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李桦统筹唐春晖文/图邹红辉汪云葵易先赞邱鹏
衡阳县数字
截至年末,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6亿元,较年(下同)增加74.89亿元,年均增长6.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6亿元,增加0.87亿元,税占比提高7.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5%;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亿元,增加30.33亿元,年均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分别增加元、元,年均分别增长7.59%、9.17%。
▲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
衡阳县骄傲
先后荣获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好粮油”行动国家级示范县、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全省新型城镇化先进县、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整县推进示范县、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全省信访“三无县”等国省荣誉。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改革获得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通报表扬,乡村治理“梅花模式”成功入选“湖南省基层改革探索例”。梅花村党总支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最成就
“红土地”“明翰家乡”“船山故里”衡阳县,历来奋发图强、与时俱进。近五年来,衡阳县委率领多万人民群众大力实施“三大战略”、加快建设“五个衡阳县”,较好地完成了衡阳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顺利实现了全面小康。
旗帜鲜明讲政治。基层党支部“五化”创建全部达标,软弱涣散党组织全部转化到位,“两新”党组织和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实现全覆盖,村(社区)两委换届圆满完成;建成村级综合服务中心个;积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个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实现清零。
一心一意谋发展。西渡高新区6.8平方公里核心区的水电路讯气等配套设施基本建成,“三纵五横”骨架路网基本拉通;高铁站前广场全面建成;界牌陶瓷工业园核心区建设稳步推进;西界公路、怀邵衡铁路衡阳县段、益娄衡高速衡阳县段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顺利竣工,新正街单建式平战结合地下人防工程正在抓紧建设。引进了船山时间谷、将军陶瓷等1亿元以上项目37个,其中建成投产12个;新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7家,新增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3个;成功举办王船山诞辰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和夏明翰诞辰周年系列群众性纪念活动,成功创建王船山故里生态文化旅游区和夏明翰故里红色文化旅游区2个4A级景区。制订和实施了《衡阳县优化营商环境“二十五条”措施》《关于推进西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改革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办法》,全面完成投融资平台公司化改革、西渡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等。
全心全意惠民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51个省级贫困村全部出列,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持续深化污染防治,一体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空气优良率达96%,县城饮用水源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不断改善民生福祉,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县养老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新建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公里,乡镇及建制村通畅率实现%。
坚定不移强作风。坚持党管意识形态,严格落实“四个纳入”,深入开展“净网行动”,扎实推进融媒体中心建设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国家试点县建设。严格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调整配备科级干部48批、人次,进一步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累计开展各类巡察20轮,一体推进“三不”建设,坚持重拳惩腐,立案件,党纪政务处分人。
新格局
成绩属于过去,光荣属于人民。衡阳县第十三次党代会又擂响新的战鼓:实施“三大工程”、打造“五个基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衡阳县(简称“三五一”工作思路)。
“三大工程”----
▲重要陶瓷生产基地。
实施“全链式兴工”工程。优化产业布局,重点培育壮大高端陶瓷、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轻工消费品、钟表珠宝钻石、文化旅游“八大产业链”,加快形成陶瓷精深加工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轻工轻纺产业“一主三特”产业发展格局,着力构建高新区核心区、以船山西路为轴的轻工消费品工业走廊和以解放西路为轴的生物医药健康产业走廊、陶瓷产业园、钟表珠宝产业园、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冷链物流产业园“一核两廊四园”的产业空间布局,力争到年,全县规模工业企业总数达到家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亿元以上。
实施“全领域强农”工程。扎实推进农业“百千万”工程和特色强农、品牌强农、融合强农、科技强农、质量强农、开放强农“六大强农行动”,形成县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园、环西界公路、解放西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圈、高档优质稻、生猪、油料、蔬菜产业集群、若干优势特色产业示范基地的“一园一圈四群多基地”乡村产业发展格局,打造过百亿产业链3条以上。聚焦规划美、建设美、生态美、人文美、和谐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生产、生态、生活有机融合“三生融合”,打造美丽乡村。
实施“全方位融城”工程。紧扣“一体两翼”建设要求和“大衡阳都市经济圈”发展目标,按照“规划布局合理、产业功能互补、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思路,主动融入省域副中心城市核心圈,努力把县城打造成为“大城衡阳”市域副中心。
“五个基地”----
▲产业转移承接示范基地。
打造东部产业转移承接示范基地。依托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紧紧抓住东部产业转移的重大历史机遇,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和“3个强”,力争到年西渡高新区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0家,实现年工业总产值亿元、税收10亿元。支持将界牌陶瓷工业园纳入西渡高新区扩区调规范围,最大限度拓宽发展空间,努力将西渡高新区打造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打造中部地区重要陶瓷生产基地。充分发挥界牌园区瓷泥资源、交通区位、产业基础等优势,加快引进一批龙头陶瓷企业,积极培育一批本土陶瓷企业,力争到年引进“行业强”企业10家以上,建成陶瓷生产线80条以上,形成年产值达80亿元、税收过3亿元的陶瓷产业集群。聚焦产业缺链环节、核心技术和关键企业,积极拓展陶瓷产业上中下游链条,形成开采集约化、生产智能化、产品品牌化的产业格局。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坚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做优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形成粮、猪、油、菜四大主导产业,台源乌莲、湘黄鸡、长永甲鱼三大特色产业,油茶、茶叶“四主三特两茶”优质农副产品生产格局。大力培育、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力争到年,新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以上、省级龙头企业8家以上。完成冷链物流园和农产品集散地建设,力争到年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农副产品年销售额达到亿元,全县农业全产业链产值过亿元。
▲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基地。
打造“大城衡阳”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基地。坚持以规划融城为引领、交通融城为先导、产业融城为支撑,推动樟板新区、高铁新区、高新区核心区、英南新区、县城老城区有序融入省域副中心城市核心圈,着力打造“大城衡阳”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基地。统筹推进城镇一体化建设,支持一批中心镇和重点镇加快发展,形成众星拱月的城镇发展格局。
▲红色旅游教育基地。
打造锦绣潇湘红色文化旅游教育基地。依托县域独特的红色资源和传统文化资源禀赋,深度挖掘以明翰精神为核心的红色文化,大力弘扬以船山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支持建设一批红色研学基地、信仰实践基地、文化体验基地,努力打造辐射全省、面向全国的红色文化旅游教育基地。
再出发
蓝图已经绘就,战鼓再度擂响。未来五年,衡阳县将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衡阳县”这一总体目标,聚焦现代产业、城乡统筹、社会文明、基层治理、生态环保、民生福祉等全方位发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产业更加兴旺、城乡更加协调、社会更加文明、治理更加有效、生态更加优美、人民更加幸福。
▲高铁时代,高铁速度。
衡阳县委书记曾建华信心满满地表示,将从五个方面激发衡阳县力量:一是突出政治建设,以坚定的信念引领发展;二是夯实基层基础,以坚强的堡垒推动发展;三是加强队伍建设,以过硬的本领服务发展;四是厚植人民情怀,以共建的理念促进发展;五是优化政治生态,以严明的纪律护航发展。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党代表们纷纷表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衡阳县,是全县人民群众为之期盼的美好愿景,是全体党员干部为之奋斗的壮丽事业。回首过去,我们底气厚实;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弘扬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全面实施“三大工程”,全力打造“五个基地”,以争先创优的“赶考”心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团结一心、迎难而上、披荆斩棘、勇开新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衡阳县而不懈奋斗,努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谱写衡阳县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