僧情绪低落,因为思念家乡意志薄弱的时候,孙悟空及时严厉提醒和批评指正,让唐僧从颓废中迅速走出。我们看《西游记》第八十一回:

行者道:“师父,你常以思乡为念,全不似个出家人。放心且走,莫要多忧。古人云:‘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功夫。’”

这是唐僧表现出多愁善感的一面时,孙悟空对他当头棒喝,让唐僧立即悔悟过来,继续踏上征程。

第四、孙悟空视野广阔,思想力量深刻,懂得“行百里者半九十”的高深哲理。

当他们行程大半,距离灵山不远的时候,唐僧却产生了懈怠心理,认为所有的经无非也就是修心养性而已,似乎有一种胜利即将来临的空虚感和松懈心。孙悟空立即指出唐僧的想法与大道背道而驰,将会离修成正果越来越远。我们看《西游记》第八十六回:

行者道:“不消说了,心净孤明独照,心存万境皆清。差错些儿成惰懈,千年万载不成功。但要一片志诚,雷音只在眼下。似你这般恐惧惊惶,神思不安,大道远矣,雷音亦远矣,且莫胡疑,随我走。”

人就是这样:当距离目标越来越近的时候,反而容易产生些许的失落感和空虚感,因此可能会产生迟疑不定的心理。这就是有些人都说好了要办某件事,事到临头却改变了主意的原因。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驾车几十公里准备前去拜访某位大领导。可是当我到了他办公室门口,举手敲门的一刹那,却突然感到心慌意乱,只好放弃了敲门返回自己单位。

唐僧此时,可能也是因为即将参见佛祖,产生了些许惶恐不安和自惭形秽的心理,这些都可以理解。毕竟他一个普通的僧人就要见到本教的最高领袖,内心深处又怎能一点不感到忐忑?

孙悟空当时理解这些,他也懂得“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灵山,越是马虎不得,越要给予唐僧心理上的正确引导和精神上的鼓励支持。

关键时刻,孙悟空的话犹如醍醐灌顶,让唐僧充满了豪情壮志,迅速振作起来。

第五、孙悟空嫉恶如仇,坚持正义,时常以拯救弱者和苦难者为己任。

有些妖精没有吃唐僧肉的打算,也没有绑架唐僧与他成亲的欲望,孙悟空只要遇到就顺手除去,绝不姑息。总之为了保护唐僧,也为了伸张正义、救助贫弱;孙悟空总是竭尽全力、不辞劳苦,哪怕是远涉山水,哪怕是找到如来佛祖、玉皇大帝……

遇到妖魔*怪和魑魅魍魉,孙悟空力争除恶务尽;看到民间普通百姓的疾苦,看到弱小的生命遭到荼*,孙悟空总是挺身而出……

孙悟空的形象既是一讲求独立与尊严、要求有充分自由的真者;又是一个领悟了自己人生和事业真谛,并且为之奋斗不息的志者;还是一个聪明灵秀、多谋善断的智者;也是一个从善如流、知错就改、嫉恶如仇、具有侠肝义胆的仁者;亦是一个无所畏惧、有进无退的勇者;更是一个达观自信、不屈不挠、无忧无虑的乐者。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认为:孙悟空是一个符合儒家的仁者、道家的真人、佛家的善士的完美形象;他的形象之完美已经无可挑剔、不能指摘。

我们不妨在理性的思索中,去体悟一下我们喜爱孙悟空这个形象的理由。如果认同或者部分认同孙悟空的特点和优点,如果我们也同样认为这些优点是一个人应该追求的目标,我们就可以努力争取:

争取学习出色超众的技艺,培养正直善良的品性,坚持独立自主,拥有坚定的信念,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快乐和成功,尽量不留遗憾和懊悔……

美猴王,实至名归!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游记原著中孙悟空,相貌分明十分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