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射雕英雄传》小说开始连载,被外界誉为武侠小说新格局的起点,也是金庸小说功成名就的里程碑。
70年代,萧笙推出76版《射雕英雄传》,一炮而红,成就了“金庸剧开山鼻祖”的美名。
80年代,王天林监制的83版《射雕英雄传》红遍大江南北,就此开创了TVB的金庸剧时代。
一直以来,《射雕英雄传》都有着其他作品无法取代的历史地位。
到了90年代,品尝过金庸剧香甜硕果的TVB还想再尝一次,于是金庸剧的另一个轮回又开始了。
TVB推出的排头兵依旧是《射雕英雄传》,遗憾的是,这次收获的果实不论甜度还是大小都比83版差了许多。
虽然94版《射雕英雄传》的收视率也不错,可所取得的成就比起83版不可同日而语。
比83版更忠于原著的94版,为什么胜不了83版呢?
金庸原著粉李添胜的“难”
萧笙在年离开无线转战亚视,王天林也在此时放下了导演工作,TVB差不多同时失去了“肥瘦电视强人”,武侠剧的围墙倒了一半。
重启金庸剧的重担只能落在了李添胜的身上,他曾监制过84版《鹿鼎记》和87版《书剑恩仇录》,还是金庸的原著粉,由他来挑大梁再合适不过了。
虽然萧笙和王天林都没有参与,但是他们却为打造了一批武侠剧演员班底,这给李添胜带来了不少助力。
94版《射雕英雄传》里的许多配角,都是有着丰富的武侠剧拍摄经验,诸如骆应钧(饰黄药师)、朱铁和(饰欧阳锋)、黎汉持(饰段智兴)、江毅(饰柯镇恶)、刘江(饰铁木真)等皆在80年代参与过多部武侠剧的拍摄。
彼时,李添胜面临的外部环境其实比萧笙、王天林拍摄金庸剧时艰难不少。
主要还是源自于TVB的转型,TVB因为盈利降低,从90年代开始就制度化改革,不仅电视制作分工更为细致,而且严格控制拍摄成本。
李添胜要做的就是,用最少的钱,拍出最好的剧。
遥想83版《射雕英雄传》拍摄的时候,可是浩浩荡荡的,又前期市场调查,又是请来倪匡、楚原、徐克等人助阵,连黄蓉选角都办了一场大型海选。
可是到了李添胜这里,就差不多是冷启动了。
而对比83版和94版《射雕英雄传》会发现,在服化道上实质性的进步也不大,连场景都没有更大的升级。
作为金庸的原著粉,李添胜在十几岁时就已经将所有金庸小说都看了一遍,之后又反复重温,甚至都能背出内容了。
这样一位忠实粉丝,难道不想将脑海里的武侠场景都还原吗?
显然不是。
“金庸剧的任何历史事件一点改动都没有,每一个地点我都仔细勘查过。”
可是还是有许多客观条件不允许。
“我的宗旨是制作高质素节目的同时,也为公司省点钱。”
或许正是原著情结和条件受限,才使得李添胜转而对剧情精益求精,才会有了那么忠于原著的94版《射雕英雄传》,并且以一年一部的速度打造出一系列精良的金庸剧。
不可避免的角色对比
不论是金庸翻拍剧里的角色和原著的对比,还是翻拍剧之间的角色对比,一直都是观众津津乐道的话题。
94版《射雕英雄传》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和83版的对比。
有珠玉在前,94版《射雕英雄传》想要在角色塑造上突围,实在是有点难。
首当其冲的就是男主角郭靖。
在观众心中,黄日华演的郭靖至今都无人能超越。
为何?
还原度太高了,黄日华基本上是本色出演。
那么,张智霖呢?
