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的治疗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唐代之后的文人,总把来犯之异族称之为楼
TUhjnbcbe - 2024/11/5 9:30:00

01文人诗中的“楼兰”

王昌龄的边塞诗里有一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一句诗气势非常磅礴,每次读这首诗的时候,仿佛把自己置身于大漠、雪山,看到了是将士们出征或激战归来的情景。

青海高原上一片苍莽,没有人烟。祁连山堆积着厚重积雪。千山万壑中玉门关,在这西北边陲坚守着,如同戍边的将士,孤独而悲壮。

这首诗写戍边将士们杀敌报国的豪壮气概。用的“黄沙”和“楼兰”都具有典型性。唐代的边塞诗所反映的大多都是戍守西北边疆的军旅生活。那里是一望无际的大沙漠。将士们整天在沙漠里摸爬滚打,把金甲铁衣都磨穿了,“穿”意为打穿,形象地表现了沙尘暴的速度与杀伤力。其实,磨穿金甲的岂止是黄沙,应该说还有石头、荆棘。但是,石头、荆棘其他地方都普遍存在,不能典型地反映出地域风光特色,只有黄沙才具有这种典型性。只要一提起黄沙,人们立刻就会想起大西北,想起千里戈壁来。

“楼兰”被诗词引用的次数数不胜数。楼兰,几乎成了异族的代名词,何也?

02关于楼兰

楼兰,在现代人看来曾经是一个古老而神秘无比的国家;当然其结局也非常可悲。

“楼兰”最早正式出现于司马迁的《史记》。《史记》记录的楼兰人大约在公元前就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只是一直被大月氏国统治着。

楼兰本来想独立,后来匈奴打败了月氏,楼兰就遇上更为强大凶残的民族:匈奴,楼兰又被匈奴征服,纳入管辖范围。

根据班固的《汉书·西域传》记载,楼兰在西汉时是西域小国。这个神秘的古国。在此以前,中原官方很少有人知道楼兰的存在。以官方的名义第一个见到楼兰并记录入历史的汉人应该是张骞。

在张骞奉命出使西域之前,大汉官方对西域的认识是一片空白,认为西域不过是一个游荡着匈奴人的荒凉草原,无人区。张骞在出使前也只是猜测,西边一定还有不同的国家,值得走一趟。

一心建立功业的张骞,相信在山的那边和海的那边,一定会有蓝精灵,没有被传说的恐怖氛围吓倒,毅然踏上访西域之路,事实上当张骞刚走出阳关,首先就到达传说中的楼兰。

张骞发现,楼兰人与中原人很不一样,他们深深的眼窝,忧郁的眼神,低颧骨,高鼻梁,厚厚的胡渣子,说话如同鸟语,所用的文字就像蝌蚪一样,无法识别。

当张骞历尽千辛万苦,才摆脱了匈奴的控制,多年以后重返中原,见到了汉武帝,把西行所闻所见一一汇报给了汉武帝。汉武帝非常重视这个楼兰,一方面由于楼兰处于战略地位的,另一方面需要联手更多的国家对付匈奴。楼兰,这个名字从此载入了中国的史册。本来属于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楼兰,紧挨着敦煌,与汉朝的关系都日益密切。

楼兰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的“丝绸之路”在楼兰分成南北两道,因此这里就成了交通枢纽城镇,曾经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重要作用。

班固的《汉书》中称:楼兰所处位置沙漠多而耕地却非常少,楼兰人们依水草而居,沿水进行耕种。楼兰境内玉石产出丰富,芦苇、胡桐和白草都非常多。可能是当时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汉武帝时汉朝,由于张骞西行的结果,大汉朝与西域各国往来逐渐密切,每一年能派出多批使者。楼兰正处汉朝与西域交往的咽喉之路上,长期以往,感觉承担接待汉朝使者的任务有点吃不消了,有点像地方干部不想再接待上面来的人了。

“攻劫汉使王恢等,又数为匈奴耳目,令其兵遮汉使”

楼兰人一时糊涂就劫掠了汉使王恢等人,此后又多次充当匈奴打手和耳目,让匈奴击杀汉使。

也不看看大汉是谁在当家,汉武帝大怒,汉武帝派赵破奴率汉军攻打楼兰,王恢也参与了攻打楼兰战斗。据史料记载,王恢亲自率骑兵人就俘虏了楼兰王。被轻松打败的楼兰王只好归降,向汉朝纳贡。

反过来,匈奴也不干了,失去楼兰这个打手后,也发兵攻打楼兰。万般无奈,两边都得罪不起,楼兰国王于是分别各派出一个儿子到匈奴和大汉当人质。

在汉匈夹缝之间生存的楼兰,用这种方法自保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力求左右逢源。这其实是自古以来弱国、小国的不二生存法则。如果是处于大宋这样的时期,楼兰也许可能用这种方法长久生存。这时期,楼兰的运气非常不好,遇到了却是:不是在打匈奴,就是在打匈奴路上的汉武帝。

汉武帝晚年的时候,派李广利攻打西域大宛,部队经过楼兰,当时匈奴非常想偷袭汉军。却忌惮汉军的战斗力,不敢直接进行攻击,与楼兰相互勾结下,专门截杀掉队的大汉士兵。

当时屯兵玉门关是汉将任文,一直给李广利做后勤支撑,有一天抓到了一个匈奴兵,经过审问后得知实情,如是马上报告了汉武帝。汉武帝很生气,下诏令任文把楼兰揍一顿,并且把楼兰王抓起来押送到京城。

楼兰王为自己辩解:

“楼兰只是一小国,夹在两个大国之间,如果不左右逢源,都会被打。才干出这种事,请求把楼兰国家臣民搬迁到汉朝境内居住。”

