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的治疗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护理学必看知识点十二
TUhjnbcbe - 2021/2/14 7:29:00

执业护士

双相型体温的妇女,停经后高温相持续18天不见下降者,早期妊娠的可能性大。B型超声能显示胎儿数目、胎产式、胎心搏动和胎盘位置,且能测量胎头双顶径,观察胎儿有无体表畸形。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称为胎方位。枕先露以枕骨、面先露以颏骨、臀先露以骶骨、肩先露以肩胛骨为指示点。肩先露时,胎心音在脐部下方听得最清楚。下肢肌肉痉挛是孕妇缺钙的表现,发生于小腿腓肠肌,于妊娠后期多见,常在夜间发作。影响正常分娩的因素包括产力、产道、胎儿、精神心理因素。正常宮缩每次开始于左右两侧宮角,以微波形式迅速向子宫底部集中,然后再向子官下段扩散,引起协调一致的宫缩。骨盆倾斜度是指妇女站立时骨盆入口平面与地平面形成的角度,一般为60°。双顶径为两顶骨隆突间的距离,是胎头最大横径,临床以B型超声测此值判断胎儿大小。衔接又称为入盆,是指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

初级护师

梅*是由苍白豁螺旋体引起的慢性全身性的性传播疾病。苍白密螺旋体在体外干燥条件下不宜生存,一般消*剂、肥皂水均可杀灭。梅*早期的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损害,晚期能侵犯心血管、神经系统等重要脏器,造成劳动力丧失甚至死亡。梅*的治疗原则是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治疗,首选青霉素、用药足量、疗程规则。

主管护师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出现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主要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为我国儿科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病因包括日光照射不足、维生素D摄入不足、生长过速、疾病与药物的影响。长期服用抗惊厥药物、糖皮质激素均可导致小儿发生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生时,常伴与室温、季节无关的多汗,出现枕禿。胸廓畸形多见于1岁左右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引起的骨骼改变表现为胸部骨骼出现肋骨串珠,以第7~10肋最明显。血生化检测维生素D缺之性佝偻病患儿血钙稍降低、血磷明显降低、碱性磷酸酶增高。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后遗症期多见于2岁以后小儿,临床症状消失,血生化及骨骼X线检查正常,仅遗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佝偻病活动期患儿维生素D口服的治疗量为每日50~g(~lU),注射的治疗量为一次肌内注射维生素D万~30万lU。3个月以内小婴儿或有手足搐搦症病史的婴儿,在肌内注射维生素D前2~3天至注射后2~3周,口服钙剂,防止抽搐。为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应在新生儿出生2周后每日给予维生素D~lU。为了进一步丰富健康类学习资源,我们特别邀请行业内专家或者教材编委对《执业医师》四类,《执业药师》两类,《执业护士》,《健康管理师》和《生殖健康咨询师》进行授课,并设置个性化班型,尽可能满足不同人群的学习需要。浏览导引1,
1
查看完整版本: 护理学必看知识点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