其实哪怕抛开和黄日华的对比,我还是觉得张智霖演得不够好。
因为郭靖是忠厚,而不是傻,张智霖呈现出来的感觉更像是装傻。
不是说张智霖的演技不好,而是英俊帅气的他与身俱来有种翩翩公子的气质,并不适合郭靖这个角色。
我最喜欢的是张智霖演的陆小凤,曾经不论是电视播出还是租影碟,都是反复地看,很是喜欢。
就像让黄日华去演陆小凤一样,估计也演不出那种味道。
朱茵饰演的黄蓉,也经常被拿来与翁美玲比较。
都说翁美玲之后,再无俏黄蓉。
朱茵超越了翁美玲了吗?显然是没有的,但是若说朱茵版的黄蓉演得不好,我并不认同。
在我看来,两位女神是以不同视角诠释了黄蓉这一角色,翁美玲偏向于鬼马精灵,朱茵则更为明媚。
朱茵在剧中使用了一个大杀器,那就是笑容。可爱又不失俏皮,她的每一个笑脸就像是一缕阳光,直透观众心间,沁人心脾。
朱茵的表演与张智霖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张智霖是会让人察觉出是在装着演的,而朱茵演得浑然天成。
她如少女般撒娇和调皮搞怪,不仅不会让人觉得尴尬,反而是青春可人,这就是她表演的成功之处。
罗嘉良和关宝慧都是实力派演员,在剧中演技都是在线的。
然而罗嘉良输在了年纪上,当时已经32岁的罗嘉良不自觉流露出的成熟气质,给人感觉更像是一位大王爷,而不是小王爷。
关宝慧则更多的是输在了颜值上。
94版《射雕英雄传》中,最受观众认可的反而是那些戏份较少的配角们,一方面是大家对配角的要求没有像主角那么严苛,另一面还是大多数配角都抓住了人物的精髓,演得很是到位。
不进反退的动作设计
83版的动作指导是程小东,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程小东只能尽最大努力让特效更好一些。
另一方面,他将重点放在了武打动作上,按照电影标准来设计,呈现出来的效果看点十足,很是抓人眼球。
十年后,特效技术其实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94版《射雕英雄传》确实在特效上有所提升。
但是成也萧何败萧何,该剧的动作指导林迪安过多地依赖于特效,在武打动作设计上和程小东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许多打斗场面套招痕迹颇为明显,而且往往是打几招之后就切换到旁观者画面,通过音效和画外音来实现动作的连贯性,远没有83版拳拳到肉的快感。
把情感都奉献给了83版的黄霑和顾嘉辉
83版一直被观众津津乐道的还有主题曲和配乐,相信只要《铁血丹心》、《世间始终你好》等曲子一响起,很多观众都会情不自禁的梦回《射雕英雄传》。
哪怕过了几十年,这些曲子仍旧经久不衰,时刻都能勾起人们心中的豪情。
黄霑和顾嘉辉这对黄金搭档在进入90年代后就已经减产了,他们创作的巅峰期基本上是在七八十年代。
94版的主题曲《绝世绝招》也是黄霑和顾嘉辉制作的,同样很有辨识度,但是不论传唱度,还是传达出的豪情万丈都不如83版的主题曲。
黄霑和顾嘉辉对于《射雕英雄传》的情感可以说都倾注在了83版上,配乐几乎全是两人操刀制作的,主题曲加插曲高达8首。
而94版《射雕英雄传》就显得“寒碜”多了。
情倾人倾心倾
94版《射雕英雄传》就真的一无是处吗?
当然不是,瑕不掩瑜,94版虽然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不失为一部佳作,这从豆瓣上4万多人给出了8.8的高分就可见一斑。
对于83版《射雕英雄传》,许多观众都抱有先入为主的情怀,94版主题曲里唱得“情倾人倾心倾”,或许放在观众对83版的情感上更为合适。
所以当94版《射雕英雄传》出现之后,观众不免对后来者多了一道审视的目光,也更为严苛一些。
这种情怀既是时代留下的印迹,也是制作精良的83版《射雕英雄传》自己挣来的。
继而在时光里慢慢酝酿后,早已牢不可破。
无可厚非。
那么,这个牢有可能冲破吗?
当然可以,95版《神雕侠侣》就做到了,这个版本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在内地甚至超过了83版。
虽然有一部分原因是83版《神雕侠侣》没有引进内地,内地观众没有先入为主的情怀,但83版也是一部佳作,甚至是金庸最认可的版本。
95版之所以能够破局,最主要的还是在制作上并不比83版逊色。
同样是靠自己挣来的。
时代情怀虽然很难逆转,但也并非不可能。
遗憾的是,在94版之后的诸多《射雕英雄传》影视剧,甚至连94版的局都破不掉,更别谈83版了。
为观众创造武侠梦的人,七八十年代有萧笙和王天林,九十年代有李添胜,之后还会有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