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的治疗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清代水平高超的一首七律,即景咏怀,却充满
TUhjnbcbe - 2025/7/18 9:40:00

自古及今,诗歌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不仅记录了历史上的兴衰荣辱,又生动地表现了尘世中的风俗民情,读者更被那些杰出的诗人、及其不朽之作而感染。无数名篇佳作精彩纷呈,让人们也领略了祖国的灿烂文明,更对人们确立文化自信功不可没。

在这些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既有流传千古的唐诗宋词,也有弥足珍贵的明清诗文。而其中有些诗人虽然作品不多,但流传于世的诗歌却令人感慨万端。下面就分享清代洪仁水平高超的一首七律,即景咏怀,却充满了壮志豪情。

回港舟中

船帆如箭斗狂涛,风力相随志更豪。

海作疆场波列阵,浪翻星月影麾旄。

雄驱岛屿飞千里,怒战貔貅走六鳌。

四日凯旋欣奏绩,军声十万尚嘈嘈。

诗人是太平天囯天王洪秀全的族弟,曾在香港居住多年。他在38岁时来到天京,被封为干王,他在《资政新篇》中提出的思想,在当时就相当超前,并给后人以极大启示。

咸丰四年春,诗人非常渴望参加农民起义,于是就从港岛直趋上海,打算去天京投奔洪秀全。由于沿途受到各种阻挠,不得不原路折回,诗人在客轮上心潮澎湃,于是即景抒怀。

大海上波涛汹涌,诗人的内心也起伏不定,开篇就表达了其参加运动的决心,“船帆如箭斗狂涛,风力相随志更豪。”诗人将机帆船比作一支箭,不仅乘风破浪,而且象征着起义军将士们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也暗喻自己不畏艰难的品质。

“斗狂涛、志更豪”,读起来朗朗上口,更令人赞美其豪情满怀。读者仿佛可以看见,诗人正勇立船头,前方风卷狂涛,周围暗礁隐现,诗人却急迫地希冀早日来到天王身边,为其分忧解困。

诗人思绪万千,他想到年少时与洪秀全等人一起读书、畅游,也想到太平天国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自己却远在异乡,心中忽然有一种愧疚感。颔联承上,续写海上的见闻,“海作疆场波列阵,浪翻星月影麾旄。”放眼望去,苍茫的大海广阔无垠,仿佛一个宏大的战场;粼粼波光,也好像一个个身穿银色铠甲的壮士,正在整齐地排列阵势。

满天星月,倒映在不停翻滚的浪涛中,更如同无数面迎风挥舞的战旗。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以生动的比喻,描述了宽广的大海、激荡的波浪,而自己似乎也在那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与前方的将士们肩并肩地一起战斗。

颈联忽然一转,“雄驱岛屿飞千里,怒战貔貅走六鳌。”诗人乘坐的帆船,一时间早已化作一艘巨舰,驰骋千里、毫不退缩;而狂风恶浪也一阵阵地袭来,将士们勇如貔貅,正顽强地与之搏斗。而如同巨龟一般的岛屿,虽然阻挡了航线,却眨眼间就被淹没在涌动的浪花中。

诗人在此运用了浓墨重彩,并倾注了强烈情感,不仅情融于景,而且令人振聋发聩。读者完全能够感受到,诗人正对未来充满了渴望,也对其光明前途热情地讴歌。

如此形象的描写、生动的悬想,当然是为了祝愿事业成功,诗人最后就表达了这种强烈愿望,“四日凯旋欣奏绩,军声十万尚嘈嘈。”作者在大海上航行了整整四天,终于回到出发地。虽然非常艰苦,但他不仅毫不气馁,反而更坚定了前进方向。

“嘈嘈”二字,采用叠声词,恰如其分地展现出波涛声,仿佛十万大军正一起呐喊,共同踏步前进,气势昂扬,不可阻挡!不久后,他终于来到天王身边,也实现了投身革命的宏伟夙愿。

这首七律比喻贴切、写景生动,并融入了真挚的情感。诗人渴望早日来到金陵,并尽快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虽然太平天国运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无数勇士们的献身精神、以及很多仁人志士的高洁品质,依然值得后世敬仰!

读者虽然无法亲历这些事件,却有幸阅读这些英雄豪杰的不朽诗篇。历史上每一次伟大的运动,都会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也能极大地改造人们的思想,并深刻地影响世人的行动,让人们纠正各种缺点,并勇敢地挑战每一个明天!

1
查看完整版本: 清代水平高超的一首七律,即景咏怀,却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