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过一个视频,视频中的这个小宝宝,脐带还没剪,就挣扎着要站起来,于是护士赶紧处理好脐带,把他趴到自己的手臂上,想看看小家伙到底要干什么?
谁知道小宝宝扶着护士胳膊就行走起来,还越走越上瘾,护士几次都试图把它放下来,小家伙都不愿意。
看到小宝宝的举动,很多人都惊叹。其实新生儿的这个行走不是真的会走了,而是“踏步反射”,是新生儿宝宝在出生后8周之前的一种身体自然反射,一般到2个月后就逐渐消失了。婴儿什么时候能真正站起来呢?
其实,宝宝站立的前提必须是宝宝的骨骼发展到能够承受宝宝自身的重量。宝宝正常的发育顺序应该是从头至尾、从上而下、从眼到唇、舌、颈、腰,再到上肢、下肢。大运动发展则是从抬头、翻身,到坐、爬、站、走。大多数宝宝的发育时间都是遵循这一规律的。
宝宝真正会站立,基本上都是经历了翻身、坐、爬之后,才能扶着墙壁或硬物站立,而这个时间段一般在8、9个月之后了。
所以家长切记不能操之过急,不要过早地让宝宝学站,尤其是4、5个月时,有家长喜欢扶着宝宝的双腋让宝宝在腿上练习站立,由于宝宝下肢发育尚未成熟,因此膝关节和髋部往往呈屈曲状,显得无力,站不住。长时间做这样的练习,会不利于宝宝的骨骼发育,也可能有损宝宝的脊柱和四肢。
宝宝学站立的时间
7月龄,宝宝能较好地支持身体了,能独自久坐,搀扶时能站立片刻,背、腰、臀部也能伸直了。
8月龄,宝宝会自己做起来,躺下去,双手扶物可以站立。
9月龄,宝宝可以自己扶着东西站立了,在没有支撑的情况下站起来。
10月龄,宝宝可以自己独立站一会儿了。
11月龄,有些宝宝会扶物蹲下取物,扶着椅子或推车能走几步了。
宝宝8~10月龄时,是学习站立的最佳时间,这个时候家长尽量少抱宝宝,可以多鼓励宝宝俯卧,爬行,这样能够加强宝宝的颈、背、腰、肌肉力量,锻炼全身肌肉的协调性。
宝宝自己站起来会导致X型腿和O型腿吗?
在现实生活中,有妈妈也有这样的担心:自己家的宝宝在比较早就自己扶着东西站立了,都说早站立不好,会不会影响宝宝的腿型,导致X形腿或O形腿?其实,形成X形腿或O形腿的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佝偻病。
由于宝宝自发性地扶物站立,说明宝宝有力量支撑了,而且宝宝累了,他会自己坐下休息的,父母不用担心。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一抬头、二抬胸、三翻、六坐、七滚、八爬、九扶、立周会走”,说的是大多数宝宝宝宝的发育规律,早一点,晚一点,都是正常的。
从婴幼儿发育角度看,一般宝宝会站立的平均月龄是9个月大,大多数在12个月前都能完成这个过程。如果宝宝在1岁后还不能站起来,父母就该带宝宝去检查下,确定原因。
当宝宝站起来时,视野就更广阔了,使宝宝增加更多的尝试和探索,促进宝宝认知和智力的发育,站立行走,是宝宝从“爬行动物”成长为“直立行走”的人,是宝宝成长的里程碑。
当然,父母们不用操之过急,借用外力给宝宝练习站立,也不要不给宝宝练习站立的环境,只要遵循宝宝的发展规律,宝宝会根据自己的发展,一步一步来!
高级育儿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