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初酿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父母,世间最神奇的存在。他们的爱,没有包装,没有修饰,实实在在。无需要讨价还价,却爱得义无反顾。
古往今来,弘扬母爱的诗词比比皆是,但父爱的传说,却是了了。只因父爱总是那么含蓄、内敛,深藏于心,不释于情。
“父爱如山”,其实父爱更为醇厚、深沉。
1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苏东坡的《洗儿》,看似诙谐嘲讽,实则是最深沉的父爱。
东坡居士生性放达,才华卓著,欧阳修曾说他的文章必将独步天下。但他为人率真,性情豪爽,终不为乱世所容。一生仕途坎坷,屡遭排挤,两次被贬,漂泊千里之遥。
因乌台诗案,他被贬黄州,此时恰逢儿子出生。喜得麟儿的欢喜,却冲不散心头的隐忧,也许做了父亲,就会患得患失。想自己聪明一生,到头来只落得被人诬陷,贬谪黄州,他害怕儿子的人生之路向像自己一样坎坷,只愿孩儿能平平安安的度过一生,无灾无难。
看透世态炎凉的东坡居士,深感无论聪明与否,与其成龙变凤,不如平凡幸福,安稳一世。“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篙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拥有一颗平常心,品味生活中的平和与淡泊。日里闲茶一盏,青菜半盘,浮世清欢,这才是最好的人生。
无灾无难,现世安稳,是他对儿子的最大期盼。
2
“觅句知新律,摊书解满床。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假日从时饮,明年共我长。应须饱经术,已似爱文章。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曾参与游夏,达者得升堂。”杜甫的《又示宗武》,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儿子宗武的淳淳教导。
杜子美这个仕途不顺,但一生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情系家国,心忧天下,却并未松懈对儿女的教育。看着儿子日渐长大,内心总是欢喜,亦有担忧。担心教育不够,孩儿学坏,担心孩儿不知上进,贻误终身。
在此,慈父变身严师,父爱化为教导。每日里督促儿子学文赋诗,鼓励他向那些有志之士学习,用看似恼人的唠叨,践行着浓浓的父爱。
“你已经懂得按律写诗,也会摊开书本坐在桌前看书了。你应该吟诵像张衡《四愁诗》那样的古诗,而不要羡慕谢玄玩香囊一类的游戏。”
“十五岁,正是男儿立志学习的好时候,在孔子三千弟子的年轻一辈学生中,只有像曾参、子夏、子游这样学得通达的人,才能登堂入室。”
是否觉得似曾相识,多少父亲都曾说过类似的话,只是,儿女并未在意,转眼抛之脑后。把这份浓浓的父爱,化做一阵清风,未留下一丝痕迹。或许成长后的某日,蓦然回首又突然想起,只怕为时已晚。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生儿育女,就要担负起教育的责任,才能使其健康生长,知礼知义。
“子不教,父之过。”看似沉默寡言的父亲,在儿女的教育上,实则更为重要。最近霸屏的“十五岁少女弑母案”,虽说原因多多,但父爱和父教的缺失,却也终是重要的一环。
3
《诗经》中曾写道:“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哉,犹来!无止!”
即将出门的孩子,频频回头张望,看着远处的山岗上,父亲那不再挺拔的身影,内心总有一份凄凉。似乎听到风中传来父亲的声音:“儿啊,此行路途遥远,日夜兼程,可千万要小心身体,记得早日归来,不要再留在远方。”
是啊,这也是千万父亲的声音,只是很多父亲未将此话说出口,而是深藏于心。每个父亲都是矛盾的,既希望孩儿海阔天空任翱翔,又担心孩儿无人问他粥可温。父爱,就在这日日的煎熬中,愈来愈醇厚。
曾有一篇文中写道:“每一次看着他目送我离去,心底便多一份无奈在里。看着他的腰一天天弯下去,额上的皱纹又多了几笔,眉眼深沉如墨,却不染尘埃,挥手的眼神中带着不舍与牵挂,却还只能是一次次看着儿女归去。”
简简单单的几句话,描摹出世间众多目送儿女离去时父亲的不舍与无奈,文笔看似清浅,爱意却浓的化不开。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4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即使潇洒豪迈的诗仙李白,亦逃不过儿女情长的牵绊。他和每一位普通的父亲一样,纵使远隔千山万水,也无时无刻不思念着远方的儿女,担心他们无人嘘寒问暖,担心他们难抗世间炎凉。恨不得化作飞鸟,飞到他们身边,用自己并不强大的羽翅,竭力去护他们周全。
前一段曾报道,任正非在谈起女儿孟晚舟时,有些落寞的说:“我已经做好此生不再见女儿的准备,我知道那太难了。”说这句话时,他望着远方,眼里泛着泪花。
这是一个父亲无奈的选择,这也是一种父爱的升华。父爱,在难以割舍中纠结前行,却也愈渐浓烈。
5
日暮残年,豪情壮志不再,最想的不过是布衣素食、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可能有几人实现?
“山前山后是青草,尽日出门还掩门。每思骨肉在天畔,来看野翁怜子孙。”
曹邺的一首《北郭闲思》,道出了多少空巢老人的心声。整日里闲看山前山后的青草,门庭冷落,清冷的没有一丝烟火气息。孤独寂寥的老父亲,终日思念远方的儿女,却难以相见,只能看着别人儿孙满堂羡慕不已。
越来越忙碌的人们,家成了歇脚的驿站,来去匆匆,来不及看父亲期盼的双眼,顾不上听父亲心中的喟叹。《常回家看看》,唱了这么多年,却没有几人做到。
“辛辛苦苦把我养大,我却没在你身边尽孝,你们一定要把自己照顾好,等我成为你们的骄傲”王琪的《万爱千恩》,唱出了天下父母的爱,也唱痛了天涯游子的心。生命,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行,我们都要珍惜每一个平凡的日子,珍惜每一次与父母相聚的机会,莫等“子欲养而亲不待”时再追悔莫及。
曾记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写道:“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鸟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拨莲蓬。”
描写了一对白发老夫妻和三个儿子的温馨场景,就像一幅田园画,美好清新,这或许就是最好的天伦之乐。平凡安稳,儿女相伴,这也是千万老人追寻的梦中生活。
6
《小雅.蓼莪》中写道:“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父爱一生相随。幼年,只望儿女无病无灾,健康成长;少年,怕儿女不知努力,辜负美好韶光;成年,目送儿女天涯逐梦,回首却独自垂泪,相思难当。
终有一天,他老了,希望也只剩下一个,就是儿女常见,天伦相伴。或许,他知道,人生终有一别,只想在有生之年,再多看看那个让他倾尽全力爱了一生的儿女,爱无尽头。
世间父爱千万种,最深的爱,还是希望每个儿女都无灾无难,安稳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