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课件-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题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时及授课时间 2课时
授课人 年月日
教学目标(学习目标) 1、了解古诗有关知识;
2、品味语言,体味古诗意境;
3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品味、积累优美的写景的句子。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诗词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教学用具 教材
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一、作者简介
本诗选自《古诗十九首》组诗。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二、诗歌解读
三、诗句品读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庭院里一株珍稀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只是痴痴地手执着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四、主旨归纳
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
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五、重点赏析
龟虽寿
曹操
一、作者简介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毫州谯城)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在政治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恢复了中国北方的统一,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
文化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代表作品有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龟虽寿》。
二、诗歌解读
三、古诗今译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槽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保持心情愉快,也可以益寿延年。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四、主旨归纳
本诗表明了人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寿的道理,可见诗人对天命持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全诗抒发了诗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奋斗不息的壮志豪情。
五、重点赏析
第二课时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一、作者简介
刘桢(?-),字公干,山东东平宁阳人,三国时魏名士,建安七子之一。博学有才,与魏文帝友善。后以不敬罪被刑,刑后署吏。所作五言诗,风格遒劲,语言质朴,重名于世,今有《刘公干集》。
二、诗歌解读
三、古诗今译
高高的松柏,屹立在高山之上,承受着来自山谷中的瑟瑟寒风。不论寒风刮得多么强大,松枝总是那么劲挺!即使面临着悲惨凄凉的冰雪景象,松柏依旧端正挺拔,痴心不改。难道松柏就不怕严寒吗?那是因为松柏原本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
四、主旨归纳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成功地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已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诗人如此赞颂松之品格,其用意应该有两个方面,一是以比兴手法象征诗人自己的性格与抱负,另外也是为了勉励他的从弟。
五、重点赏析
樑甫行
曹植
一、作者简介
曹植(-),字子建,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死后谥“思”,故世称“陈思王”。植才思敏捷,工诗善文。其诗内容广泛,形式优美,思想深刻,钟嵘称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诗品》),有很高的艺术成就。特别是他的五言诗,代表了当时诗歌最高成就,对后世五言诗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代表作品有《白马篇》《七步诗》。
二、诗歌解读
三、古诗今译
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内这里有雨那里刮风。艰苦啊海边的人民,他们寄身在荒野之中。妻子孩儿像禽兽一样,奔走止息在山林险境。柴门内外多么萧条,狐免在我屋里游行。
四、主旨归纳
曹植自曹丕篡汉后,在自己生存的艰难不幸中,逐渐体会到下层人民的痛苦。他在本诗中以白描的手法,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现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五、重点赏析 备注(补充)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