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佝偻病可叫软骨病,也叫维生素D缺乏症,是一种全身性、慢性、营养性疾病,是婴幼儿、儿童、青少年由于缺乏维生素D而导致钙、磷代谢紊乱所致。此病可以由维生素D摄入不足导致。
01佝偻病可以由维生素D不足,日照不足等导致,主要特征是骨组织钙化不全
1、病因
(1)维生素D不足
该研究指出,虽然每天摄入毫克维生素D对怀孕后期25-oh-d3足月婴儿的血液循环几乎没有影响,但是很多母亲还是不配合补充维生素,新生儿的维生素D会迅速下降至缺乏水平,因此早产和双胎妊娠更容易导致儿童出现软骨病。
(2)日照不足
维生素D的产生受到影响的因素有城市生活中的空气污染,以及日照时间少等。此外,气候,季节等也有一定的影响。
2、主要特征
软骨软骨板生长及骨组织钙化、维生素D缺乏是其主要特征,而成熟骨钙化不完全是由于佝偻病所致。不满2岁的婴儿(特别是3-18个月大)是该病的高危人群。近几年来,严重佝偻病发病率逐年下降,但佝偻病的发病率在北方较高,轻、中度佝偻病的发病率仍较高。可以通过体格检查发现,也可以先发低钙性抽搐、生长迟缓、乏力、烦躁不安或婴儿易发生呼吸道感染。
02佝偻病,患者多是婴幼儿,在早期时骨骼正常或者出现轻微钙化
1、患者多是婴幼儿
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尤其是3-18个月的婴儿。它主要表现为骨骼生长最快的部位发生变化,可以影响肌肉的发育和神经兴奋性变化。临床表现存在年龄差异。
2、早期出现轻微钙化
大多数表现为神经兴奋性增加,如烦躁、流汗、脱发等,无骨损伤,骨x线可正常或钙化区轻微模糊;血清25-oh-d3降低,甲状旁腺激素升高,血钙降低,血磷降低,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略升高。除血清钙降低外,其它指标的变化更为显著。可有轴性弯曲畸形或分支性骨折,骨折后可出现临床症状。
3、恢复期患者会逐渐恢复正常
临床症状在治疗或日晒后逐渐消退或消失。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清钙、磷逐渐恢复正常,碱性磷酸酶在1-2月开始下降。术后2-3周,骨x线改变改善,呈不规则钙化线,钙化区致密增厚,恢复正常。
03佝偻病,诊断依据患者临床表现,以及X线检查结果等
1、诊断方法
根据临床表现、血液生化和骨x线检查作出诊断。
2、鉴别诊断
该病早期的神经兴奋性增高症状并不特异性,应与以下疾病鉴别。
(1)软骨营养不良
此为遗传性软骨发育异常。患者有四肢短,前额突出,后臀部突出等症状。依据身体条件的特殊情况(短肢侏儒症)和x线片诊断。
(2)低血磷抗维生素D佝偻病
此病的发病因素较多,一般认为和遗传有关。肾小管磷吸收不足及小肠吸收磷不足是主要原因。软骨病通常是在1岁以后出现,因此2-3岁以后仍会发生佝偻病;血钙较正常,血磷显著降低,尿磷升高。用普通剂量的维他命D治疗佝偻病无效时,应区别对待。
(3)肾性佝偻病
慢性肾功能不全由于先天性或后天原因导致的钙磷代谢紊乱、高血磷降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脱钙、骨佝偻病等都会导致骨质疏松。患儿症状较晚期明显,一般患者矮小。
04佝偻病,主要的治疗目的是控制患者的活动期,患者需要加强锻炼
1、治疗目的
预防骨质疏松。根据需要进行钙质及维生素D的治疗原则。每天服用iu-0iu,或者1,25-oh4-d30.5μg~2.0μg,一月以后的预防剂量则为iu/D。对于大剂量的药物要严格适应适应症。佝偻病有并发症或不能口服时,可在肌肉内注射大剂量维生素D,3个月后改变预防量。观察一个月后的临床表现、血生化、骨x线变化等症状,并与维生素D抗佝偻病进行鉴别。
2、有骨骼畸形的患者,需要加强锻炼
对有骨骼畸形后遗症的儿童,应加强身体锻炼,并采取主动或被动的运动方式进行矫正。由于缺乏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因素,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应避免早期的负重运动,如避免坐、站、跳等。如果出现下肢畸形,按摩肌肉(o型腿推拿外侧肌,用x型腿按摩内侧肌),增加肌肉张力,矫正畸形。如果出现严重的骨骼畸形,可以通过手术矫正。
3、预防方法
(1)保证维生素的摄入
缺乏维生素D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只要给宝宝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就能预防疾病。适当补充维生素也有一定的作用。
(2)母乳喂养孩子
出生2周后,接受母乳喂养或部分哺乳的足月婴儿,在出生2周后补充维生素diu/天。早产儿、双胎出生1周后补充维生素diu/天;若生长速度快,即使是夏季阳光充足,也不宜减少或停止维生素d。通常不适宜添加钙,但在牛奶摄取不足、营养不良时,可适当补充微量元素及钙剂。对未哺乳的婴儿和每天摄取量低于ml的婴儿,应该补充维生素diu/天。
(3)补充奶制品,鸡蛋等
如果年青人摄入的维生素较少,如果乳制品摄入不足,鸡蛋或强化维生素D食物也食用的较少,则应每日补充维生素diu/天。
结语:佝偻病主要可由维生素D摄入不足,日照不足导致,患者的主要症状有生长迟缓,以及烦躁不安等。患者多是婴幼儿,在早期的时候,会出现轻微的钙化等。患者在恢复期会慢慢恢复正常。在治疗的时候,需要预防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