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湖南郴州再现“大头娃娃”,问题奶粉又一次走入大众视野。
据当地媒体报道:有母婴店用蛋白固体饮料冒充婴幼儿奶粉,多名幼儿在长期服用后,出现了颅骨突出、用手拍头、发育迟缓等症状,经医生诊断,他们患上了佝偻病,这是一种长期缺乏关键营养导致的疾病。
出事的这款所谓“倍氨敏”氨基酸奶粉,其实压根就不是奶粉,而是一种蛋白固体饮料,但很多不知情的家长,在导购的忽悠下,竟然把这种“饮料”给孩子当主食,最长的吃了2年多。
一款名字像特医奶粉,长得像特医奶粉,价格像特医奶粉的固体饮料,为什么会摆在母婴店的货架上销售?
这难道真的只是一起简单的虚假宣传案件吗?
这些不能给婴儿当做主食的“固体蛋白饮料”,又是谁把货铺到店里的?
厂家和母婴店难道只针对过敏儿童?是否还有其他类型患病儿童也在遭遇同样的问题?
这几天我深入的做了一个调查,发现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受害者也不仅仅是“过敏儿童”,这些“固体饮料”背后隐藏着一个针对患病儿童,专业打擦边球,搞混淆销售的灰色产业。
01大概是几年之前,在一个镇上出差,咽炎的老毛病犯了,去路边的药店买药,常用药都没有,店长给我推荐了另外一款,当时没多想,付款就走了。20多块钱一盒,价格像药,名字像药,包装像药,但是标识有点奇怪,没找到OTC的标记,我总是觉得不对劲,回去一查,果然,压根不是药,只是一款润喉糖。网上不包邮的价格,3块钱一盒。后来调查过一些乡镇上的药店和母婴店的销售业态之后,我发现这种“混淆销售”非常普遍,甚至很多店把它当成了一种“增收”手段。这次奶粉事件,会不会也是一种厂家和店铺联手,刻意为之的“混淆销售”呢?我开始沿着涉事厂家的线索一路扒了下去。倍氨敏的商标在湖南一个叫唯乐可的公司名下,16年才注册下来,小微企业,注册资本不过万。17年的时候,这个厂子竟然还进过一次异常名录,原因是没交年报。出了这样的问题,要么是公司不打算干了,要么是连个正经财务都没有,基本的报备流程都遗漏了。怎么看都不像一个正规企业。按照经验来看,这种规模的公司一般是不具备生产能力的,更像是一个销售公司。我通过在线的销售网站,找到了一个倍氨敏的包装罐,在背部的详细信息里找到了真正的工厂,受委托方:天津市德恒科技有限公司制造中心。果然,“倍氨敏”是一款OEM产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贴牌货。要知道婴幼儿配方食品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国家已经明令禁止委托贴牌和分装的形式来加工生产。贴牌意味着什么?参与门槛极低,有个十几万就能上马,配方,包装,生产甚至全套手续都可以直接代办,阿猫阿狗都可以进来做,整个市场容易被搞得乌烟瘴气。那么,连这类产品都敢代工的“天津德恒”,到底是何方神圣呢?02查了一下代工厂的备案信息,这个公司底下有两个网站:一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