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是幼龄动物维生素D缺乏或钙、磷代谢障碍所致的以生长发育缓慢、异嗜和骨骼变形等为特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
病理学特征是成骨细胞钙化作用不足,未钙化的类骨组织形成过多,软骨内骨化障碍和成骨组织的钙沉积减少,造成软骨肥大及骨骺增大的暂时钙化不全。本病常见于犊牛、羔羊、仔猪和幼犬。
(一)病因
1.VD缺乏:母乳或断奶后的饲料中VD缺乏或不足;缺乏足够的阳光照射和运动。
2.一切影响VD在体内转化的因素。
3.长期慢性消化道疾病(VD吸收障碍)。
4.Ca、P营养不足。
5.饲料中锶、铍抑制羟化酶。
(二)发病机理
1,25-(OH)2D3、甲状旁腺分泌的甲状旁腺激素、甲状腺分泌的降钙素三者相互配合,通过对骨组织、肾脏和小肠的作用,适应环境变化,调节血钙浓度的相对恒定。1,25-(OH)2D3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调节钙磷代谢。
1.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
2.增强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减少尿磷的排出,提高血磷含量。
3.在血钙降低的情况下,协助甲状旁腺激素增强破骨细胞对骨盐的溶解作用,释放出钙盐,调节血钙的相对稳定。
(五)诊断
根据发病动物的年龄、饲养管理条件和骨骼变形、异嗜、生长发育障碍等特征性临床症状,再结合血清钙磷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及X线检查等综合分析,可作出诊断。
(六)防治
幼畜:VD3注射,iu以上;
多晒太阳,舍饲家畜可定期用紫外线照射。
家禽:
①饲料中添加VD3,5天后症状逐渐消失。
②纠正饲料Ca/P。
③10日龄起,紫外线连续照射10d,5~15min/d,
停7d后重复(灯距鸡背高1~1.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