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诗词中常见的一个意象,表肃杀、衰败,或思归、悲愁、孤寂。总之,一闻秋风,诗人们便不约而同地生了愁。刘禹锡的生命中,至少有两次印象深刻的闻秋风体验,为此,他专门留诗记述,一首是《始闻秋风》,一首是《秋风引》。
今天我们来赏读《始闻秋风》:
始闻秋风
唐·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飕飗[sōuliú]:风声。
眄[miǎn]:斜着眼睛看。
一首《始闻秋风》写尽跌宕雄健,倔强进取,积极健康的高亢秋歌
诗词赏析
“始闻秋风”即秋天初次听到风声。秋风,如此寻常之物,若非心底时刻惦记,又怎会注意到它的声响。的确,在刘禹锡心里,秋风早就成了他的朋友:“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首联以“君”称秋风,将其拟人化,并通过一“别”一“回”,将人与秋风之间的深厚情意作了极简的交代:去年秋天,我们一同赏菊,别后至今正好一年,当秋蝉鸣唱的时候,我又回到故地,你我终于重逢。
菊黄在深秋,秋风将去;蝉鸣在初秋,秋风始至。所以,首联通过“看黄菊”、“听玄蝉”的动作,将秋风去而复还的情景诗意化。
颔联则写闻秋风后,诗人的感受。“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昨夜五更时分,我从枕前飕飗的风声觉察到你的到来;今朝我发现这一年的衰颜都在镜中呈现出来。“飕飗”形容秋风依旧凛冽劲疾,而“颜状”则表示自己的脸容不再红润。对比之下,似乎流露出嗟老之感。
颈联一转,精神顿作,为末联的豪情壮志蓄势赋能。“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大意是说,骏马听到秋风,忽然思念起边地的野草,欲奔腾原上,于是抖动拳毛(卷毛);大雕听风秋风,也会袤视青云,欲凌空高飞,于是睁开了睡眼。骏马的“动”、大雕的“开”,是骏马和大雕潜在的蓬勃力量,而这股力量正是被秋风激发出来的。关于这点,刘禹锡在《秋声赋》中也有表述,即“骥伏枥而已老,鹰在韝[gōu]而有情。聆朔风而心动,眄天籁而神惊”。
当然,刘禹锡心底的那股豪情也被秋风激发出来了,就像他在《秋声赋》中写的那样——“聆朔风而心动,眄天籁而神惊。力将痑[tān]兮足受绁[xiè],犹奋迅于秋声”(我一听到秋风,便心神动荡,精神为之一惊。我虽年老力衰,还患了足疾,可我还是要奋进向前,只因那凛冽的秋声)。所以,即便身体有恙(“扶病”),他还是登上高台,在秋风中眺望四方,欣赏那“肃清”(清爽明净)的秋光——“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尾联豪壮雄健,体现出刘禹锡不畏压抑,不服老病的激烈情怀,以及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的青云之志。清·沈德潜评曰:“下半首英气勃发,少陵操管不过如是。”所谓“少陵”即杜甫,“操管”即握笔书写;意思是说,论豪迈之气,杜甫写的诗也不过如此。亲爱的诗友,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