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学校受教育,关起门来是不好的,小学6年中学6年,全关起来,与世隔绝,就在学校里捧着书天天读,就算成绩很好,脑子也是空的,因为文字还是抽象了,不如现实世界来得真切。
长时间关门就读,天天听老师讲课,然后就是没完没了的作业,然后就是考试评比,是很枯燥的,时间久了会厌倦的,厌倦久了会厌学的,厌学久了会弃学的。这就是一些大学生不爱读书的原因吧。在基础教育阶段没有培养出学习兴趣,脑子太空了。
好的教育是应当在学校正常学习以外,还有机会走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那里有无穷无尽的知识,那里才是各种知识的源头,也是生动形象有趣的,是最能启发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的。
小时候喜欢在家门口的池塘里钓鱼,鱼咬钩后鱼线上下抖动,心里窃喜,忽然猛甩鱼竿从水面提出一条鱼来,那份喜悦兴奋和自豪感就别提了,那才叫有意思,永远也不会厌倦,有付出有收获关键是有趣。
到大千世界里面去转悠,也和钓鱼一样,经常会找到那份喜悦和激动,那是心灵和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是心被自然融化的一种状态。因此,储存这个世界才是最重要的一件事,避免了被关在笼子里的憋闷和烦躁。
在学校里憋闷得太久迟早要出问题,烦躁了还必须继续烦躁,烦不胜烦,那颗心就要不正常了,因此需要出来散散心,把在学校里的单调和烦闷清理一下,以便保持更好的心情去学习。
所以,一个孩子需要在大人的带领下走出家门走出校门,抬眼看世界,去感受大自然大社会的千奇百怪,千变万化,千头万绪,并从中获得知识和灵感,获得某种心灵的感悟和触动。
为什么需要大人带着呢?这是从安全角度考虑。孩子单独出门或结伴出门都是不安全的,因为好奇可能会突然做出危险的事来,跑水边玩落水就会溺亡,在山上玩,打打闹闹也可能摔着。
从安全角度考虑,学校一般不敢组织大的群体性活动,怕出事。而外出长见识最适合家庭来实行。
夕阳西下,湖面波光粼粼,有几只船或游艇在飘着,天空有鸟在飞着,湖边有鱼在跳着,夕阳的余晖洒在湖面上,把湖都点燃了一般,这画面令人陶醉,带孩子来看一看,这画面就会印在心里,一生都忘不掉。这景象这画面就会把孩子的心给带动起来,心被景感动了,情和景交融了,心中的诗意也就产生了,那是一种奇妙的感觉,人生何其美好。
大自然有山有海有河有湖有万千的动植物,哪一样都值得一看,都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需要我们用心感受和领悟,而每一次的感受和领悟也都不一样,在湖边看风景和爬山的感觉一定不一样,爬山所得到的是另一种乐趣,登高望远,俯瞰全城,心胸就会跟着开阔起来,容易产生豪情壮志。
山上除了石头和花草树木以外,还会有鸟鸣,路上有络绎不绝的游人,还有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诗句碑刻或典故等,即便走马观花没有去认真领会,但潜移默化的熏陶还是有的。
走出家门校门,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学活的知识,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触觉和心灵去感受和领悟,我们给孩子储存的就是这个世界,把这个世界装进心里,孩子的心就大了就丰富多彩了,人生不就跟着美好了吗?诗意人生谁还会厌倦呢?
别把孩子培养成悲观厌世的人,到那时再去纠正就晚了,乘着孩子还没被扭曲的时候,一边在学校学习,一边走出校门去感受世界,把孩子的心引向很大很远很高的地方,把心放飞了,人生不就有希望了吗?
把世界装进孩子的心里,这世界属于他,他也属于这个世界。这样的教育不是很好吗?还会有什么问题呢?
文中图片来自网上,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