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今年快5岁了,从一岁开始,只要一睡觉就会满头大汗,就跟刚洗过头似的。出汗的部位就是脖子以上,脖子以下不是很明显。但是我儿子其他方面都挺正常,平时很少感冒生病,身高也能超过同龄孩子一些。别人总说是缺钙,可是给儿子补过一段时间钙,基本上没有什么效果,去医院检查也没什么问题,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像这位宝妈诉说的情况,肯定有不少家长有同样的疑惑。孩子一睡着头上就出汗,但是进入深度睡眠后,汗珠会慢慢消失。而且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夏天,几乎一年四季都会存在,有时候出汗会轻一些,有时候出汗会重一些。
这种情况,在中医上被称为“蒸笼头”,最典型的特点就是脖子以上出汗。
每每遇到这种情况,身边的宝妈就会说,是孩子缺钙了,赶紧给孩子补钙吧。缺钙确实会导致宝宝“夜间盗汗”,这种情况一般都是血钙偏低引起的。
低钙会增加较差神经的兴奋性,加大了汗腺的分泌,这种出汗现象通常在佝偻病患儿中较为常见。而佝偻病通常是发生在2岁以内,去医院通过化验可以得出结论,这种就属于病理性出汗了,一般医生通过检查结果就能判断。而且患佝偻病的宝宝,会影响身体发育,相对来说是一种明显的病症。
现医院,在产妇出院时,都会交代回家给宝宝补充维生素AD滴剂,主要就是预防佝偻病的发生。过去父母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可能会有一患佝偻病的患儿,而现在医学知识普及的如此迅速,这种病以及很少见了。
换句话说,现在缺钙的孩子并不多,因为不管是在妈妈怀孕期间,还是在宝宝出生后,母乳和配方奶粉中的钙物质,基本上都可以满足宝宝的需求。因为缺钙而导致的夜间盗汗,实际上并不多见了,所以不要总认为是宝宝缺钙,钙补充的多了也有害处。
宝宝睡着后出汗,妈妈要学会分析原因
生理性出汗:
宝宝睡着后出汗,不一定就是“病态”,大多数情况下是生理性盗汗。因为希尔皮肤内水分较多,毛细血管丰富,新陈代谢旺盛,再加上“植物神经”条件功能不健全,很容易在睡着以后满头大汗。
另外一种原因,就是天气过于炎热、室内温度太高、宝宝穿的衣服太厚、透气性差,或者被子盖得太厚造成的。这种情况通常属于机体调节体温所致,通常是在宝宝刚睡着的时候出汗较多,然后逐渐减少。
也有的父母,喜欢在宝宝睡觉前,给宝宝喝一瓶奶。吃奶后宝宝是安静的睡着了,但是小儿吃奶后会有产热阶段,因此经常馒头大汗,尤其是在宝宝睡着后的2小时内。
病理性出汗:
宝宝因为某种疾病,而引起的盗汗,通常表现为晚上睡着后出汗、白天安静的时候也出汗,甚至已经严重到宝宝的正常饮食、睡眠、生长。比如婴幼儿佝偻病、结核病、低血糖,也有的宝宝是因为内分泌疾病,比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这个医院做诊断。
护理建议:
1、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寻找出汗的原因,如果确定为生理性出汗,那就不需要太担心,等宝宝长大后自然会好起来。
2、夏季要经常开窗通风,温度特别高的时候,室内要开空调。天气凉爽的时候,切记不要给宝宝盖太厚的被子,平时穿衣服适当即可。
3、当宝宝正在出汗的时候,千万不要用风扇对着宝宝吹。因为出汗的时候,毛孔是放大状态,吹风特别容易导致感冒,可以用软毛巾擦汗。
4、早上记得先给宝宝喝一杯温开水,及时给宝宝补充因出汗而丢失的水分,最好是喝淡盐水。
5、平时要加强孩子身体锻炼,比如坚持到户外做运动,可以强健身体,增强抵抗力,尽早恢复出盗汗的状态。
6、不要给宝宝用爽身粉,因为使用爽身粉后,汗水和爽身粉结合,容易堵塞皮肤上的毛孔,导致汗液出不来。
7、睡觉前不要做太剧烈的活动,不要吃高热量的食物,尽量别在睡觉前太兴奋。
宝宝天生好动、精力特别旺盛。不管是在襁褓中的婴儿,还是满地乱跑的孩子,只要不在睡眠中,他们基本上不会闲着的。襁褓中的婴儿洗护伸手蹬腿、翻来翻去,被妈妈抱在怀里还会扭来扭去。会跑的孩子更是翻箱倒柜、上窜下跳,这样的运动量会使身体产生很多热量。
一旦宝宝进入睡眠状态,体内各个系统就安静下来了,但是及举证体内的热量还未善法,此时就会以出汗的形式,讲这些多余的热量散发出去。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不需要特殊治疗的,妈妈们不用过分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