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李白,才真的是家喻户晓人尽皆知了,毕竟刚上学的第一首古诗,就是《静夜思》。李白诗篇万口传,至今已经几千年。人们都羡慕他的出色才华,感叹他的侠客风采。然而,最令我敬佩的确实他豪放不羁而又活出自我的一生。
李白出生于书香门第,优秀的家庭教养使他能够“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相传李白一直到七岁的时候都没有正式取名字。正值春季,有一天,他们全家人在庭院里游玩赏花,李白的父亲想作一首诗来考考儿子的本事,于是他提出了诗的前两句,要求李白补充完整。才刚刚七岁的小李白几乎没有考虑,指着一棵李树脱口而出:“李花怒放一树白”。李父听了大喜,就这样把李白的名字定了下来--单名白字象征着圣洁与高雅。“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化为剑气,吐绣一口,就是半个盛唐。”这是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对他的评价。
其实李白也算的上是郁郁不得志的典型代表了,他经历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开元盛世,却又亲眼看着它一步步慢慢衰落。一身的爱国情怀和仗义豪情,却只能在一次次的失望之后寄托于诗中。而我最欣赏李白的便是这点了,虽然也是经历了无数次的贬谪打压,但却从来没有消极沉闷过,就算曾经感叹前路难行,就算曾经面对“值万钱”的“玉盘珍羞”推掉金樽放下筷子,就算曾经拔剑而出后环顾四周却只剩茫然……面对一切的不公对待,李白却总能在感叹过后继续笑对人生,相信总会有那么一天,能够乘着长风破万里大浪,带着那高高挂起的云帆,在沧海里勇往直前。我一直很喜欢李白这种豪放而又气势磅礴的诗句,几乎不能去想象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才能做到这么有魄力。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做到闲谈间看事物能云淡风轻,都希望面对不如意能发泄过后一笑了之,继续拼搏奋斗的人生。然而,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个,所以,我喜欢李白,喜欢他的恣意,喜欢他的洒脱。
杜甫曾在诗中写到李白自称其是酒中仙。那天,李白因为对皇帝失望至极,明明踌躇满志却无用武之地,气闷之余便去喝酒,烂醉在大街上,面对叫他回宫的士兵,迷迷糊糊之中只说了句:“不要动我,我是醉了的仙人。”其实内心是真洒脱,一般人哪里会想到用掉落人间的仙人来自称呢,也只有李白了。但同时,我觉得他大概也是真的失望难过吧,纵然你是天子,醉了的仙人也可以不上船。
在汉朝有一位著名的美女叫赵飞燕,之所以叫飞燕,也完全是因为当时的汉朝以纤弱为美,而赵飞燕又正好身轻如燕,据说还能在人托着的盘子里起舞。而当时的杨贵妃也是极受宠的,一日,她正在和唐玄宗游玩赏月,李白便被带到了宫中,他写到赵飞燕的美貌尚且需要靠浓妆淡抹来维持,又怎么能比得上杨贵妃的不施粉黛,天生丽质呢?这么夸她,杨贵妃当然很高兴,可这也成了未来高力士报复李白的借口之一。原来,这看似是夸奖的背后,其实是暗讽,赵飞燕是谁,那是当时汉朝有名的因美貌而迷惑皇上的代表人物啊,搁谁谁愿意被比作一个祸国殃民的人呢?况且唐朝一向以丰满为美,这和赵飞燕和大相径庭的。宫里面美人账下歌舞升平,将士们却在边疆马革裹尸甚至人未还,李白真的很失望,他不愿去和这些人同流合污,也便没有必要去阿谀奉承了。
如此豪放乐观洒脱之人,谁不愿与其为友。首先杜甫便是李白的头号迷弟了,赠予给李白的诗多达十几首。心心相惜的友情就是这样,杜甫向李白诉说自己的失意,向往隐居山林的闲适生活,同时又为好友兴致豪迈却一直怀才不遇而叹惋。而李白,继续发挥他洒脱的真性情,《戏赠杜甫》中感叹:“哎,杜甫啊,你咋又瘦了呢,是不是最近又没有好好吃饭?”很多人都觉得李白对杜甫似乎太过冷淡,其实不然,是他们不懂,真正的友谊本就该这样。除了杜甫,李白还曾在桃花林潭水边感叹汪伦相送之情,也曾送孟浩然离开去到广陵……除此之外,高适,贺知章,王昌龄,王维也都是和他心心相惜之人。我相信,大唐没有了李白,整个唐朝都会失去一半色彩,中国历史没有了李白,也会黯淡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