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的治疗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杜甫24岁作这首诗,气骨峥嵘,体势雄浑,
TUhjnbcbe - 2024/10/11 16:52:00

“诗圣”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作品多反映民间疾苦和重大历史事件,被称为“诗史”。

中国人印象里,杜甫一直是穷困潦倒、忧国忧民的形象。但其实很少有人知道,杜甫也有狂放不羁、豪气干云的一面。

最经典的杜甫形象(蒋兆和先生作)

青少年时期的杜甫是个“官二代”、“富二代”。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是北方的大士族,家族世代为官。

杜甫的父亲杜闲官不大,但数代积累,家产颇丰,这为杜甫后来的读书、漫游提供了非常良好的条件。

20岁,杜甫决定走出家门,漫游四海。

古代的读书人,尤其是盛唐的知识分子,他们可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读书之外,他们非常热衷“行万里路”。一来扩充眼界,丰富阅历,更主要是攀龙附凤,希望有达官贵人赏识并举荐他们。

李白就曾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写自己“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馀万”。杜甫亦如此。

连环画-李杜同游

20岁至34岁,潇洒多金的青年杜甫一直过着豪放不羁的日子。他晚年写的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壮游》长诗中这样说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成语“裘马清狂”即脱胎于此首,意思是:生活富裕,放逸不羁。

《望岳》这首诗就是24岁的杜甫在漫游途中所作。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五岳独尊-泰山

望岳,望的是五岳之首,东岳泰山。

首句“岱宗夫如何”。“岱”是泰山的别称,泰山是五岳之宗,所以称“岱宗”,“夫”读(fú),语气词,“啊”的意思。头一次见到神往已久的名山,诗人内心的激动喜悦之情按捺不住,化为一声惊叹:巍峨泰山啊,你到底是怎样的呢?

“齐鲁青未了”!遥遥观望泰山,诗人给出自己的答案。走出齐鲁大地,我依然能看见泰山那青青的峰顶。什么意思?诗人没有直说泰山的雄伟挺拔,而是别出心裁地用侧面描写,以青翠绵延之广来也烘托山峰之高。

登泰山而小天下

走近端详,诗人先看到“造化钟神秀”。大自然对泰山真是情有独钟啊:嶙峋险峻的山石,秀美端庄的松树,各种美景都汇聚于此。

诗人又看到“阴阳割昏晓”。山南山北(山南水北为“阳”),居然被泰山分隔出清晨和黄昏——泰山是有多高呀,几乎遮天蔽日!此一联,极写泰山之风景秀美,雄奇高峻。

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挺然屹立傲苍穹

细望泰山,“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山中层层白云,心神也为之荡漾;翩翩归鸟,飞入眼帘。“决眦(zì)”二字尤其精彩,“眦”是眼角,“决眦”指眼角(几乎)要裂开。为何眼角开裂?这是由于诗人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泰山的景色实在是太迷人!

全诗最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人由望岳生出登岳的想法。“会当”是唐人口语,意思是“一定要”(此处和太白“天生我材必有用”之“必有”有异曲同工之感)。终有一天,我,杜甫,定要登上这泰山绝顶,豪情满怀,俯瞰群山,笑傲江湖!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旁观笑我太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南宋刘克庄《一剪梅》词)

人不疏狂枉少年!

这是年轻杜甫的第一次发声,气骨峥嵘,体势雄浑,豪气万丈,后无来者!

这也是杜甫少有的一次朝气蓬勃,豪情壮志。

此后,世上只有老杜,只有我们印象中的“艰难苦恨繁霜鬓”,“归来倚杖自叹息”。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那杜甫到底有没有“凌绝顶而览众山小”?

有!

两百多年后,“诗圣”名号叫响,直到今天。

1
查看完整版本: 杜甫24岁作这首诗,气骨峥嵘,体势雄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