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的治疗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从1919到C919,100年砥砺,阵痛
TUhjnbcbe - 2024/12/27 17:38:00

“东亚病夫”的痛,深深地刺痛了无数代中国人——即便是伟大的,还是平凡的。

年,自从英国人在上海英文报《字林西报》刊出“东亚病夫”的文章,从此,这句话就成了中国积贫积弱的代名词。

甚至是浓郁的侮辱感,以及耻辱的心。。

其实,此语最早出自于梁启超的“夫中国——东方病夫也,其麻木不仁久矣”的呼喊。

其意在于警醒,促国人奋进。

但却成了洋人歧视国人的口头禅。

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国人开始“师夷长技”,并兴起“西学东进”的自我图强的革新浪潮。

此间,“制造飞机”的梦想便成了国人的“一块心病”。

因为,能够制造出飞机,那是工业文明的最高象征。

落后的中国,自然盯着文明的巅峰,以此来作为奋斗与前进的动力源,以及前进的路标和方向。

于此,年,段祺瑞政府从法国和意大利进口了一批二手教练飞机,并将其交给袁世凯创办的北京南苑航校。

“欲强国,必先育人。”

有了人,不一定有了一切;但有了人,才有可能创造一切。

从此,开启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

而梦的开始:因为不能制造,所以只能购买。

和段祺瑞一样,年,东北王张作霖斥巨资一口气购进了架“西洋飞机”,以此组建5个航空兵队。

飞机引进了,自然就有了“飞机的模型”,以及它工作的原理。

同时,也需要维护。

由此,中国人的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诞生了——晋绥系飞机工厂。

它诞生于年,鼻祖可能谁都没有想到,他竟然是山西王阎锡山。

飞机厂已开办,阎锡山最先开始的,是仿造法国的飞机。

目标是12架。

此后,在整个民国时代,就建立起了中国的第一代飞机制造厂,它们分别是:

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

上海虹桥航空工厂;

第一飞机制造厂;

第二飞机制造厂。

从基础做起,有,总比没有好——它们主要承担飞机的装配与修理和翻新。

即便设备落后、技术有限,制造不出先进的飞机,但它们的建立,对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历史的传奇,从“仿制”到用“木头材料”制造飞机,还真成功了

那么,民国时代,中国人的飞机梦经历了哪些坎坷?“4大飞机制造厂”都做了些什么?

1.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

它是国民政府主要打造的飞机制造公司。

它坐落在杭州笕桥,成立于年,是南京政府和美国寇蒂斯、道格拉斯两家公司合作建立的。

曾经先后制造出20架弗利特初级教练机、20架道格拉斯侦察机、29架伏尔提轰炸机。

当然主要是组装,以及生产一些难度不高的“零配件”。

据不完全统计,从年到年底,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共修理、制造飞机架。

2.上海虹桥航空工厂

该飞机厂坐落在上海虹桥,年在国民政府航空处的授意下,用仅有的1.5万银元建立起来的。曾成功仿制法国高德隆式双翼教练机,“成功”1号。

3.第一飞机制造厂

年,第一飞机制造厂研制的“复兴”式中级教练机正式试飞,并取得圆满成功,而后生产了20架“复兴”式飞机,同时完成了30架霍克3式驱逐机的仿制。

同时,该厂还加强AT-6高级教练机的研制。

截止到年初,共生产AT-6高级教练机6架,完成30余架伊15战斗机的仿制。

4.第二飞机制造厂

或许是因为时代原因,在民国的这4个飞机制造厂中,第二飞机制造厂是最成功的一家厂商。

该厂坐落在南昌,年与意大利飞机制造厂合作,成功仿制出20余架苏式“28甲式”,以及优于美制DC-2运输机的“中运1号”小型双发运输机。

不过,遗憾的是,在成功的背后,凸显出当时科学技术的落后,尤其是材料科学。

“中运1号”虽然在运输能力和飞行速度上都取得了成功,但其主要构件却令人“发冷”。

它的部分构件,甚至是支线“骨架”,居然是用木头制造出来的。

试想,这样的飞机,即便是能够运输,其可靠性也无不令人担忧。

一旦遇到强对流天气或其他情况,可谓是“不堪一击”。

但当时的技术水平就那个基础,能够制造出来,并成功实现运输这样的功能,就已经是“矿世传奇”了。

后来,第二飞机制造厂还陆续成功制造和研发“中运2号”和“中运3号”运输机,但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该厂一分为二,一部分撤往台湾,原厂成了现在的洪都航空工业集团。

