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的治疗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千首诗轻万户侯人民资讯
TUhjnbcbe - 2025/2/5 1:53:00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www.wangbawang.com/

王道敏

(上接第一版)

(三)

张祜希望用自己的诗情才华报效国家的幻想彻底破灭了,只好离开长安,返归故国山水,再次仗剑远游。他走遍长江南北,黄河上下。北至蔚州塞外,南极吴越、琼海;西穷阳关兰州,东临仙山滨海,到处留下他的足迹;众多名山古刹,仙境胜地,多有他的题咏。他以自然风光陶冶情操,锤炼诗句,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昭君怨》:“万里边城远,千山行路难。举头唯见日,何处是长安。”如《题松汀驿》:“山色远含空,苍茫泽国东。海明先见日,江白迥闻风。鸟道高原去,人烟小径通。那知旧遗逸,不在五湖中。”张祜爱石,几近痴迷,所藏奇石图籍,可谓汗牛充栋。他精通音律,擅长作曲,演奏乐器,尤为陶醉歌舞艺术欣赏,颇具造诣。在其传世的数百首诗中,品评歌舞欣赏的即几十首之多。也许他是想用痴爱奇石,麻醉自己,以抚慰不平的心灵。张祜嗜酒,以酒浇愁,自称“酒中仙”“尘外老”。从天真的幻想中醒悟过来的张祜,感到万念俱灰。他悲愤地宣告:“余生唯爱酒,师长是山翁。定葬糟丘下,须沉酿瓮中。”

(四)

会昌四年(年)九月,张祜来到池州,拜访诗人、池州刺史杜牧。张祜年长,杜牧年少,应为忘年交,但两位诗人一见如故,亲如兄弟,情同手足。张祜来池州之前,路过牛渚,即向杜牧赠诗《江上旅泊呈杜员外》:“牛渚南来沙岸长,远吟佳句望池阳。野人未必非毛遂,太守还须是孟尝。”杜牧读后十分高兴,即还诗《酬张祜处士见寄长句四韵》表示欢迎:“七子论诗谁似公,曹刘须在指挥中。荐衡昔日知文举,乞火无人做蒯通。北极楼台长挂梦,西江波浪远吞空。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对张祜的诗情才华给予高度赞扬,对其不平遭遇表示深切同情,赞赏令孤楚荐张祜犹如当年孔融荐弥衡一样,传为文坛佳话,哀叹今后再也不会有推举东郭先生的蒯通了。诗情才华盛传故国,歌词诗文唱遍六宫的诗人张祜,其满怀报国之志却只能成为梦想,实在太悲哀了。两人遍游名胜,以诗会友,交谊甚洽。他们怀古于城头,舒怀于高台;或引吭高歌,或仰天长啸;行相携,醉共眠。当时正值九月重阳,古时有重阳登高辟邪之说,他们即高兴地登上池州城南的齐山,在蓝天白云下相互赠诗,酬答唱和。杜牧在给张祜的赠诗《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中说:“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对白居易杭州赛诗的不公正裁决表示不满,对张祜所受不公平待遇予以安慰。批评白居易目不见睫,喻人无识。张祜诗意之高,有道在身,就在眼前,又何必向别处去求呢?张祜把诗歌看得比高官厚禄更重,还有谁及得上他的清高豁达呢?杜牧在《九日齐山登高》诗中劝慰张祜:“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张祜则在和诗中回答:“流落正怜芳意在,砧声徒促授寒衣。”两位亲密挚友终于恋恋不舍地分别了。分别后,他们仍不断相互赠诗以诉衷肠。这一深情厚谊成为张祜一生难忘的回忆。

张祜晚年生活穷困凄苦,但却不失诗人的豪情雅志。他在素有南朝之遗风的丹阳定居下来,觅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作为故居。屋前柴蓠碧茵如染,屋后竹林绿树蔽日。书房则是满架所藏的书画图籍和奇石乐器。因其不善蓄田利产,生活自然清贫。他在《感归》中自我调侃道:“行却江南路几千,归来不把一文钱。乡人笑我穷寒鬼,还似襄阳孟浩然。”唐大中七年,张祜度过了他生命中最后的时光,享年65岁。诗坛上的一颗明星悄然陨落,但他留下的诗作却永远放射着灿烂夺目的光焰。

本文来源:牛城晚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千首诗轻万户侯人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