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的治疗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读懂了雁门太守行真正的内涵,就读懂了
TUhjnbcbe - 2024/10/11 17:05:00
中科白癜风恢复美丽黄皮肤 http://nb.ifeng.com/a/20180612/6646918_0.shtml

《雁门太守行》虽然在中学课本中有所选录,但对其的解读过于浅显,虽符合中学生对于古典诗歌的认知,但其真正的内涵价值远不止如此。

李贺的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其诗歌的特色,还代表着盛唐、中唐到晚唐时期的诗风流变,体现的是当时文人的精神面貌。

《雁门太守行》:四个场景的跳跃叙事

《雁门太守行》这首诗歌延续了李贺一贯的风格,采用的是一种跳跃式的写法,每一联之间的关系都有些断层,但在内里却有相关性,仿佛各种画面拼接在一起,组成一组用以叙事的图集一般。

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一句讲述的是敌军围城的压抑状态,前半部分写气氛,后半部分写景象。一时间战场上的紧张氛围就此凸显,大战一触即发。

颔联: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这一联没有承接首联去写战争的激烈程度,而是直接描述了战后场景,没有胜败,双方休战。

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双方在打扫战场。

霜天之中,时不时响起的角声,为激战之后的时间里更显凄凉,而入夜之后,城下土壤依旧呈“紫色”,更是彰显了这场战争的惨烈。

土壤呈紫色,这是因为人血过多地浸染所致,比如长城就有一个别称,名为“紫塞”。

颈联: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这又是一重跳跃,前面写敌军压境,这句写自身反击。

在绝境之中,城中战士依然在寻觅战机,没有凭险据守,而是主动出城进攻,趁着敌军疲惫之时,前去劫营拔寨。

这一句有“易水”这一意象所形成的悲壮,也有其自身烘托出的紧张气氛,又一场大战在即。

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这一联在内容上和其他联没有承继关系,脱离对战争的具体描述,而是直写战士们的精神面貌。

即使在绝境之中,依然英勇作战,不惜战死,也要报答君恩。

这是全诗的升华部分,将一场战争背后所反映出的家国情怀彰显了出来。

可以看到,李贺的这首《雁门太守行》和他其他的作品一样,本身并不连贯,甚至转承都有些艰涩,但组合在一起却能形成一种独特的观感,有点像如今影视艺术当中“蒙太奇”的手法。

而它所选取的角度也比较特别,写战争却不直接写战斗的过程,而是以环境来烘托;写军事行动却不写结果,只将画面定格在一瞬间的状态。

这种技法所描写的其实并不是某一场特定的战役,而是为了写出战争状态下的氛围。

用具体的图像、实物等来写虚无的观感,这是李贺一贯的手法,像《李凭箜篌引》用各种神话写声音,《梦天》中以虚幻景物写沧桑变化等等。

这种手法的应用有着化无形为有形的力量,不像后世李煜、李清照写愁用“春水”、“舴艋舟”来表现,这是另一种方式,通过读者对于文字的感受来刻画氛围。

知人论世:李贺的诗歌在诗坛上有特殊的地位

李贺是一个神童,少有文名,在当时非常著名。七岁的时候写的诗歌就让韩愈这样的文坛大家称赞不已,十五岁时便名满京华。

这样的经历也让李贺有着远大的志向,但可惜的是,并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

那么,一般情况下,天才遭遇如此境况,诗歌中自然就会充满了“怀才不遇”的愤懑,李贺也不例外,他的诗歌中这样的情绪是主流。

李贺出身于没落的王室分支,名义上是皇亲国戚,但实际上并不能为他带来多大的帮助。

但是这样的身份能让他与一位古人产生些许的共鸣,那就是曹植。

曹植身为曹丕的兄弟,虽然有文才,一直想要为国建功,多次上表请求能有这样的机会,但不知道是真的因为夺嫡争储的往事,还是其才华之停留在文学之上,曹植一生也没有得到重用。

李贺身为没落的李唐皇室,虽然和曹植处境不同,但结果是相似的,所以李贺也曾经用这样的类比来表达自身的诉求:

蛾鬟醉眼拜诸宗,为谒皇孙请曹植。

其实李贺的诗歌和曹植真的非常像,无论是其中辛酸的经历,还是内蕴的精气神。

就像这首《雁门太守行》,肃杀、惨烈的战场之中,犹有报国的情怀在,和曹植即使深受猜忌也想建功立业的心情是很接近的。

这种特殊的环境就使得李贺在文学史上具有一种特殊的地位。

其作品中时不时流露出豪情壮志,这有盛唐的风韵;而其作品中对于社会环境的批判,又有着中唐时期固有的色彩。

身为李唐皇室,虽然不能因身份而享受特殊的照顾,但面对藩镇割据、宦官乱政等等景象,心中自然还是有不满的凄凉情绪,这也是为什么李贺诗中既有盛唐的气韵,又有中唐的批评。

他不满于时局的混乱,想要整顿乾坤。

而更为有价值的是,盛唐和中唐的特色又都带有那么一点颓唐的情绪,这是晚唐时期的风格。

《雁门太守行》中,战争本来就是惨烈的,即使有将士报国的豪情,但战场上的凄凉也得到了很形象的渲染,对于敌人的愤恨和己方将士的英勇实际上是一体两面的。

然而,这样的境况里,并没有像盛唐时期那种“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而是“提携玉龙为君死”的惨烈,实际上是一种颓唐。

以死报国固然壮烈,但因报国便不得不死,这才是一种绝望的情绪。

这种颓唐的情绪在晚唐时期很常见,李贺是这种风格的先行者。

所以,李贺的成就不仅仅在于诗歌的“鬼才”,更是因为其在诗坛上特殊的地位,连接盛唐、中唐和晚唐的纽带。

杜甫对后世的影响为何会超过李白?主要原因在于外部环境的不同

1
查看完整版本: 读懂了雁门太守行真正的内涵,就读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