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关于现代人对孔子的一些误解文/权叶配图声明/本号所使用配图均来源于互联网,且难以查证著作权人,若有来源我们定会标记,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号,我们会认真解决!原创声明/不易君子为文史地理爱好者原创投稿征文平台,文章原创性均通过作者保证与原创工具检测,若您发现作者文章有抄袭、洗稿等嫌疑,请将线索发送至后台,我们会严肃处理!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说起春秋时期的孔夫子大家的印象可能是这样的
这样的
孔夫子对你投来了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咱孔夫子可不是手上拿着书卷、嘴里念念有词的老夫子,是周游七国、光靠一张嘴宣扬儒学的说客,是论语中“子曰、子曰....”的好好先生。那你们就大错特错了,用膝盖想,能带着一帮徒儿周游列国的人,能是那种手无缚鸡之力的私塾先生吗。
据史书记载,孔子身高九尺七寸,能左右开弓。春秋时期,一尺约23.1cm,这是什么概念?两米的身高,就算放到现代,那也是绝对的威慑力,两米高的壮汉站在你面前给你讲道理,你敢不听?
再说,咱孔夫子他还就爱讲道理,正所谓能“哔哔”绝不动手嘛;再说左右开弓,春秋时期弓箭手的选拔本就比一般士兵苛刻,善使弓箭的神箭手便是将*级别的存在。
那左右开弓呢?来看看历史上一些能左右开弓的人物:*忠、岳飞、李广、董卓(董卓可不是三国演义上描写的胖子,人家年轻的时候可是负责西凉的治安的,西凉游牧民族的弓箭技艺不用我多说了吧,能把这群人管的服服帖帖的能是善茬吗?)等,这些人哪一个不是武艺高强、屡立战功的英雄,哪一个不曾让边疆敌人闻风丧胆?能左右开弓的人,不是虎将,至少也是个膀大腰圆的壮汉。
这是不是完全颠覆了你的认知?心想这样一个“糙汉子”怎么会创立儒家学说这么一个“酸腐文人”的“圣人之道”呢?那你还真冤枉了儒家学说,我们可得好好唠唠儒学这个经历了无限改造的学说了。
儒家是春秋晚期孔子创立的学派,讲究“仁、义、礼、智、信”。
它的思想核心是“仁”,所谓“仁”并不是指“忍”,宋代那些软弱的士大夫对外的一味妥协可不是从儒学上学到的,他们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需求而刻意曲解了“仁”的意思。
这种做法就使得一些对儒家文化不太了解的朋友们会误认为儒家文化就是一种软弱的文化,是一种磨灭了中华民族精气神的文化,那这可就太冤枉了,儒家学生所学的课程是:“礼、乐、射、御、书、数”一个正儿八经的儒士可是能纵马横刀安天下,下马提笔治邦国的,才不是那些酸腐文人呢。
所谓“仁”是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反对严苛刑罚。注意:以德治的是民,反对严苛的对象也是民,然而宋代统治阶级把这些用在民众身上的道理用在了对外上,游牧民族可不吃你那一套,我吃饱就行,谁管他孔夫子呀。
恰恰是这种做法,再次让咱儒家背了黑锅。
到了汉代,为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儒家思想在于“出仕”,即为天下先,利国利民,虽道路艰险,吾往矣。
在汉武帝时期,正是儒家的大同文化,大一统思想,讲究天地大同,华夏一统,使得华夏大地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凝聚力,仕子积极入世,将*雁翎秋水,直击匈奴。
才有了“*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壮志,才有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民族自信,汉人之所以称之为汉人,就是汉朝打下的民族*,打下的民族气节。
所以,那些认为儒家思想阉割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的人,是不是该好好再研究研究儒家文化的发展史呢,不要老人云亦云。再者说,汉武帝为什么要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你认为北击匈奴,创中华前所未有之盛世的千古一帝所做的决定是随便玩玩的吗?
文章前面我便叙述了宋代的士大夫们的软弱,但是这个时期的儒家思想可并不软弱,这个时期儒学的集大成者朱熹认为:理是第一性的,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他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注意,这个是对士大夫们的要求,本意是要求仕子坚持正道,弘扬天理,其本质思想是为了维护大同盛世,而这个时期的士大夫恰恰是抓住了“天理、人欲”这一点,曲解原意,把本来对自己的要求来要求人们,不要苛求太多,要遵从天理,泯灭人性,衣服能蔽体,食物能果腹就可以了。
当时的普通老百姓基本上没机会接触书籍,更别说认字了,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对他们来说根本是闻所未闻,基本上是读书人说啥是啥。老百姓对这种要求也十分推崇,认为这是在行圣人之道,做圣人之事。
而士大夫呢,莺歌燕舞,酒肉相伴,汉代以来的血性铁骨早就被绕指柔腐化侵蚀,怎么可能挺直脊梁和契丹、女真硬刚到底呢?能用钱解决的事咱决不打架,所谓奴性,也就是从这里开始了吧,儒家文化在这个时期基本没有发挥,却为这些腐朽文人背锅,这是在说不过去吧。
明代,程朱理学渐成大势,上符统治需求,下合仕子之心,遂成国之显学,海纳百川,历代杰出学子无不取其精义用于治国安邦、教化人心。看到了,儒学当中可没有一个字是软的,人家是用来治国教民的,不是统治阶级利用来对外妥协的。
有人说,儒家思想的“以德报怨”就是用来奴化华夏人民的,这我不知道该怎么说,咱孔夫子可从来没说过这句话,他的原话是“以德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怨,何以报德?”用膝盖想,两米的壮汉能开创出出这种软弱的学说吗?咱儒家从来没有软过,对外咱可是一直挺直腰板正面刚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一门学说,一段历史,一位人物。他(它)就是他,不同的人可以从中解读出不同的意思。统治者为了满足统治需要会从中解读出有利于其统治的信息并教化民众;仕子为了仕途会从中得到治国安邦的才华,普通民众则会从中找到精神寄托。
所以不管世人怎么黑他们,金子就是金子,它就摆在那里,任人打扮,但终不能掩盖其发出的光芒,同理,鹅卵也管有再多的金子装饰,它也不可能闪耀其中。
我们看待一种事物、一个人时,不能片面的从一些旁门消息或者风言风语来了解,要么放下浮躁的心,自己静静地切实直观地去了解它,去感受它的价值,感受它灵*的升华,要么让它继续蒙尘,静待它的下一位伯乐,让它再次惊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