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读过陈维崧的《南乡子》吗?今天小编带你仔细品味一下《南乡子》中的独特哀愁。
秋色冷并刀,一派酸风卷怒涛。并马三河年少客,粗豪,皂栎林中醉射雕。
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忆昨车声寒易水,今朝,慷慨还过豫让桥。
①酸风:指深秋令人酸目的冷风。
②荆高:指荆轲和高渐离。
绮/词/雅/意
世事无常,命运无定,人们除却顺其自然,别无他法。人生之路崎岖而漫长,难以挣脱的困境与叨扰心志的失意,皆是途中不可避免的修行。
面对山重水复之境,多半人自怨自艾,慨叹命运多舛,而另一些人虽亦会意志消沉,却从未停下前行的脚步。或许,日后他们依然无法走出泥沼,但因心中已有一片柳暗花明之景,他们的生命总会染上深沉的色调。
陈维崧生于明末清初,其父其师皆是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誓不降清的铮铮硬汉,但历史又怎会因此而逆转,再刚正不阿的壮士,在朝代更迭面前也不过如鸿毛般无力。这般局面,词人纵使万般无奈,也不得不去面对。只要用心去走人生每一步,再寂然黯淡的生活也藏匿着些许欢畅,此是陈维崧行走于漫漫人生征途中的深切体会。
这首《南乡子》作于词人南行赴中州途中,深沉而激昂,陈廷焯于《白雨斋词话》中赞曰:“骨力雄劲。”词中字里行间那波澜壮阔之势,尽情吞吐之言,自是不负此评。
自古文人便多喜伤春悲秋,词人风尘仆仆,于秋风中赶路,触景难免生情。然而,南行途中那种萧索意绪,非但未让他消沉沮丧,反而激发了他昂扬的意气。
故而,闯入他眼帘的是“并马三河年少客,粗豪,皂栎林中醉射雕”的慷慨激烈之景。这些“三河少年”,策马扬鞭,驰骋在皂栎林间。他们的生气勃勃,他们的酣畅淋漓,不经意间也感染了词人。
“老夫聊发少年狂”,他对这群意气风发的少年羡慕至极,故将自己心中涌起的豪情壮志,皆泼墨在这简短而有力的小词中。
当年的荆轲和高渐离为了同一个使命,亦是在这样一个酸风呼啸、落叶遍地的秋日踏上了断然没有生还希望的征途。他们的行为虽似螳臂当车,但决绝的气势显得格外悲壮且振奋人心。
若是所有人每做一件事之前都要忖度回报,这个世界该失去多少希望和美好的可能。词人途经此地,想到那些慷慨就义的英雄豪杰,过往的苦闷、失落、怅惘等,种种消沉的情绪一时间烟消云散。
读完这首词,你明白诗人心中壮志难酬的愤懑了吗?是啊,纵然是往事不可追,前朝不可回,壮志不可酬,但它教给我们心中的希望不可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