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的治疗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武汉的卤味,有什么独门秘诀武汉黄鹤楼1
TUhjnbcbe - 2025/2/24 0:24:00
北京白癜风哪个医院好 http://www.wzqsyl.com/m/

本文转自:WHatplus

江湖之大

一锅卤不下

“武汉的卤味不就周黑鸭吗?”

听到这个论调,我真是坐不住了,过早都能一个月不重样的武汉,卤味岂能一枝独秀?

毫不夸张地说,在武汉,卖卤味的店面若能集合,百步亭都装不下;卖卤味的推车若能上路,不限号都不行;卤水若能倒进长江,沿江散步姑娘伢都要变卤汁婶。

武汉卤味江湖,可谓群英荟萃。

试问谁能问鼎卤味武林?

长盛门派有何绝学宝典?

在此诚邀各位干饭大侠,提起你们的一次性宝剑,与我共闯。

据记载,卤味最早发祥于四川,后随商贾翻山越岭,在异乡生根发芽。

而年出版的《夏口县志》是这么形容武汉的:北货南珍藏作窖,吴商蜀客如到家。

所以,在汉卤相对短暂的历史中,不仅有巴蜀的甜辣,还有湘北的辛麻,甚至是江浙的鲜美,各招各式纷纷涌入,欲争一席之地;来自五湖四海的香料在舌尖上掀起风云,砂仁诛腥,茴香转腻,良姜降龙……虾。

最终,镌刻在武汉人血液里,无酱不欢的饮食习惯一统纷争。

只见掌门们大手一挥,豪迈下酱,一锅卤煮色泽绛红,千万滋味终于在激荡中,找到了平衡。

汉卤独特的不仅在卤水,还有食材。

就像一提四川人们必会想到兔头一样,鸭脖已然成为武汉的标签。

老一辈的武汉人都知道,最早出道的鸭脖子、卤鸭脖的祖师爷,有一个侠气凛然的招牌——精武,年发家于汉口精武路。

武汉菜肴素有“色大、味大”的特点,『精武鸭脖』酱色明艳,椒麻张扬,正得其法,鼎盛时期日销量甚至达到了以吨为计。

年,这条传奇之路拆迁,虽然10年后再复原,但早已不复当年风貌,唯有味蕾,为食客收藏着泛黄的曾经,一口鸭脖下肚,精武往事,在唇齿热烈的触感里都如此真切。

武汉不得不提的,还有卤虾和卤藕。

藕的做法与其他卤菜无异,但因其出身洪湖名门,原材料出众,在与其他素菜的比试中,赢在了起跑线上。

产自湖北潜江、同样出众的小龙虾,近几年才走入人们的视野,它的卤法则自成一派。

几十种香料放入高汤,熬煮6小时,方成其卤水。而小龙虾则需要在滚油中迅速炸制,用高温锁住肉质的鲜嫩和爽弹,才能拿到“入卤”的门票。小龙虾卤煮时间不宜长,关火后的浸烫是它入味的秘诀。

外来之滋,无一卫冕。却在炉火明灭间,在大武汉的兼容并包里,获得了共赢,又孕育出自己的风采,谓之汉卤。

尽管香料的种类大致相同,但是多一味少一味就会天差地别,这引得无数掌门疯狂摸索,追寻迷人的风味密码,修成独门绝学,也因此形成了武汉“三步一个卤味摊”的场面。

对香料的使用,『驼子小吃』的盛老板最有体会。30年前,15岁的他从河南舞钢来到武汉闯荡,打过零工,卖过烧饼,闲暇时,他便在朋友开的香料店里小憩。馥郁豪迈的草本香气刺激着他的嗅觉,久而久之,他便有了自己的心得。

可以说,是香料将他引入了汉卤之门。

问起店内的招牌,二代掌门——盛老板的侄子犯了难,食客也各有答案。

牛肚筋道,猪蹄软糯,肥肠弹牙……明明同处一锅,但是该烂的烂,该脆的脆,每一样食材的口感都恰到好处。

佐以葱姜凉拌,或是回锅热炒,丰俭由人。

“我们没有害人的东西,所有食材都是当天采买,自己处理。”

“人工香精是诱人啊,但吃完了不舒服,做不长久的,何苦呢?”

