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
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江阴撤县建市35周年。作为县域经济领跑者之一,江阴如何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岁末年初,接连召开的两场会议释放出这座老牌强县的活力与底气。
“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勇争第一、更加善创唯一。”在1月8日召开的江阴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上,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许峰为这座城市鸣枪起跑。
1月11日,江阴市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江阴市市长包鸣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汇聚起“勇争第一、善创唯一”的磅礴合力,围绕既定目标、坚定发展信心、积极求变求新,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专注发展,经济总量跨过亿
刚刚过去的年令人难忘,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江阴统筹防控和发展,全力推进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建设,完成主要目标任务,“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现代化建设扎实起步。
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实际利用外资9.7亿美元,完成进出口总额亿美元、增长18%;各类市场主体总数达24万家,新增营收超千亿企业1家;大招商格局持续完善,完成备案百亿项目1个、50亿项目2个,完成“三资”投农20亿元。
数字背后,是江阴直面困难拼搏一年的收获。过去这一年,江阴经济稳中有进,交出一份不俗答卷。
创新转型扎实推进。“一湾一谷一区一港”规划建设加快推进,“霞客之光”创新攻关计划全面启动,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家,长电科技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民生民计稳步提升。持续扩大富民增收渠道,全年新增就业岗位7.2万个,扶持自主创业人,预计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8.8%。各类社会保障标准提升到位,“乡村振兴·共富基金”总盘子超2亿元。
回望过去五年,作为中国制造业第一县,江阴经受大战大考,交出不俗答卷。来看江阴本次人代会具体发布——
保持定力、专注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连续三年突破亿元大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持续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6%。49家企业入围各类中国“强”榜单。
致力创新、加快转型,发展动能不断积蓄。高新技术企业数较年末增长.9%,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分别达家和98家。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动力活力有效激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累计减税降费超亿元,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家、关闭化工生产企业家,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年末下降20%。
统筹谋划、建管并举,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完成绮山水源地周边、高铁枢纽等重点地区城市设计。改造老旧小区.65万平方米,建成城乡污水主管网公里,新增主城区停车位1.1万余个。
强化治理、系统修复,生态底色更加鲜明。完成37家污水处理厂两轮提标改造、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城区个片区控源截污改造。在全省率先建成水气一体化天网工程,PM2.5年均浓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创有监测数据以来最好水平。
聚焦民生、增进福祉,发展成果普惠共享。累计提供就业岗位32万个,扶持自主创业3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分别较年末提高51%和46%。
“同类赛道上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过往的成绩固然可喜,但江阴绝不就此满足,而是以“争第一、创唯一”的豪情和精神奋楫扬帆。正如许峰在江阴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上所说,永不服输的江阴人,凭着“事事争第一”的胆识豪气,取得“处处创唯一”的骄人业绩。
去年,江阴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勾画今后五年发展蓝图,提出建设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在产业更高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创新更澎湃上迈出标志性步伐,在城市更美好上实现根本性跨越,在人民更幸福上展现引领性成就。
放眼今后五年,是江阴乘势而上推动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建设取得重大成果的重要阶段。同时,这五年也是挑战前所未有的五年。江阴要面对外部环境进一步凸显的不确定性,面临更加激烈的区域竞争。“江阴仍处在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与区位相邻、产业相似、能级相近的兄弟城市,在同类赛道上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包鸣说出江阴必须全力以赴的紧迫性。
跑好新征程上关键五年,江阴此次人代会发布“施工图”:
牢牢把握产业强市首要战略。始终坚定实体为本、制造为根,瞄准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方向,加快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不断夯实以新兴产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五年内上市公司总数超75家,“中国制造业第一县”“华夏A股第一县”品牌持续打响、质量持续提升。
牢牢把握科技创新关键变量。全面推进“霞客之光”创新攻关计划,持续优化“科创+智造”“科创+总部”“科创+研发”模式,加快构建“一湾一谷一区一港”创新格局,五年内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45%、高新技术企业数达0家、人才总量达60万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科创中心。
牢牢把握改革开放强大动力。加大“放管服”、国资国企、社会民生等方面改革力度,全面深化改革继续走在全省前列,成为全国最优营商环境城市之一。深度融入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紧扣一体化、高质量两个关键,全方位融入无锡、对接上海,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走出江阴路径、形成江阴优势、提升江阴地位。
牢牢把握城乡融合发展方向。加强城市设计、协调景观风貌,让城市更加灵动、更有质感。加快“一湾一谷”、高铁枢纽、滨江等重点片区开发建设,完善内畅外联、立体快捷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城市更新进程,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精细化管理,不断增强主城区的首位度和辐射力。
牢牢把握绿色发展鲜明导向。全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系统谋划生态治理,持续做好“生态+”文章,有序释放生态效益,形成以生态引产业、以产业保生态的互利格局,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基本建成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牢牢把握人民至上根本立场。更大力度兜牢民生底线、办好惠民实事、补齐民生短板,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确保村级集体经济长效增收机制持续巩固,促进公共服务供给更加优质、县域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明显成效,努力成为百姓认可的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
更加勇争第一、更加善创唯一
年,江阴撤县建市,至今已走到第35个年头。
“人心齐、民性刚、敢攀登、创一流”,改革开放中孕育的江阴精神,过去是引领江阴发展最为珍贵的“传家宝”,今天依然是江阴探索新路最为锋利的“开山斧”。
站在“两个大局”交织、“两个百年”交汇的关键时点,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许峰认为江阴“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勇争第一、更加善创唯一”。
面对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的外部环境,身处强手如林的苏南板块,江阴如何“更加勇争第一、更加善创唯一”?
