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团结报
本报全媒体记者刘琪洲
1
湘西的民俗是一笔财富。非得用排他法,方知其宝贵之处。
其一,民俗的民族特色是关键。约占全国总人口9%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形成的风尚和习俗为多数人所不知,少数人的“习以为常”成为大多数人的“叹为观止”,这当然更具有特点和吸引力。
其二,民俗蕴含历史属性,是时间的产物。短时间流行形成的时尚,求一时的新鲜新奇,过一阵子又迅速地随风而逝;而民俗则是长时间积淀形成的习惯方式,沧海桑田,千百年时空转换,仍然让人分外珍惜,沿用至今。因此,时尚(或者说时髦)这东西像科技,越新越好,越前沿越好;而民俗当如美酒,越醇厚越好,越本色越好。
有了这个评判标准,我们便能够知道,一个狭窄封闭的地域所形成的民俗远比一个开放通达的地域所形成的民俗更具历史积淀和研究价值。比如辽阔的中原地带,比如四通八达的交通要地,再比如沿海沿江的大城市,这些地方的民俗是不断变化的,是复杂的,是多元的,可能更具有“时髦”属性。另一边,一个长期被山河所阻,交通不便、与世隔绝的地带所孕育的民俗则更自然,更纯粹,更能够反映当地历史最初的那抹光彩。这,与彼此所处的地理位置紧密相关。
以上两点,都说明了湘西民俗的珍贵。
谈起湘西所属的湖南,我们常说“三湘四水”。其中“四水”很好理解,指的是湘、资、沅、澧四条大河。而“三湘”则是个文化概念,指的是湘南文化、湘中文化和湘北文化,没错,湘西文化在这里被忽略了。
湘西文化在历史上很长时间内不受重视,并非因其自身不够深沉厚重。在远古时期,这里的文化甚至“统治”过整个湖南。而在岁月变迁的长河中,这种文化默默选择了退守山林,湘西也逐渐变成不为人知的世外桃源。其实,无需外界供养,纯净的山水与热情的土壤已足以滋养湘西少数民族文化的所有属性。直到民国时期,一个叫沈从文的人横空出世,用撼动人心的作品将这里的“秘密”全部讲了出去,湘西的土苗风情才得以重新展现给世人。“果雄”和“毕兹卡”的风采,也在同时惊艳了世界。
2
民俗都是充满仪式感的,而所有的仪式最初都来源于祭祀,甚至连现代人类的舞蹈最初也起源于祭祀里的“手舞足蹈”。
在湘西,苗族的祭祀活动就很有特色,主要仪式有“接龙”“烧龙”“椎牛祭”“跳香会”等。这里,对其中的“两龙”做个介绍。
接龙,是苗族人民祈祷家业兴旺和喜庆丰收的一种祭祀活动。一般多在秋后举行,选择良辰吉日、在水井边或河边设祭坛,插上彩旗,摆放祭品,祈求真龙保佑来年风调雨顺。该活动参加者可达数千人,身着节日盛装,敲锣打鼓,众人共执一匹数丈长的白布,象征着把龙接回,其声势浩荡,气氛浓烈。
烧龙,为湘西地区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传统祭祀活动之一,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以吉首地区的“钢火烧龙”最为出名,年在北京举行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被《人民日报》和新华网列为亚洲文明代表向世界推介。
当然,我们需要弄清一个概念,经过漫长的衍变,这类声势浩大的祭祀活动实际上更多的意义并非向神灵祈福,而源于祖先崇拜,它们离“迷信”很远。应当清楚,中国人很早就知道魔幻不是真的,追溯至遥远的时代,我们就是异常客观的民族。我们崇拜祖先,却从未被巫师和宗教统治过。中国所有的“神”皆是由人成神,说到底,所有的祭祀,都是在祭拜先祖。湘西亦如此。
比较突出的是,湘西地区与生俱来原生态的生猛让这类民俗仪式充满了震撼之美。
再拿湘西烧龙来举例,这是一种古老热闹血性的习俗,是湘西每年正月十五必定要举办的活动。
夜色中,在烧龙司仪的指令下,烧龙人为龙头系上红布,寓意将祝福心愿传达给先祖,朱砂笔在龙睛上轻轻一点,舞龙汉子们大吼一声“起”,条条长龙便仿佛有了生命和灵性,于火花中起舞,迫不及待地跃入沸腾的人群中间。彩龙身上装满烟火,由一群青壮男子托举,点火烧龙时,伴随锣鼓声、爆竹声,彩龙腾跃飞舞,口吐火球,身喷烟火,五彩夺目;舞龙者自己则仅身着短裤,赤膊上阵,身涂植物油,烟火映照之下,全身红光发亮,成为烧龙时的奇景。
因此,有文人骚客写道:
钢火烧龙,是一种先进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对垒;钢火烧龙,是一场束缚压抑与放纵宣泄的对撞;钢火烧龙,是一次循规蹈矩与豪情万丈的战争;钢火烧龙,是一场集体的呐喊,是一次生命的洗礼;这是一段血性的豪情;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3
湘西民俗仪式之美除内核精神外,其外在观赏性亦尤为突出。
比如,土家族梯玛神歌的表演。“梯”在土家族的意思是“敬神”,“玛”是“人们”,“梯玛”就是“敬神的人们”。梯玛在活动之时,身上要穿着由赤、橙、*、绿、青、蓝、紫、白八种颜色布料做成的八幅裙罗,头上戴着五佛冠,用布缝制而成,手上拿着用*铜铸成的八宝铜铃与长刀,脚踩白底黑帮手纳布鞋。在香烟萦绕、众生叩拜之时载歌载舞。梯玛神歌集诗、歌、乐、舞为一体,表现开天辟地、人类繁衍、民族祭祀、民族迁徙、狩猎农耕及饮食起居等历史和社会生活内容,带给观众无与伦比的视听感受。
又如苗族传统风习——上刀梯。每当赶年场或重大节日如“四月八”“赶秋节”等,都有苗家勇士表演上刀梯。在平地立一根高10米左右的木杆,用铁丝对角拉紧固定,杆上交错凿眼安插36把刀,刀长一尺五寸,刀刃向上,锋利无比,木杆顶端立一钢叉。上刀梯者赤手扶刀,赤脚攀登,从第一级往上攀爬,刀子一把比一把锋利。到达顶端后,头发往刀上一搁,即断成两截。登梯者还要在刀梯上表演倒挂金钩、大鹏展翅、观音坐莲、古树盘根等动作,然后吹响牛角,声闻四野,令观者惊心动魄。
总的而言,湘西的民俗仪式是神秘湘西的一抹嫣红,是别样的风景。这些流传至今的风俗融入了旧时湘西人庞大的信仰系统——图腾崇拜、祖灵信仰以及对万物精灵和各宗教派别神灵的歌颂。所有的山水草木、鸟兽虫鱼在湘西人心中皆有指代和象征,可谓无物不神。从而,这些民俗仪式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诡灵奇异、纷然杂陈的特点。
走进湘西,便走进了这奇诡玄幻的秘境。这份遗世独立的雄奇与风韵,穿过历史的丛林,遵循祖先的遗训,守候民族的文化,唱着婉转的歌谣,跳着原始的歌舞,最终以民俗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