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的治疗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饮料冒充奶粉疑致智力残疾ldquo
TUhjnbcbe - 2021/5/26 22:02:00

继湖南郴州永兴县“佝偻病”患儿事件之后,又一例固体饮料冒充特医奶粉事件在网上发酵。近日,有媒体报道,重庆一患儿疑因长期服用“金大洋”牌“水解奶粉”导致智力残疾二级,后被发现产品并非奶粉而是固体饮料,目前家长已起诉涉事公司及经销商索赔万元。

长期以来,固体饮料冒充特医奶粉事件层出不绝。在业内专家看来,特医资质门槛高,但利润丰厚,是不少企业争相“打擦边球”的原因所在。有专家呼吁,应加强特医食品行业的监管和自律,同时,消费者在购买时应仔细阅读标签信息,不要轻信推销信息。

固体饮料冒充特医奶粉

疑致智力发育迟缓

据媒体报道,年9月,家住重庆的*先生女儿出生后得了一场肺炎。出院时医生告诉他要冲服“深度水解奶粉”,医院附近购买了“金大洋贝尔康超级舒安氨基酸配方奶粉”产品。

根据报道,这款产品的价格十分昂贵,“一罐奶粉克,块钱,差不多一克一块钱。”而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在电商平台上查询,部分市面上知名进口品牌的“深度水解奶粉”价格在每克元至元不等,平均一克0.5元至0.9元。也就是说,这款“金大洋”“奶粉”产品利润空间远高于进口产品。据*先生透露,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每天的奶粉钱在元以上,在20多个月的时间内一共吃了70余罐。

然而,昂贵的奶粉并未给孩子带来健康的身体。在饮用这款产品的过程中,*先生女儿出现身体和智力发育迟缓的情况。年5月,*先生发现,“金大洋”其实根本不是奶粉,只是一种固体饮料。到现在,3岁半的女儿仍无法走路说话,目前被鉴定为智力残疾二级。

3月27日,有媒体报道,*先生其起诉青岛金大洋乳业有限公司及经销商索赔万,已获立案。

涉事企业曾因虚假宣传

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实际上,本次事件涉事企业青岛金大洋乳业有限公司并非首次被曝光。年,曾有媒体报道,该公司生产的具有一定功能性质的“配方奶粉”医院商店,目标瞄准过敏患儿,且给推荐该产品的医生提供高额“回扣”。

据报道,在金大洋乳业官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饮料冒充奶粉疑致智力残疾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