必须以观大势、识变局的宽广眼界,聚焦“四争”抢先机。要把对上争取作为工作常态,竭尽所能争政策、争项目、争资金、争试点,真正做到借力打天下。
必须以现代化、国际化的更高标准,一张蓝图绘到底。既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以不变应万变,一以贯之抓到底、一鼓作气干到底;也要提高站位、拉高标杆,以变应变,全力打造国际街区、国际小区、国际公寓、国际学校、医院。
必须以少开会、多开工的鲜明导向,求真务实埋头干。全面推行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考核化、考核绩效化,月月有检查、季季有督导,拉出排名表、挂出红黑榜,在苦干实干、快干巧干中,确保各项工作天天都有新变化、周周都有新进展。
必须以齐努力、共江阴的磅礴合力,全员挺进主战场。要大力弘扬江阴精神,最充分地提振党员干部精气神,最充分地调动企业家积极性,最充分地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江阴锚定更高目标,提出经济社会发展年度主要预期目标: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左右,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亿元,外贸进出口稳中提质,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
目标已定,落实靠行动。此次江阴人代会,为今年划出7个重点:
聚焦创新驱动,奋力打响科创江阴品牌。坚持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实施科创江阴三年行动计划,力争高水平通过国家首批创新型县(市)验收。
聚焦转型升级,全面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定实施产业强市战略,持续培育壮大增量、改造提升存量,进一步筑牢实体经济根基。
聚焦改革开放,持续激发发展动力活力。更加突出改革系统集成,着力扩大开发开放优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优机制、打开更广空间、注入更强动能。
聚焦城乡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品质能级。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引领,进一步优化城市建设管理,不断提升城市现代化、特色化、国际化水平。
聚焦生态改善,扎实推进美丽江阴建设。强化生态环境一体保护、系统治理,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积极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聚焦安全生产,稳步提高本质安全水平。深化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推动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向好。
聚焦共同富裕,努力开创人民美好生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民生工作的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积极探索共同富裕新路径,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惠及群众。
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九个方面重点工作,排第一个的就是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更大力度建设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瞭望君”注意到,江阴今年也将科创发展作为重头戏,提出不少具体任务。
比如,全力推进“一湾一谷一区一港”建设,基本建成星河科创园,开工建设生物医药创新港;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净增高新技术企业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家;深入实施“暨阳英才计划升级版2.0”“澄才归巢引凤”计划、“百千万”专项引才行动;深入推进“霞客之光”创新攻关计划,实施重点“揭榜挂帅”项目60个。
“有这么多信念如磐、作风过硬的‘领头羊’,有这么多深耕实业、拼搏奋进的‘压舱石’,有这么多爱岗敬业、勤劳智慧的‘主力军‘,我们就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面向未来,许峰道出江阴的底气和信心。
风正好扬帆,奋进正当时。逐梦新征程,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江阴,正在创造新的城市辉煌!
撰稿新华日报记者徐睿翔
供图江阴市委宣传部
编辑谷雨
值班主编陈月飞
新华日报社全媒体时政新闻部出品
欢迎转发侵权必究
版权说明
如需转载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