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
一首写秋的唐诗,豪情万丈,气势如虹,惊艳了时光,流传了千年
自从宋玉的《九辩》问世以后,名句“悲哉,秋之为气也”则成了秋的一种主基调,后人写的秋天多带悲凉肃杀色彩。
如“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清代陶澹人的《秋暮遣怀》)“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元代徐再思的《水仙子·夜雨》)“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唐代黄巢的《不第后赋菊》)“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清代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唐代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以上的诗词,哪一句不是凄清、萧索、飘零,让人有一种半夜凉初透之感。
但是,唐代有一个人写的秋天却一反常调,另辟蹊径,他以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豪迈情怀。更难能可贵的是,此诗还是作者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他的处世态度以及乐观的心态。
本文要与大家分享的是刘禹锡的《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自古逢秋悲寂寥”,“悲寂寥”指悲叹萧索。诗人开篇便议论,“自古”和“逢”,指出悲秋的传统看法时代已久远和思维固定的模式。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达了一种激越向上的万丈豪情。哪有被贬之后的阴霾心情在诗里呢?多么乐观呀!
“我言秋日胜春朝”,“春朝”指春天。这句用了对比的手法,秋天来了,天高气爽,碧空万里无云,万山红遍,红得直逼你的眼,景色旖旎醉人,比那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春天还要迷人啊!
“晴空一鹤排云上”,“排云”指推开云层。“一鹤凌云”,多么别致的景观呀!碧空万里,一只鹤冲破云层高歌直飞向上,景象开阔气势磅礴,让人顿时“荡胸生层云”豪气爽快之感。这里诗人以“鹤”自喻,意蕴深刻,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便引诗情到碧霄”,凌云而上的鹤,引发了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豪气干云,气吞山河,多么有气魄啊!荡气回肠,哪有悲凉的气息呀?这里虚实相生,“鹤”是实的,“诗情”是虚的,作者完美地把二者融为一体,折透出一种励志怡情的美感。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开阔,融情、景、理于一炉,表达了高昂旷达的精神,唱出了不同凡响的秋歌,鼓舞、激励着世人。
这首《秋词》让我不由得想起曹操的《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的这首诗,也是一洗悲秋的感伤基调,格调高亢,气象壮阔,受历代文人墨客的喜爱,堪称中国山水诗的最早佳作。
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获胜回师途中登碣石山,面对波澜壮观的大海,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融汇到诗歌里,借景抒情,表达志向。
但总觉得刘禹锡的《秋词》更豪气干云些,如一鹤凌云冲上宵宇,曹操的诗句里却含有“秋风萧瑟”。
同时,也让我想起伟人写的《沁园春·长沙》里的二句词:“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是多么壮丽的景色啊,漫山遍野全是红得发亮的枫叶,天地被这枫叶映照着,太惊艳,美醉了。壮观、气势磅礴,哪有凄清之感呢?
作者写于年,当时整个中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但主席的词却折射出豪迈、旷达的乐观主义精神。做人就应该这样。
鲁迅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是的,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顺心。遇到挫折、失败,遭受打击、排挤、诽谤,甚至是飞来横祸,我们也要坦然面对,让自己尽快地走出阴霾的日子。
即使身陷囹圄,也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狰狞的环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仓央嘉措说:“除了生死,其它都是小事”。是呀,不必让其它事情来影响我们生命的质量,哪怕生活是一团乱麻,我们也要用生活的庸俗来战胜内心的庸俗,把一地鸡毛的生活过成琴棋书画诗酒花,把这一生点缀成花香弥漫,禅意芬芳!
字数:个。/10/31日星期四完稿
参考资料:
1、萧瑞峰、彭万隆,《刘禹锡白居易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
2、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吉林大学出版社。
3、萧涤非等人,《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请联系删掉,衷心感谢!
作者简介:纳兰唐儿、醉卧唐诗宋词国学千年等笔名。多家校园杂志写手,作品被多家文摘转载。酷爱古典诗词,是靠文学与戏曲滋养的女子。若你喜欢我暖暖的、直扺心灵的文字,欢迎收藏、转发、留言互相探讨。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