汉武帝一听,也有道理,没有责罚楼兰王,而是让他回国,让他帮汉军监视匈奴的动静。

公元前92年老楼兰王驾鹤西去。楼兰国便派使者来中原,请求汉皇将在汉朝做人质的王子送回去继承王位,这本身也有讨好汉朝的表现,认为可以继续亲汉。但是有点意外情况,当时在汉朝为人质的楼兰王子,因触犯了汉律而被施宫刑。汉朝皇帝想:如果这位王子回到楼兰,难保不会因怨恨而归附匈奴,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因此,汉朝庭没有答应楼兰人请求。答复来人:

“我们的大汉皇帝很喜欢你们的王子,不舍得送他回国继位。至于立谁你们就自己看着办,另立一个新王吧。”

没有办法,楼兰只好另立了一位新王。之后又分别挑选了两个楼兰王子,同时到汉朝和匈奴为人质,其中到匈奴去做人质的王子名叫安归。

可是新上台的楼兰王,没过多久也去世了,匈奴趁这个机会,抢先把安归送回去,扶上了王位。

汉朝派使者到楼兰,命令新任楼兰王来朝见汉武帝。已经过民新任楼兰王妻子对安归进行了挑拨,说:“之前先王派王子到汉朝没有回来,你为什么还要去中原呢?”。安归王无奈,回复汉使:“我刚上任国王,国内环境不安宁,后年我再去朝见天子。”

在这位匈奴女人的挑拨下,新楼兰王安归与汉朝的关系越走越远,转而彻底投靠了匈奴一边。

楼兰境内一个名叫白龙堆沙漠。这里气候非常恶劣,经常让人迷了方向而走失。汉朝的出使西域的使者,必须通过这个地方才前往西域各国,汉朝廷每次经过这里的时候,都会命令楼兰王国给这些使者专门提供向导和水。而这些大汉使者也是店大欺主,从没把楼兰向导当回事,常常虐待他们,并且不断地向楼兰提出了苛刻的需求。

楼兰人忍无可忍,就杀掉了这些汉使。于是楼兰与汉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恶化。由于当时通信也不是很发达。即使被杀掉几个汉使,远在中原的西汉王朝并不知道。然而祸起萧墙,安归的弟弟尉屠耆一直保持亲汉,看到楼兰变成了亲近匈奴而仇汉之后,很不爽,就逃到了汉朝,汉朝已经进入汉昭帝时代,把这些情况一五一十地汇报给大汉的汉昭帝。

汉昭帝一听,这还了得,就安排大将霍光处理这件事。

霍光接到圣旨之后,并没有派军队攻打,而是派傅介子去楼兰刺杀楼兰王。傅介子带着多名勇士,携带着金帛,称是奉大汉皇帝谕旨,给西域各国国王进行赏赐。当他们到了楼兰时候,楼兰王安归估计也是心里有鬼,并没有接见傅介子。傅介子一行人大张旗鼓来到楼兰西边边界进,让负责接待的官员给楼兰王带话:

“我们汉朝使臣拿着黄金、绸缎赏赐西域各个国家,如果楼兰王不来接受,那么我们直接去西域其他国家了,楼兰王可不要后悔!”

并把带来的金帛拿出来给那些人看。安归很快就得到了报告,到底是没有见过大钱,对所谓的赏赐起了贪念,竟然主动跑去面见傅介子。

傅介子在帐外设宴款待安归,一边饮酒,一边摆出黄金、绸缎,展示给安归一行人看。安归一看心花怒放,从而放松了警惕,一会便喝醉了。傅介子拉着安归说:

“告诉你一个秘密,这是大汉天子交待的,只能说给你一个人听。”

安归跟着傅介子走入帐内。被藏在帐中的两名武士一刀杀死,其他跟着安归来的楼兰官吏见状,都吓得作鸟兽散。

傅介子捕杀楼兰王安归之后,立即宣告:

“楼兰王有罪,辜负我大汉朝的信任,如今我把他杀了,在汉朝的王弟尉屠耆将被立为楼兰王。我大汉军队随后就到,看你们哪个敢乱来,就是自寻死路!”

立尉屠耆在大汉的帮助下立为楼兰王,同时把国名也进行了更改,改“楼兰”为“鄯善”,大汉王朝给尉屠耆刻了鄯善国王印,且把宫女送给鄯善做夫人。

鄯善王一想,在楼兰当王真不是好差事,两头受气不说,一不小心还有生命危险,便向汉昭帝说:“我在汉朝生活很久了,也不愿意回去了,况且先王还有儿子活着,而我势单力薄,如果回去早晚被人所杀。皇上可派大汉将军到楼兰的伊循城屯田,让我直接归汉,以便有个依靠。”。汉昭帝因此答应了他。

03从此,世上再无楼兰也!

因为历史上楼兰曾经多次侵犯过我们华夏大汉民族,也曾经做过我们的敌人。还有地域的典型性,所以,在侵犯我们华夏大汉民族的所有敌人中,它就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用“楼兰”来泛指侵扰唐代西北边疆的敌人,就很容易被人们认可。

汉唐时期,中原尚武,基本上没有文弱书生一说,在唐代的书生,从来不乏这种从军的豪情壮志。因此总是三尺剑在腰,心里总惦记投笔从戎,万里封侯,是很多唐代诗人特别是初盛唐诗人都梦想过的。

常出现在汉唐文人的诗词中,楼兰出现在豪迈壮观诗中,就不足为奇,而且逝去的楼兰,留给人们那么多的神秘感,楼兰文化、楼兰公主.....,让人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力。

十年一梦扬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

#楼兰古城#

1
查看完整版本: 唐代之后的文人,总把来犯之异族称之为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