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购买图书
图书简介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0
书名:小儿营养与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诊治手册
定价:49.00元;39.00元
作者:无
出版时间:-07-01
内容简介本书全面介绍小儿(包括新生儿和儿童)营养发育与提高健康水平,营养与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诊治技术。重点阐述新生儿营养支持、蛋白质能量不良、单纯性肥胖症和维生素A、维生素D缺乏与佝偻病、维生素D中*症、维生素A中*及小儿消化道疾病、小儿肝胆胰疾病等*前沿理论、进展、*新诊疗技术等内容。
目录目录
第*章小儿营养与常见营养性疾病/1
第*节小儿营养素及能量需要特点/1
第二节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13
第三节单纯性肥胖症/16
第四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20
第五节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28
第六节维生素D中*/33
第七节维生素A缺乏症/39
第八节维生素A中*/45
第九节营养性贫血/49
第十节锌缺乏及锌中*/57
第十一节碘缺乏/60
第十二节肠内外营养/64
第十三节新生儿营养支持/80
第二章小儿消化疾病的常用诊断技术/93
第*节肝功能检查/93
第二节常用的消化道功能检测技术/
第三节内镜检查/
第四节腹部超声检查/
第五节腹部影像学检查/
第三章小儿胃肠道疾病/
第*节小儿胃炎/
第二节小儿消化性溃疡/
第三节消化道出血/
第四节小儿腹泻/
第五节胃食管反流/
第六节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第七节炎症性肠病/
第八节腹型过敏性紫癜/
第九节周期性呕吐综合征/
第十节便秘/
第十一节功能性腹痛疾病/
第十二节食物蛋白诱导的胃肠道疾病/
第四章小儿肝胆胰疾病/
第*节高胆红素血症/
第二节巨细胞病*感染/
第三节婴儿胆汁淤积症的诊断与治*/
第四节胆道闭锁/
第五节代谢性疾病/
第六节儿童急性肝衰竭/
第七节儿童自身免疫性肝炎/
第八节急性胰腺炎/
附录
附录A儿童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Ⅳ标准/
附录B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
附录C7年北美及欧洲儿科胃肠肝脏病和营养学会婴儿胆汁淤积性*疸评估指南的胆道闭锁评估解读/
附录D中国大陆地区胆道闭锁诊断及治*(专家共识)/
附录E儿童巨细胞病*性疾病诊断和防治的建议/
附录F中国儿科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在线试读第一章小儿营养与常见营养性疾病
第一节小儿营养素及能量需要特点
儿童营养(childhoodnutrition)是指小儿摄取体外物质,供给能量和各种营养素以保证小儿机体维持生命,进行正常生理代谢活动,增生新组织,修补旧组织,进行生长发育。胎儿时期的营养物质由孕母经脐带供给,出生后则主要由消化器官(口、胃、肠)摄入适宜的食物供应。营养是小儿维持生命和身心健康极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尤其在胎儿、婴幼儿时期,机体生长发育十分迅速,约60%的体格成长在这个时期内完成,而脏器的形成和功能也不断发育成熟,特别是统领全身的神经系统在生命*初2~3年发育*快。早期营养供应不当不仅影响小生命的延续,也导致身心健康障碍,甚至引起成年后的一些疾病,如身材矮小、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等。患病儿童更需要合理的营养,才能促进健康恢复。儿童,特别是婴幼儿,离不开家长的照顾,饮食供应的实施完全依靠成人。只有抚育者掌握了必需的营养知识和相关的喂食技术,才能通过喂食途径使儿童得到所需的平衡营养,确保小儿机体获得生理需要,促进不断生长发育,保持健康水平,保证体智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一、能量需要和代谢
人体一切生命活动需要消耗能量,小儿所需能量来自饮食中摄取的供能营养素,即蛋白质、糖类和脂类。供能营养素在人体细胞线粒体内经生物氧化,释放能量供人体所需。国际上常用焦耳(Joule,J)为单位表示能量,如千焦(kJ)和兆焦(MJ);卡路里(calroie,cal)也是广泛用于营养计量的能量单位,如千卡(kcal)和兆卡(Mcal),1cal=4.J。除去食物在消化过程中的损失外,每克蛋白质供能16.7kJ(4kcal);每克脂肪供能37.7kJ(9kcal)以及每克糖类供能16.7kJ(4kcal)。现将儿童所需的五方面能量代谢特点叙述如下:
1.基础代谢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空腹、清醒安静状态下,环境温度为18~25℃时能量所需,以维持人体基本生理活动。在单位时间内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所需的基础代谢能量称为基础代谢率(basalmetabolicrate,BMR)。年幼儿童由于生长发育旺盛,其基础代谢率较成人高出10%~15%;随年龄增长,用于基础代谢的每日每千克体重所需能量逐渐减少;1岁以内.1kJ(55kcal),7岁时kJ(44kcal),12~13岁时约.5kJ(30kcal)。
2.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又称食物生热效应(thermiceffectoffood),指摄取食物后6~8小时体内能量消耗增加,主要用于食物消化、吸收、转运、代谢利用和储存。不同食物引起的这种能量需求不一样,蛋白质约为所供能量的30%,而脂肪和糖类仅为4%~6%。婴儿时期以食奶为主,蛋白质较高,故这方面所需能量占总能量的7%~8%,年幼儿童进食混合饮食时则降至5%左右。
3.动作和活动所需能量该能量波动较大,与体格大小、活动多少、强弱、类别、持续时间长短等相关,爱哭闹、活动频繁的儿童较高。1岁以内婴儿每千克体重消耗62.8~81.7kJ(15~20kcal),12~13岁时可达.5kJ(30kcal)左右。
4.生长发育所需能量为生长发育中小儿所特有,生长发育越快,所需能量越大。1岁以内小儿生长发育*快,此项所需能量占总能量20%~30%,每日每千克体重达.4~.2kJ(40~50kcal),1岁时62.8kJ(15kcal),以后逐渐减少,至青春期生长发育再度增快,所需能量又大增。
5.排泄消耗的能量不能完全消化吸收的食物剩余部分经肠道排出,以及营养素被机体利用后的代谢产物从体内排出均含有能量,摄取混合饮食的婴幼儿在这方面损失的能量约占总能量的10%以下,每千克体重损失33~46kJ(8~11kcal)。
上述各分项总和即能量总需要量,主要依据年龄、体重和生长发育速度等来估计。按每日每千克体重计算,初生儿第1周kJ(60kcal),第2~3周.4kJ(kcal),第2~6个月.2~.3kJ(~kcal),以后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表1-1)。1岁以内婴儿.2kJ(kcal)/(kg·d),以后每3岁减去41.8kJ(10kcal),至15岁时为kJ(60kcal)/(kg·d)左右,成人为.6~.5kJ(25~30kcal)/(kg·d),与性别、劳动强度密切相关。上述计算方法都根据正常儿童所需能量平均数来计算,但体重相仿的健康儿童能量需要总量可以相差很多,瘦高的比肥胖的要高。在安排儿童膳食时要注意三种主要供能营养素之间比例合适,一般蛋白质供能占总能量的12%~15%、脂肪供能占30%~32%、糖类供能占50%~60%较为合适;由于生长发育较快,年龄越小蛋白质供能比例越高。总能量较长时间供应不足,可使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尤其是婴幼儿,常表现为体重不增、营养不良,健康大受影响。人乳及牛乳制品每ml均可供能约.1kJ(66kcal),摄入量足够时能满足婴儿对能量的需求。对低出生体重婴儿可采用浓缩乳液,约每ml供能量.7~.6kJ(80~90kcal),待体重恢复正常后可逐渐改为喂一般乳液。总能量长期供给过多,可引起儿童超重和肥胖不良倾向,应设法避免。
二、营养素的需要和代谢
人体必需营养素(essentialnutrients)有七类:蛋白质、脂类、糖类三类为供能营养素;维生素、矿物质(宏量元素及微量元素)、水、膳食纤维虽不供能,但参与体内各种生理生化活动,调节代谢,对人体十分重要。
1.蛋白质(protein)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细胞和体液的主要成分,由碳、氢、氧、氮、硫等元素组成,是体内氮*一来源,也是组成体内酶、激素、抗体等保证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还可作为能量的重要来源。成人体重1/5为蛋白质,肌肉和神经细胞含蛋白质*多,脏器及腺组织次之。人体生长发育、增添新生组织及修补旧组织均需要蛋白质。婴幼儿生长发育快,需要蛋白质相对较高。
蛋白质由多种氨基酸组成,已发现的氨基酸有20余种。蛋白质营养价值取决于其所含氨基酸种类、量和相互间比例是否符合人体需要。生长发育旺盛的小儿有9种氨基酸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称之为必需氨基酸(essentialamino-acid),即赖氨酸、色氨酸、蛋氨酸(或称甲硫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缬氨酸与组氨酸。小儿时期比成人多一种必需氨基酸即组氨酸。不同食物中蛋白质的生物利用价值按其所含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种类、量和比例不同而异。乳类和蛋类中的蛋白质*适合于构成人体蛋白质,故生物利用价值*高;一般动物性食物如肉、禽、鱼、肝等的蛋白质生物利用率优于植物性食物的蛋白质;豆类蛋白质生物利用率高于其他植物,如米、麦、玉米类。豆类含赖氨酸较多,如将大豆与米、面混用,可提高其生物利用率,称蛋白质互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