三、新中国的“大飞机梦”,“摸着石头过河”的砥砺前行的日子

新中国成立后,仍将航空工业作为工业突破的重中之重。

建国初期,凡是曾设计飞机制造的地方和工厂,都曾大大小小地设置了许多机制造厂。

后来逐渐整合为9家航空制造企业。

分别是:成飞、沈飞、通飞、西飞、陕飞、哈飞、昌飞、贵飞和洪都公司。

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就在南昌飞机制造厂生产出运5运输机。

不过,该飞机是仿制安2飞机,且最大载重量只有公斤。

此后,在运输机上,逐渐生产出运-6、运12运输机。

而这些飞机,其技术含量都相对落后。

而真正意义上的“运输机”,则是一呼三唤,最后因为贫穷而不得不“夭折”的运-10.

据史料记载,运-10“新中国首次自行研制、自行制造的喷气式客机”,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上马。

在那个“火热的年代”,于年通过方案,年首飞,年举步维艰,年彻底终止。

为何呢?那不仅是无数“飞天人”的“飞天梦”,更是国之“飞天梦”,且已经奋斗了“10年”。

究其原因,就只因为国之贫穷。

那时,就连区区“0万/年”的经费都难以为继。

运-10下马的日子,不仅是国人“大飞机”的眼泪,更是中国航空工业的“源自心灵的阵痛”。

四、护国之重器,在历史的沧海与桑田的边缘艰难前行

运-10,其定位是军民两用的“大飞机”。

强大的投送能力,是一个国家国防力量的最基本支撑,但在“历史的沧海”时代,别说支撑,我们连“运输一个连基本需求的后勤保障物资”都得绞尽脑汁的反复投送。

运-10的夭折,不得不说与另外的“国之需求”有关——战斗机。

那时,我们的歼-8正在研制中。

为了确保“护国重器之需求”,有限的经费,就得不往军用的战斗机研发上倾斜。

原因在于,不但是需要,更因为要可靠。

运-10的技术指标,“在当时的世界上,不算先进,但基本也不算落后”,可技术难度太大。

而歼-8,技术则相对要简单得多。

且“需求比运-10更强烈”。

且当时,歼-8于年试飞成功,比运-10要早3年首飞。

即便是歼-8技术相对简单,但在当时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力量下,都遇到层出不穷的“问题”。

比如首飞后遇到技术不完善,工业制造能力、工艺不能满足需求,导致试飞不顺利等。

就这样,歼-8首飞后,一飞就是10年,直到年才定型。

随后,歼-9上马。

歼-9采用当时世界上“独创的‘抬’式气动布局,速度超2.6马赫,最高米。

歼-9属高空高速重型战斗机,载重与速度并举。

可堪称“全能战斗机”。

且歼-9装备大功率雷达和远程空空导弹.

其技术指标,“甚至可堪与美国F-15媲美”。

的那遗憾的是,同样因为经费等种种原因而不得不“胎死腹中”。

后来,虽然陆续推出歼-12、歼-13,但都因为“工业制造水平”和“基础材料技术”等原因而成为“过眼烟云”。

我国的“护国重器”,在世界军用飞机的图谱中,“仅只是在历史的田埂上”。

因为,我们能制造出来的,最好的飞机——都仅只是上世纪50年底啊的水平。

五、理想与现实的悖论,这是我国大飞机“梦断长空”的根本原因

设计、论证、方案,这些“办公室内的工作”,在理论和理念上,我们的“技术储备”并不算落后。

落后的,是设计出来后如何变成真正的飞机——制造。

当时,我国的飞机制造技术,不但设备落后,就连上产线,都还处于上世纪50年代的水平。

更别说“航空之心”——发动机。

这是一个国家航空技术水平的根本标志:不管设计技术及设计理念如何先进,最重要的是要有东西能把“设计方案制造出来”。

而就算你制造出来了,更重要的是要有“可靠的发动机”能把飞机送入蓝天。

在方案设计上,我国陆续都推出了运8/9/10/12等机型,但都没有一款能够“变成真正的可靠的‘大飞机’”。

其根源,更多的是“因为受到航空发动机的制约”。

当时,我国奥维成熟的航空发动机,就只有涡扇6,后来虽然推出了涡扇-9发动机,但都不是很成熟。

其可靠性,“依然令人堪忧”。

在此基础上,印证的是我国的——轰炸机项目。

轰炸机,不但是一国战略力量的标志,更是航空能力的重要标志。

这方面,我国上世纪60年代就推出了轰-6轰炸机,且一直在摸索着“不断创新”。

但都“在付出巨大代价”后,未能将理想变成现实。

曾经,我国曾希望以斯贝和更先进的发动机研制B-52级别的轰-8战略轰炸机,但因“技术等原因”,就连“可行性研究方案”都曾通过。

这就是我国历程的梦想与现实。

更是一代又一代航空人的砥砺与煎熬。

六、新时代的奋起直追,国之崛起终于圆满中国人的“大飞机梦”

