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的治疗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一位民航机长的诗意飞翔
TUhjnbcbe - 2025/1/1 20:47:00
北京正规医院治疗白癜风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新华社北京2月10日电2月10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一位民航机长的“诗意飞翔”》的报道。

如果不是身着飞行制服,很难想象,面前这位举止儒雅、满腹诗书、出口成章的中年男子是一名飞行教员、客机机长。

他因在飞行中充满诗情画意的特色广播问候被称为“诗意机长”,由他执飞的航班也被喻为“诗意航班”。

如今,他又多了一个称号——《中国诗词大会》冠军。

“诗意”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

年2月4日,立春。

晨光的微曦如此柔软,CZ航班划破晴空,直冲云霄。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大家好,我是南航机长马保利……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揭开了春天的序幕,是万物复苏的开始……”

这是《中国诗词大会》冠军马保利夺冠后的首飞,而像这样充满诗意的问候,他已经坚持了近5年。

年10月,国庆长假过半。广州至大连的航段,秋高气爽,“能见度特别棒”。作为飞机驾驶员,见惯了好天气的马保利也忍不住多看几眼。

航程近半,飞机抵临浦东上空。长江入海口,烟波浩渺,推开了马保利的心扉。恰巧此时,乘务长来电说,有乘客询问飞机当前的位置。多次飞越此处的他思考片刻,拿起话筒,道出无限感慨:“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这里是机长广播。我们现在已经飞至上海区域,坐在飞机左侧的旅客可以从左侧窗看到长江的入海口,长江从这里流入东海,不由让我想起古诗《长歌行》中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河流都是自西向东入海。孔子也曾经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就像美好的国庆一半假期转瞬就过去了。”

“坐在飞机右侧的旅客可以从右侧窗看到一望无际的太平洋,中国古代最可爱最豁达的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先生曾经慨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我喜欢看海,它可以让我的内心变得更加平静。”

“很荣幸和大家一起飞行,祝福我们每一位旅客都能热爱生活,享受旅程。谢谢!”

即兴的广播,满满的诗意,引得乘客们纷纷望向机窗,一睹此刻的神州风景。

“乘务长后来反映说,第一次看到乘客这么配合左右转头,一起鼓掌。”谈起当时的情景,马保利不禁开怀大笑。

“诗意”赋予了“行万里路”的工作更丰盈的意义。

作为一名机长,在跨越山海的飞行途中,山高海阔的场景常令马保利感慨祖国大好河山的多姿多彩。“不读书的话,我可能只会赞叹‘山好高’‘海好宽’‘云朵很厚’。”马保利笑着表示,读书以后,景色在他眼中呈现出层次,让他思考如何用凝练优美的语言让画面生动鲜活起来,再用贴切的诗词把所观所想分享给更多人。

高山峻岭在他眼中成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戈壁落日在他眼中成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河流湖域在他眼中成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天地广阔在他眼中成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秋色晚霞在他眼中成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多年来,即使在飞行最忙碌的日子里,这位诗意机长仍然不忘重温经典诗词,用充满“诗情画意”的特色广播给旅客留下了深刻印象。

“诗缘”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年,马保利出生在江苏徐州一个“以渔耕为业”的小村庄。

京杭大运河畔,几许杏花疏雨;故国田园之中,多少春夏秋冬。

谈起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缘,马保利回忆起喜爱诗词和画画的父亲。

他说,父亲时常在家中的白墙上,用铅笔“画”下一些诗词,《天净沙·秋思》《枫桥夜泊》等幽深唯美的诗句和画面给年幼的他留下深刻印象。从小耳濡目染,父亲给马保利埋下一颗爱诗的种子,引导着他踏上寻诗觅句之路。

“小时候我家是青瓦白墙,爸爸经常在墙上画出一些画面感很强的诗词,小桥流水、枯藤老树……寥寥数笔就让我觉得诗句中的意象跃然纸上。”

其中,学习《枫桥夜泊》的经历令他记忆犹新。“爸爸在教我这首诗的时候,画下了一座桥、一艘船、一个人和一轮月亮,一边画一边向我描述,江边枫树映衬着渔火点点的景色,只剩作者一人忧愁难眠的情感,正对应‘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诗句。”

在父亲的影响下,年幼的他就开始主动想象诗词中描绘的画面,让充盈的想象力透过诗句,天马行空地勾勒着一幅幅生动烂漫的场景。

上了小学,马保利遇到一位年轻的乡村教师担任班里的语文老师,给他的小学生活带来新的诗句和活力。

彼时正值《三国演义》改编热,语文老师便趁着学生兴趣正浓的劲头,在黑板上写下《念奴娇·赤壁怀古》和《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带领着学生感味“大江东去”和“浪花淘尽英雄”中波澜壮阔的历史。“小学课本上刚学了《赤壁之战》,语文老师带着我们齐声背诵这两首词,现在想起这个场景仍然让我心潮澎湃。”

诗歌和历史的交融,让马保利仿佛越过历史滚滚浪潮,与历史的书写者和诗词的作者并肩感悟时代。

“我们那个年代小学的课业压力小,体育课都是语文老师带着我们到野外农场、河边玩。”马保利记忆中的童年,是在草长莺飞的二月有着拂堤杨柳沉醉于春烟,是散学归来早的孩童趁着东风牵扯着纸鸢,是追赶黄蝶的玩伴穿过篱笆细数着花瓣……

随着接触诗词的数量多了,马保利越发觉得自己好像有个特长——在脑海中给诗词配上画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每每读到这句诗,马保利便觉得眼前出现了儿时家乡的景象:大运河畔有些村庄屋落稀疏,每隔五十米、一百米会有一两家渔民的房子,老渔民带着家中小孩坐在岸边闲聊,架锅烧水,春去秋来,月落又升,恰如诗中所描绘的场景。

如果不是因为少年时“遇见”飞行,马保利说自己会学文科,长大后成为一名老师。

年,电视剧《冲上云霄》热播。剧中机长的豪情壮志,给正在上中学的马保利带来了深深的震撼。

手中万卷书,脚下万里路。少年马保利于漫漫征途之中重新选定了他的人生方向:“飞行将给我行万里路的机会,读万卷诗书则可以让自己的灵魂匹配飞行的速度与高度。”

为了当飞行员,马保利选了理科。年,凭借着一腔热爱和刻苦学习,马保利顺利考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技术专业。年,马保利入职中国南方航空大连分公司。经过不懈努力,年,时年28岁的他升任机长,4年后成为飞行教员。

时至今日,繁忙的工作没有让他放弃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手不释卷反而让他更加深入地观察这个世界。

每次飞行,马保利都要在飞行箱里放一本书,飞到哪读到哪。快节奏的飞行与慢节奏的阅读,在他看来并不冲突。

“当下生活与工作节奏都比较快,而且内容千篇一律——忙。人们很少能够静下来去观察这个世界。”马保利说,“当我们用慢节奏去过日子,去体会飞行工作的时候,反而成为新的角度。”

马保利说,古典诗词记录了中国人几千年的生产生活、风土人情、志向气节、历史变迁,不断地给他养分和力量。

“诗路”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年,马保利许愿要“看大世界”。第二天,他就填写了《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的报名表。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马保利引用陆游的诗句来形容这几年的变化。年至今,马保利每年都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位民航机长的诗意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