得意于看不见的独门秘方,也得意于看得见的新鲜选材,吃过驼子,无不回头。

开在Happy站台、坚守了10余年的『婆婆卤味』,也有自己的香料密码。

干子、海带、鱼丸、牛筋……五花八门的食材以串为单位,在红油和卤水交融的铁锅里翻滚,高温将香味升腾,氤氲在空气中。

还未到店,便能隐隐闻见八角张扬的芬芳,山奈婉约的甘美,却又说不清一股甜香源于何料,只觉得抓心挠肝,不禁找寻、驻足。

最终,在杜婆婆亲切地招呼里,落座,朵颐。

浸透卤水的串串,让人忍不住连竹签一块吮吸。

台北路『滨江小吃』的卤香,则由辣椒指路,直达老饕的味蕾。

软嫩紧致的牛蛙颇受欢迎,一口下去,香味分子在炽热的口感中惊醒,缠住舌头,“辣量”极差的我也鬼迷心窍忍不住狼吞虎咽,被呛得满脸通红,又舍不得放下筷子。

江湖豪情,门派各异,卤水和香料的招式变化万千,在武汉人的舌尖上,开辟了一方寰宇。

我不禁思考,若将这些秘诀完全公开,别人能轻易复刻一个传奇吗?

『婆婆卤味』名副其实,是杜婆婆一生的心血。

早年间,杜婆婆也是读书识字的大家闺秀,然而却在35岁的时候,遭遇丧偶之痛,咬牙独自拉扯5个子女长大,也许正是这份磨砺让她温柔而坚韧,60多岁依然不肯赋闲,带领一家人闯出了卤味一片天。

“勤劳,勤劳才能致富。”这是杜婆婆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孙女也抱怨她“送回家又自己跑来,一刻都闲不住”。

如今81岁高龄的杜婆婆,依旧奔波在卤菜摊前,乐此不疲。

她的勤勉影响着后代,她的善良也凝聚着家族,使得婆婆卤味的招牌不断壮大,代代相承。

如今火爆全国的『吴长子卤菜』,也是这个道理,一代掌门就是一个门派的精神核心。

『驼子小吃』则“名不副实”,初代掌门三兄弟健步如飞,如今接棒的二代掌门小盛老板和妻弟更是年富力强,何来驼子?

原来,创业之初,盛家三兄弟囊中羞涩,承担不起一个店面,只好与人合租。过早时间,铺子属于一个腿脚不太利索的师傅,宵夜才是盛家的主场。

那位师傅,就是驼子。

靠着两家的手艺和友睦,小店收获了一批回头客,日益向好,可惜驼子师傅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盛家兄弟依旧念着这一份情谊,决定将驼子的招牌延续下去。

其实说到“名不副实”,武汉食客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蓝精灵饺子馆』,没有蓝精灵,也不卖饺子,卤菜才是他们的主营业务。

老板贺阿姨最初是卖饺子的,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探索出了自己的香料密码,转而入了汉卤的门。蓝精灵的由来,既因为她儿子喜欢这部动画片,也因为创业之初,百元人民币就是蓝色的——贺阿姨想赚钱,给儿子提供更好的生活。

于是她决定延续招牌,不改初心。

若将烹饪秘诀完全公开,别人能轻易复刻一个传奇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家和、邻睦、母慈、子孝、兄友、弟恭、师承、徒爱……这些珍贵的品质正是一家老店长盛的秘诀,难以复制。

风味紧系着食客,回头是最高的嘉奖。

在这几店点菜的时候,与往来的客人攀谈,有人曾是周边的街坊,搬家之后还特意回来吃;有人从小学吃到了工作;有人离汉之际,还要拖着行李箱来告别。

“以前有个姑娘伢,上学的时候常带对象来,现在他们孩子都上小学了,拿着压岁钱也跑来吃。”

“我儿子就喜欢他们家卤鸡腿,从初三到大一,每次他放假回家我都来买。”

“吃了4年了。我自己也是在这做学生生意的,一放学最忙,但是再晚,学生出来,他家肥肠该卖没了!”

……

我知道你一直在,你知道我还会来。

——老店与食客只要不相捆绑地活着,便觉得安心。

汉卤江湖依旧风起云涌,关于手艺与情怀的故事流转于熙攘市集,交织在味蕾与灵魂之中。

我在江湖游走

捧一碗卤菜

提一壶热酒

好像一个杀死烦恼的侠客

编辑/王肉姨

摄影/虎子

设计/青山秀智

1
查看完整版本: 武汉的卤味,有什么独门秘诀武汉黄鹤楼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