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的治疗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非常有特色的一首送别词,边塞军旅的壮阔豪
TUhjnbcbe - 2025/7/18 21:03:00

周紫芝,南宋文人。出身贫寒,读书勤奋,六十岁中进士,历任枢密院编修、右司员外郎等职,晚年隐居庐山。与李之仪、吕好问及秦桧等人交好,曾作诗逢迎秦桧。擅写诗,语言自然流畅;也擅写词,风格清丽,极少刻意雕琢的痕迹。作品存世颇丰,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等。

周紫芝虽不似同时期的词人一样有名,甚至有些默默无闻的意味。但不能否认的是,周紫芝的送别词别具一格,如他非常有特色的一首《临江仙》,离愁惜别表现得较少,反而是英雄豪气笔墨浓厚,赞美了曾使君到达光州后文韬武略的生活,充分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深切情意及殷切期待。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

宋代·周紫芝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不应霜塞晚,横槊看诗成。

上阕写惜惜送别的场景,却别出心裁地从六年前的往事写起。“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两句虽短,但沧桑悲凉感甚浓。开头的“记得”将周紫芝的思绪带回到六年前的记忆当中,但周紫芝并未对往事进行过多描述,只是以“相见日”概括,虽然简洁,但其中包含的种种意味引人联想。相见之时两人做了什么,是何心情,有无约定,是怎样快乐……这些都在“相见日”中得以体会。

从那次相聚后,周紫芝与友人就分开了,“六年往事堪惊”,一个“堪惊”又令人浮想联翩。六年中,两人经历了些什么,为何是“堪惊”?一句话就将人生各种伤痛悲苦、岁月风霜全部囊括,到最后都是不堪回首。“回头双鬓已星星”改换了空间,周紫芝从过去回到了现实。六年后两人再见,都已经是头发花白,其中生活的艰辛不言而喻。好不容易再见面,周紫芝自然想与友人抵足而谈,各诉心事,谁知道却又要匆匆作别。“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谁知”和“还与”的前后呼应,传神地表达出了周紫芝对友人的离别毫无心理准备却只能与他依依惜别的心情。

下阕塑造了一位金戈铁马、文韬武略的边城地方官形象,既是周紫芝对友人的赞美,也是周紫芝对友人的期待。“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描绘了一幅雄壮辽阔的画面:冬天的傍晚,边城寒冷而萧索,只听得一阵马蹄踏过,红旗飘扬,兵士们个个意气高昂。使君单枪匹马冲在最前,何其英豪!

一般来说,写到边塞生活,多数词人笔下流淌的是征戍之苦,盼望归去。但这一首却很不相同,在周紫芝的想象中,友人无比热爱雄壮的军旅生活,根本不想回去,“只愁飞诏下青冥”。为什么不愿回去呢?周紫芝在最后表达了友人的豪情壮志:“不应霜塞晚,横槊看诗成。”横槊看诗,出自曹操父子的典故。唐朝诗人元稹曾赞叹“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后世多用来称赞人的文武双全。实际上,整个下阕都是词人的想象,他借这一英雄形象的塑造,表达了期待友人在边城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拳拳情意。

1
查看完整版本: 非常有特色的一首送别词,边塞军旅的壮阔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