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期间,准妈妈们可能会遭遇腿抽筋、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发育迟缓;宝宝在婴幼儿期出现的骨骼发育不良,肋骨外翻等症状;老年人多发的骨质疏松……这些难道和维生素D都有关系?答案是肯定的。
一、什么是维生素D
维生素D是生命活动所需的脂溶性维生素,虽然不是构成人体组织的主要原料,也不是体内的能量来源,但却在机体物质和能量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佝偻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连续过程。可分为活动期(初期、激期)、恢复期和后遗症。
初期
多见于婴儿,特别是6个月内。早期常有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如:夜惊、多汗、烦躁不安等,枕秃较常见,骨骼改变不明显。
激期
多见于3个月至2岁的小儿。有明显的夜惊、多汗、烦躁不安等,骨骼改变可见有颅骨软化(6个月内)、方颅、手(足)镯、肋骨串珠、肋骨外翻、鸡胸、O型腿或X型腿等。
恢复期
上述临床症状经过治疗后减轻或消失。
后遗症期
多见于3岁以后,临床症状消失,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三、缺乏维生素D对孕产妇及胎儿有影响么?
首先会增加孕妇患妊娠期糖尿病、子痫等疾病的危险性,同时增加孕妇剖宫产几率。胎儿经胎盘从母体获得维生素D,孕妇体内维生素D缺乏或者不足时,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风险会相应升高,且会增加孩子未来罹患各种疾病的风险,如佝偻病、哮喘、呼吸道感染等。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指出,孕妇在妊娠晚期后3个月应监测血液维生素D浓度。如存在维生素D缺乏,应给予维生素D补充治疗。
四、如何发现孕产妇或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
血清25(OH)D是血液内含量最高的一种维生素D,占总维生素D水平的90%以上,含量稳定,是评价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最佳指标,是维生素D缺乏的早期诊断标准。
五、维生素D缺乏怎么预防和治疗?
日光照射
日光照射时获取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家长携带婴儿尽早户外活动,逐渐达每天1—2小时,尽量暴露婴儿身体部位如头面部、手足等。
同时需要注意:接受日光照射的年龄越小,皮肤癌发生的危险性越大,小于6个月的小婴儿应避开正午时间,避免日光直射。对儿童日照量要适宜,避免10:00-16:00的太阳照射,选择夏季早晨或午后晒太阳。
孕妇及胎儿期维生素D的补充
建议妊娠后3个月补充维生素D-U/d,同时服用钙剂。
0-18岁儿童维生素D的补充
建议生后即开始补充维生素D,一直持续到青春期。预防剂量为每天-U,可以根据北方或南方,冬季或夏季等不同情况选择每天U或U;佝偻病活动期每天-0U,连服1个月后改为每天-U。
高危儿的补充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出生后应立即补充维生素每天D-U,连用3个月后改为每天-U。
来源:“新乡雅仕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