历经年探索,年创造,年牺牲,如今,我们已可谓“伫立于世界航空之林”。

歼-10C、歼-11D、歼-15、歼-16、歼-20、运-10、武直-10、武直-20、轰-6K,以及呼之欲出的轰-20,每一型机型,都可谓堪称经典。

在发动机方面,涡扇-10,太行-15,总令人激动不已。

在当今世界,真正的航空工业国家,仅只有美、法、俄,而我国,则当之无愧的“紧随其后”。

如今,大飞机已完成交付前的首飞,完成了各项预定任务,试飞取证和交付准备工作,正有序推进。

无疑,这无不印证我国航空工业的崛起,以及“一梦蓝天三万里”的壮志豪情。

七、小结

实践证明:伟大的创造总来源于脚踏实地及苦干实干。

劳动创造了美,更创造了光荣与梦想。中国人的年飞天梦的“初圆”,不仅是脚踏实地,更是伟大的创造。

这就是中国力量。

以及中国人的真正内涵——即便再艰难,我们也能走出自己的路,开辟更美的天空,以及天空之外的美丽风景线。

最后,往者成追忆,来者仍可追。

丰碑的创造,是为了更好地区创造丰碑,祝福祖国,祝福你我,因为我们——一起行走、一起奋斗、一起创造。

即便平凡,也应发出应有的光和热。

链接——中国军用飞机制造史

(资料来源于网络)


  歼击机——年7月13日,第一架全部采用自制零件的国产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飞机厂完成总装。这种歼击机被命名为56式歼击机,后改称为歼5,从年至年,我国共生产歼5飞机架,大量装备了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由此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进入了喷气时代,成为当时世界少数几个掌握喷气飞机制造技术的国家之一。


  人民解放军航空兵驾驶歼5飞机多次击落入侵大陆的敌机,仅年空军就用歼5击落敌机9架。


  后来在歼5的基础上,我国又研制成功了歼5甲、歼教5、歼6系列、歼7系列、歼8系列和歼10、歼11,使中国歼击机跨入了世界先进歼击机的行列。


  轰炸机——年9月27日,由中国装配的首架轰-6型轰炸机试飞成功,这是中国生产的第一架轰炸机。后来,轰-6甲试制成功,可携带炸弹、导弹、鱼雷等,也可以装载原子弹、氢弹,它装备了空军、海军轰炸机部队,成为航空兵的一支重要力量。


  此后,两种轰6甲改进型问世:第一种轰6核武器运载机,使我军拥有了国产核武器空投的专用飞机;第二种轰6丁,是中国第一代携带空舰型导弹轰炸机。


  年9月25日,国产轰5型轻型轰炸机首飞成功。这种轻型轰炸机机动灵活,可用于近距离支援地面部队作战,具有中型轰炸机不可替代的作用。


  轰5后来多种改型机问世:轰5核武器运载机,曾圆满完成核试验任务;轰侦5飞机,填补了我军中短程侦察机的空白;轰教5飞机,结束了中国轰炸机教练机长期依靠进口的历史。


  60周年国庆阅兵展示的是国产轰6H飞机,是最新型的轰炸机。此外,国产歼轰7A飞机编队亮相,是我国集歼击和轰炸的优越性于一体军用飞机。


  运输机——年12月7日,中国南昌飞机厂参照苏制安-2飞机,试制的国产运输机首飞成功,命名为运5。运5是一种小型多用途运输机,最大平飞时速公里,实用升限米,最大航程公里,最大载重1.82吨,最大起飞重量5.5吨。


