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的治疗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杜甫一首一流的好诗,结尾两句尽显傲骨,成
TUhjnbcbe - 2022/12/25 23:39:00

杜甫一首一流的好诗,结尾两句尽显傲骨,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

很多人认为杜甫的性格是自卑的,这点我不敢苟同。

杜甫的诗很喜欢赞赏别人,这是一种美德,但并不能由此以为他自卑。欣赏别人和自信是完全兼容的两种美德,认为不能兼容的人是因为至少缺乏其中一种。

此外,杜甫应该没什么自卑的基因,因为他爷爷杜审言是个大狂人。

杜审言为和自己一同跻身“文章四友”之列的苏味道写评注,写完以后对旁人说“苏味道必死”,人家惊问为何,他回答:“苏味道看了我的评注肯定会羞死的。”

他认为屈原和宋玉只配给自己打下手,还说“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意思是自己的书法超过王羲之,令人很无语。

最夸张的是他病重将死之时,宋之问等朋友来探望,杜审言叹息:“我活着就一直压你们一头,你们真是命苦啊!现在我快要死了,你们终于有出头之日了。”不知道宋之问等人听了作何感想。

所以,杜甫从爷爷那里遗传下来的不应是自卑而应是自傲的基因。他曾在诗里说“吾祖诗冠古”、“诗是吾家事”,可以想见其中有多少底气在侧漏!

还是在那首《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里,他自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这里面没有自卑,只有自信和自豪,对自己的评价恰如其分。

徐悲鸿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杜甫的傲骨,就藏在这首《望岳》的尾联里: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开元二十三年(年),二十四岁的杜甫到洛阳参加进士考试,没考中,便和友人到山东、河南、河北一带漫游。诗人少年气盛,对考试落榜并不过分在意,在登上泰山时,就写了这不朽的名篇。

“岱宗”即泰山,泰山为五岳之首,历代帝王,包括唐玄宗,大都上泰山祭祀过,因此在诗人心目中泰山极其神圣、崇高,所以远远望见泰山自然会自问,泰山到底有多高大?

“齐鲁青未了”,它横亘古代的齐国和鲁国,千里苍翠,连成一色。诗人用泰山方圆之广,烘托它的巍峨、高峻,可谓匠心独运,后来者无人企及。

“造化钟神秀”,“造化”就是大自然,“钟”是集中的意思,天地的灵气汇集在一起,培养出如此秀丽的景致。在这里诗人把大自然写活了,是它把人间最神奇、最秀美的景致和神韵都赋予了泰山。

“阴阳割昏晓”,山北为阴,山南为阳,由于泰山的高大,把整个天色分割成一昏一晓。仿佛一边是*昏,一边刚拂晓。这个“割”字既写出泰山的高,又写出了它的险峻,大有刺破青天之势。

前面都是客观地写泰山,接着就是通过主观感受写了。

“荡胸生层云”,登上山峰,云彩飘来,诗人的心胸仿佛被洗涤了一番,顿觉豁然开朗,考场的失意一扫而光。

“决眦入归鸟”,“眦”是眼眶,诗人睁大眼睛看着飞鸟归山林,几乎忘记了自己的存在。

最后,诗人仰望最高峰,写下了千古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就是一定能的意思。到这时诗人还只在日观峰上,还没有登上顶峰,可他已忍不住为景致所迷,心驰神往,神游顶峰,说我一定要攀上这顶峰。那时,看到的众山在我面前将变得多么渺小。

这两句将诗提升到哲理的境界,展现了杜甫敢于攀登的勇气和俯视一切的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很多人都喜欢将这句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以此表达自己的雄心。

这首诗从远望发问开始写起,逐渐推进,一路攀登,最后到达“绝顶”,气势宏大,引人入胜,真不愧是一流的好诗。

1
查看完整版本: 杜甫一首一流的好诗,结尾两句尽显傲骨,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