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古诗词是先人给我们留下的瑰宝。
央视通过一档叫中国诗词大会的节目,成功带动了全民重温古诗词的热潮。
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但是对于高三学生来说,他们听到古诗词的时候却高兴不起来。
因为在高考中,古诗词鉴赏是一道极难得分的题。很多同学苦于找不到得分点、看不懂古诗的意思、或者是理解不了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答题的时候写得满满当当,结果分数下来后大跌眼镜。那么遇到古诗鉴赏题究竟该怎么入手呢?
01首先我们要看高考大纲对古诗鉴赏的要求
高考大纲中要求学生能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也就是说答题时离不开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这四个基本点,而思想内容又是这四个基本点中的核心。
要想体会到诗歌的思想内容就必须从形象、语言和技巧上进行分析。
如果说把诗歌比作一个人,那么形象、语言和技巧就是诗歌的“形”,思想感情就是一个人的“神”。
诗歌鉴赏的过程就是一个由“形”入“神”的过程。
02拿到一首古诗我们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读“诗题”。
我们做的古诗鉴赏,除一部分词、曲只有词牌名或曲牌名外,大部分古诗词是有标题的。
它们或表明写作对象、写作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
如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这一题目,就交代了人物、地点及引发情感的事件。
所以拿到一首诗我们首先要看题目,如果诗题中有很明显的信息,那我们就可以根据给出的信息对古诗的内容进行一个大致的推测。
看“注释”。
做古诗鉴赏和文言文阅读的时候,“注释”无疑是一个最好的帮手。
一般古诗词下方的注释会交代写作背景、揭示典故含义、解释疑难字词等,据此可推测并理解古诗词的基本内容。
有些文学和历史功底深厚的同学,甚至可以根据注释中所给出的年份推算出朝代,然后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判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一点对于边塞诗可以说是“屡试不爽”。
这类诗所表达的感情通常就是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
悟“形象”。
诗歌形象包括物象(意象)和人物形象。
古人的情感表达非常含蓄,经常会通过使用谐音的意向来表达感情。例如常用“柳”“月”“长亭”等意象表现离愁别恨。
除此之外经常使用的意象还有“雁”“红豆”竹”“兰”“梅”“菊”等。
如果拿到一首诗无从下手,诗题和注释也得不到什么有效线索的话,可以从古诗中找找相关意象。
但是这也需要同学们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否则就算文章中出现了关键性的意象,同学们想不到也无济于事。
扣“诗眼”。
诗眼是诗歌中最能表达主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它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以一字为工。
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
由于有了这个字词或句子,而使形象鲜活,神情飞动,意味深长,引人深思,富于艺术魅力,称为一篇诗词的眼目。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的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
“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03古代诗歌常见的思想感情和题材
送别怀人诗:
依依惜别的不舍与感伤。——柳永《雨霖铃》
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范仲淹《苏幕遮》
对友人的安慰与劝勉。——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题目特征:一般有“送”、别、赠”等字眼。
诗歌意象:柳、酒、歌、船、长亭、短亭等。
政治讽喻诗
揭露黑暗政治,批评朝政得失,对统治者进行劝谏。
反映民生疾苦,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表达对不公平社会现实的怨恨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羁旅思乡诗
旅途艰辛,天涯漂泊无依之感。
浪迹天涯,归期遥遥,思乡念亲之情。
年华自逝,感叹人生。
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山水田园诗
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热。
借凄风苦雨,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
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恬淡、悠然自得之情。
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
表达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边塞征战诗
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
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
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
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渴望。
诗歌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阴山、黑山等。
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的话,欢迎点赞评论收藏转发,也可以加入我的圈子了解更多教育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