  运5基本型是运输机,后来又研制生产了供民用的客机、农业机等改型机,还改装了领航轰炸教练机、空中摄影机、跳伞机等,使中国伞兵有了国产的跳伞机。到年累计生产了架。


  由于运5载重小、速度慢,不能完全满足军事运输的需要。年12月,西安飞机厂生产的运-8飞上蓝天,运-8为军民两用的运输机,最大起飞重量61吨,能装载散货20吨,空运武装士兵近百人或伞兵58人,可运载卡车2辆。运-8装备部队后,使中国空军的空运能力大大增强。


  直升机——年12月14日,中国自制的第一架直升机试飞成功,命名为旋风25,后改称直5。年8月20日,第一架优质直5试飞成功,投入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


  年3月,用进口件组装首批直9装备空军部队。年,直9发动机实现国产化。直9为新型多用途直升机,具有结构重量轻、有效载荷大、性能先进等优点,是我军目前装备的比较先进的直升机。


  无人驾驶机——年底,南京航空学院研制的中国“长空1号”高速无人驾驶飞机设计定型。这是一种大型喷气式、无线电遥控的高亚音速飞机,满足了我国核试验取样、高性能空对空导弹、歼击机和其它防空武器进行鉴定试验的需求。此后,南京航空学院先后研制了“长空1号”B型和C型中高空无人驾驶飞机。


  国庆60周年大阅兵,中国无人机首次亮相。我国研制生产的10架无人侦察机,分别为三种不同型号:BZK-、BZK-B和JWP-02的近程和中程战役无人侦察机。


  预警机——年3月,苏联赠送给中国10架图-4П战斗机。人民空军最早类似预警机的雷达作战飞机就是图-4П改装的夜间巨型战斗机。改装的图-4П虽然已经具备了早期预警机的雏形,但作为夜间战斗机过于笨重,实战性不强。


  年,中国开始自力更生,全力发展具有自己国家知识产权的大型预警机。国庆60周年阅兵,空警、空警0两型我国自主研发的预警机首次亮相。


  中国空警型预警机的“平衡木”雷达系统为中国自行研制。用于战术预警。


  中国自行研制并正式列装部队的空警0已经达到世界先进预警机的水平。

加油机——年12月23日,中国自主研制的轰油六型空中加油机由空军试飞员操纵,首次空中加油成功。50周年国庆大阅兵中国空中加油机首次亮相,不仅填补了中国航空兵装备史上的空白,结束了空中无法加油的历史。而且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使中国空军具有了远程作战能力。


  8年珠海航展,中国空军轰油6型空中加油机和歼8D型受油机,继50周年大阅兵之后,又一次公开亮相,并进行多次空中加油表演。


  国庆60周年大阅兵加受油机梯队是由空军航空兵某师23团2架轰油6、某师27团2架歼8D和某师团2架歼10A组成,我军空中加油机的列装,使空军作战力量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标志着人民空军快速反应、远程机动和持续作战能力取得突破性进展,大幅提高了遂行空中作战任务的能力。

强击机——年6月4日,南昌飞机厂研制的第一架强5战斗机试飞成功,后经过改进,年底经毛泽东主席批准,正式投入大批量生产,装备部队。


  年8月,强5战斗机开始研制,不到7年,强5战斗机就成为中国空军的主力机种之一。


  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强5飞机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年6月,强5飞机在巴黎第37届国际航空博览会上展出,被国际航空界誉为“亚洲明星”。

侦察机——年,沈阳飞机厂改装成功歼6型中低空昼夜侦察机,填补了我国侦察机的空白。


  年,哈尔滨飞机厂改装成功轰—6照相侦察机,使中国空军具备了对敌纵深目标进行昼夜大面积照相侦察的能力。


  

教练机——年6月3日,新中国第一架飞机在南昌飞机厂总装完成。7月3日,由段祥禄驾驶首飞成功。毛泽东主席向研制人员发了贺信,指出:“这在建立我国飞机制造业和增强国防力量上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7月3日试飞成功后,被命名为初教5飞机。从年至年,初教5飞机共生产了架,为培养、训练新中国早期的空军、海军航空兵发挥了重要作用。


  年8月27日,初教6飞机首飞成功。初教6飞机性能优越、经济、安全,是中国完全依靠自己力量研制成功并大量生产的第一种飞机,成为人民解放军航校训练初级飞行员的主要机种之一。年,初教6飞机荣获国家金质奖。到年,我国共生产初教6飞机架,为培养数以万计的飞行员立下了特殊功绩。此后,先后生产的K8,山鹰,L15等型号的教练机,不断装备了军用教练机的队伍。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1919到C919,100年砥砺,阵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