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的治疗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2020年10月10日教资每日一练
TUhjnbcbe - 2025/6/30 19:39:00

综合素质

1.下列符合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是(
  )

A.学校在节假日期间正常上课

B.数学老师对学生特别负责,经常在体育课时间为学生讲解习题

C.学校为了鼓励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给他们佩戴绿领巾

D.教师组织班级学生到社区打扫卫生

1.D学校占用学生的节假日时间上课,只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学生丰富的业余生活,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A项错误。数学老师占用体育课时间讲所谓的“主科”而忽视体育这一“副科”是只重视智育不重视体育的表现,不符合素质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所以B项错误。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分数为标准衡量学生或把学生分成等级的做法不符合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所以C项错误。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劳动能力,符合素质教育培养实践能力的要求。

2.小张10岁时父母离异,法院判其随母生活,此后其父就对小张不管不问。小张父亲的这种做法(
  )。

A.正确,小张父母已离婚,父亲对小张不再有任何权利和义务

B.错误,小张父亲对小张仍有抚养的权利和义务,但无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C.错误,小张父亲对小张仍有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但无抚养的权利和义务

D.错误,小张父亲对小张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2.D《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异的,离异双方对子女都有教育的义务,任何一方都不得因离异而不履行教育子女的义务。由此可见,小张父亲的做法是错误的,他对小张仍有抚养与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3.教师必须经过道德体验才能理解道德规范,进而转化为个人的道德修养,实现这种转化的关键因素是(
  )

A.道德认知B.道德评价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

3.A个体对道德的认识是实现转化的关键因素。

4.噬菌体侵染实验有力地证明了,(
  )是遗传物质。

A.蛋白质B.白细胞C.DNAD.血小板

4.CDNA是脱氧核糖核酸的缩写,它是遗传信息的载体。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白细胞是人体的免疫细胞;血小板是哺乳动物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具有凝血和止血的重要作用。因此本题选C。

5.在Windows系统中启动“任务管理器”,可以使用(
  )组合键。

A.Ctrl+Shift+AltB.Ctrl+Shift+Delete

C.Ctrl+Alt+DeleteD.Ctrl+Delete

5.C在Windows中,可通过右击任务栏空白处,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任务管理器”命令打开“任务管理器”;也可以通过使用Ctrl+Alt+Delete组合键实现。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1.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是()。

A.校长B.教导主任C.班主任D.科任教师

1.C班主任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

2.小学生在识字的初级阶段,容易把一些笔画相近或相似的字读错,如把“入口”读成“八口”,这说明小学生()。

A.感知能力不成熟B.注意能力不健全

C.记忆能力不深刻D.思维能力有欠缺

2.A容易把一些笔画相近或相似的字读错这是感知觉的整体性不成熟。

3.人们在坚持自己的观点时会有强烈的热情,也会因为自己的认识违背了事实而感到羞愧,这些都是什么的体现。

A.心境B.心情C.理智感D.应激

3.C不论是坚持自己的观点,还是意识到自己的认识违背的事实都是属于智力活动,因此属于理智感。

4.学校心理辅导的目的在于(
  )。

A.满足需求,促进健康B.
  )

A.明适应B.暗适应C.感受性D.恒常性

1.B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过程。

2.皮亚杰把人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其中有一个阶段的特征是注意力集中于掌握符号的活动,出现表象和直观形象思维,但仍不能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概念,将其思想组织成紧凑的结构。这个阶段是(
  )

A.感觉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2.B前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将各种感知信息以心理符号的形式储存下来,积累了表象素材,促进了表象性思维的发展。但认知活动具有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思维运算。

3.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
  )

A.求异性思维B.集中性思维C.创造性思维D.发散性思维

3.C创造性思维是指用独特新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是智力的高级表现。

4.对于一个过分害怕猫的学生,我们可以让他先看猫的照片、谈论猫,再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让他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用手触摸猫,逐步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这种方法在心理治疗中称为(
  )

A.松弛训练B.肯定性训练C.系统脱敏疗法D.合理情绪疗法

4.C系统脱敏法是指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其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题干所述正是系统脱敏法的实施过程。

5.“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发挥教育影响”体现了何种德育方法(
  )

A.榜样示范法B.说服教育法C.陶冶教育法D.品德评价法

5.C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德育方法。题干所述体现的正是陶冶教育法。

保教知识与能力

1.下列不属于影响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因素的是()。

A.榜样

B.强化

C.移情

D.挫折

1.C移情属于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2.教育史上第一本附有插图的儿童百科全书是()。

A.《世界图解》

B.《大教学论》

C.《蒙台梭利教学法》

D.《政治论》

2.A本题考查夸美纽斯的著作。《世界图解》是历史上第一部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看图识字课本。故选择A。

3.具有抗佝偻病作用的是()。

A.维生素A

B.维生素D

C.维生素B1

D.维生素C

3.B本题考查的是营养与膳食。维生素D具有抗佝偻病的作用,又称为抗佝偻病维生素。维生素D与机体的钙、磷代谢密切相关,它能够促进钙、磷的吸收和利用,对骨骼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晒太阳获得维生素D。在食物中,动物肝脏、蛋黄、奶油等含有少量的维生素D,故选择B。

4.环境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原则是指环境的创设要体现环境的()。

A.优美性

B.多样性

C.教育性

D.目的性

4.C本题考查幼儿园环境的特点。环境与教育目标相一致也就是环境设计的目标要符合幼儿全面发展,与幼儿园的教育目标相一致,要体现教育性。故选择C。

5.下列关于游戏的含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A.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

B.游戏是幼儿对生长的适应,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C.游戏是幼儿的自发学习

D.游戏与其他形式的学习相比,有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方式潜移默化和学习动机来自幼儿外部三个特点

5.D本题考查游戏的含义。游戏与其他形式的学习相比,有学习目标隐含、学习方式潜移默化和学习动机来自幼儿内部三个特点。故选择D。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0年10月10日教资每日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