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的治疗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关于维生素D补充的几个常见误区,拉肚子期
TUhjnbcbe - 2022/5/30 15:18:00
北京荨麻疹哪里医院好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846512.html

误区1:维生素D3补充到3岁就不补充了。

这个误区有一定历史原因。我们都知道,维生素D可以预防佝偻病,3岁以前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高发年龄。因此,关于预防佝偻病的维生素D补充的推荐到3岁就没有了。但是事实上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3岁以后维生素D仍然需要补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岁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发生率更高。可能是因为3岁以前补充维生素D的观点已经深入人心,既往那种3岁以前因为维生素D缺乏导致的佝偻病现在已经非常少见。但3岁以后,大多数孩子有效日照仍然不足,但又没有额外补充,因此缺乏和不足的发生率反而更高。

基于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显示:超过一半以上的3-5岁中国儿童的维生素D水平不足。[1]

维生素D缺乏(<12ng/ml)维生素D不足(<20ng/ml)3-5岁(城市)12.5%44.4%3-5岁(农村)5.3%42.1%

以上数据还是基于相对宽松的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标准。另外一个更加严格的标准认为:维D浓度<20ng/ml为缺乏,<30ng/ml为缺乏。维生素D单位换算:1ug/L=1ng/ml=2.5nmol/L

你以为这就很严重了吗?还有更加严重的。成年人缺乏更加严重。

以年发表的上海的一组成人数据为例:名20~89岁人群中维生素D不足者男、女性分别为84%和89%,维生素D缺乏者分别为30%和46%[2],可以成人更加需要补充维生素D。

误区2:维生素D缺乏,只与缺钙、佝偻病有关系。

维生素D缺乏除了可以导致佝偻病、软骨病、骨质疏松之外。事实上,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与多种疾病相关。比如:反复上呼吸道感染、食物过敏和哮喘以及儿童期龋齿、高血压、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炎性肠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虽然他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但是如此多的研究发现这些疾病与维生素D的相关关系,也足以证明,维持合理的维生素D生理水平的重要性了。

误区3:腹泻期间需要暂停维生素D补充。

这个误区在在很多医生的观念中也是有的。理由是维生素D是油性的物质,补充维生素D会加重腹泻。且不说生理补充的量的1-2粒胶囊中的维生素D,对于展开面积达几百平米的肠道有多大影响。(想象一下你们家地上滴了几滴油会不会让你们一家人都摔跤吧),就算是更大量油性物质,油性物质加重腹泻的想当然的认知,本身也是没有依据的(这个问题我们在另外的科普中探讨)。

事实上,腹泻期间,因为本身肠道吸收能力下降,维生素D丢失更多,我们更加应该注意补充维生素D。年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学分会发表的《中国儿童维生素A、维生素D临床营养共识》中就建议:急性腹泻期间应每日补充维生素D-U,有利于腹泻的恢复。

误区4:维生素D补充过量容易中*。

当遇到维生素不足或者缺乏的孩子的时候,医生会建议治疗量补充维生素D,这个时候,很多家长都会担心维生素D中*,很多时候会导致孩子血维生素D水平迟迟不能达到目标水平。的确,任何东西,我们的确都不应该补充过量。但是需要明白的是,维生素D的安全剂量非常高,常规的补充和一般的治疗量,几乎不可能导致维生素D中*。一般认为,婴幼儿每天摄入2~5万U,连续数周或数月,可引起中*。对于部分维生素D很敏感的个体,每天服用0U,1-3月后可导致中*。因此对于几乎所有的个体而言(包含对维生素D敏感人群),每日摄入不超过对于年龄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都是安全的。见下表:

美国医学研究(IOM)所发表的不同年龄段的维生素D最高摄入量:

年龄组每日最高耐受量(U/d)0--6月U6--12月U1--3岁U4--8岁U9岁--成年0U

只要不是以月为单位的长期摄入超过以上最高耐受量的维生素D,通常都是安全的。我们还可以通过检查血25羟D水平判断体内维生素D是否超标。以不超过ug/ml为益[3]。

那么维生素D到底应该怎么补充呢?

对于一般人群美国医学研究(IOM)推荐如下:

年龄组/情况推荐摄入量/适宜摄入量(U/d)0-12月U1-70岁U70岁以上U

以上是健康人群摄入的保底方案。但是对于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人群,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推荐如下:

维生素D缺乏高危人群维生素D补充推荐[3]

年龄组/情况建议补充量(U/d)0-1岁-U1-18岁-U18-50岁-岁以上1-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高危人群呢,对于1岁以下的婴儿来讲,早产、母亲缺乏维生素D、纯母乳喂养是最常见的高危因素。对于1岁以上的人群来讲,阳光暴露不足、天然食物中缺乏维生素D、肥胖是最常见的高危因素。

鉴于前述我国不同年龄阶段维生素D不足的人群都超过了50%,可以认为大多数人其实都属于高危人群。

当我们无法确定确定自己是否是高危人群的时候,可以通过检查血液中的25羟D水平来评估自己维生素D水平是否达标。

对于抽血检查提示维生素D已经缺乏或者不足的人群,我们应该如何治疗性补充呢?

维生素D缺乏/不足人群的补充建议:

年龄组/人群建议治疗补充量(U/d)0-18岁U18岁以上0U

治疗6周后复查,治疗目标是维持血清25羟D水平在30ng/ml以上。

如果已经发生佝偻病或者软骨病,治疗量还需要更大。见下表: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治疗补充建议:

年龄组/人群建议治疗补充量(U/d)0-1岁U1-12岁-0U12岁以上0U

治疗3月后复查,评估治疗反应,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确保钙最低摄入量为mg/d。

另外,有追高需求的孩子,有观点认为,把血25羟D水平维持到一个正常中值的水平,比如60ng/ml,可能对于追高有利。但目前还缺乏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数据支持这一结论。

[1]杨振宇.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报告(-)之九-0~5岁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2]Lu,H.-K.,Zhang,Z.,Ke,Yetal.HighprevalenceofvitaminDinsufficiencyinChina:relationshipwiththelevelsofparathyroidhormoneandmarkersofboneturnover[j].PLoSOne,7:e.doi:10./journal.pone.00[3]HolickMF,BinkleyNC,Bischoff-FerrariHA,etal.Evaluation,treatment,andpreventionofvitaminDdeficiency:anendocrinesociety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4]中国儿童维生素A、维生素D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9(01):-.[5]夏维波,章振林,林华,金小岚,余卫,付勤.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临床应用共识[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11(01):1-19.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维生素D补充的几个常见误区,拉肚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