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李白是酒中仙,却少人知杜甫也是杯中圣!
《醉歌行》曰:“酒尽沙头双玉瓶,众宾皆醉我独醒。”
01求仕
杜甫一生志向远大,“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自视才高,“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两次进士不中,他并未怀疑自己的才学,“旧穿杨叶真自知,暂蹶霜蹄未为失。”,只是对这种考试多少死了心。
“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便开始结交名流,走上层路线,“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十多年求仕,几无所获,终以上《大礼赋》得玄宗赏识,但这种没有正规文凭(进士出身)是不大可能获取要职的,他被授西河尉。
对于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杜甫来说,那里瞧得上这种小吏,称不就职。不久改授右卫率府兵曹参军。
四十多岁的杜甫此刻身无分文,只得就任这个在他眼中的无用之职,“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
天宝十四年(年),安史之乱暴发,长安陷落!
肃宗在灵武称帝,广招天下英才。
杜甫赶去投奔,却于途中被贼军捉获押回长安,后因官职小无人理睬得以逃脱,终赶赴灵武。得文友时任宰相的房琯介绍给唐肃宗,授左拾遗之职,这是个谏官,职级虽低,但能在天子身边,杜甫还是较为满意的。
哪知,很快肃宗皇帝就和房琯产生了矛盾!
房琯被贬官。而杜甫上书为房琯申辩,惹得肃宗大怒,将杜甫送三司推问,后幸得其他官员相救,杜甫被逐出朝堂,贬作华州司功。
这个整日”簿书何急来相仍“的刀笔小吏工作让他”束带发狂欲大叫“。
理想渐趋破灭,“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渐生退归江湖之心。
终日只能是“沉饮聊自遣,放歌破愁绝”。
微薄的薪水喝了酒,哪还有钱养家。杜甫的小儿子竟饿死在家中了,“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也正是在这次省亲途中,他亲眼见了兵乱下百姓的离散与伤痛和官吏的强横与腐败,挥笔写就了名垂诗史的《三吏》与《三别》,并由此决意辞官另做生计。
02入川
关中残破,无法生存。已作布衣的杜甫只得入川避难。
在亲友的帮助下,成都草堂建成了,一家总算安定下来。
不久,他拜谒了一代名相诸葛亮的武侯祠,写下了名传千古的《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痛诸葛亮功业未成,更是哭自己一生不遇!
杜甫在成都多得节度西川的严武相助,酒宴相邀、多有唱和。
严武邀他做幕府参谋,但杜甫此时已经五十岁了,“白头趋幕府,深觉负平生!”婉拒了。
深居草堂,“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让杜甫心情好了很多。“花径未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朋友来了虽没好酒,随便喝点自家酿吃点家常菜也可,”盘飱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有旧醅。“
有时也实在无聊,便和邻居老汉隔墙举杯,”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成都自古繁华地,川中人多慕斯文。“走寻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可惜欢娱地,都非少壮时。宽心应是酒,遣性莫过诗。”(《可惜》)“百年浑得醉,一月不梳头。”(《屏迹》)这酒喝得,那简直是昏天黑地!
广德元年(年)安史之乱的战火扑灭,杜甫欣喜若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做好了离开成都回家乡的打算了。
但很快西边的战火又燃起来了,吐蕃又来进犯,长安再次沦陷。而此次战火更是烧到了川西松州(四川松藩),心忧家国的杜甫酒喝得也不太痛快了,“请公临深莫相违,回船罢酒上马归。”(《陪王侍御同登东山最高顶、宴姚通泉、晚携酒泛江》)
期间严武调作他任,接替严武镇川的高适也是杜甫的诗友,但他对敌毫无办法。朝廷只得派严武二次入川取代高适平乱。
严武再次邀杜甫做幕府参谋,杜甫深感其诚,答应充其幕僚,任检校工部员外郎。
严武很有本领,“殊方又喜故人来,重镇还须济世才。”(《奉待严大夫》)杜甫对此深信不疑,“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登楼》)。
严武果然不凡,很快就大破吐蕃于当狗城(四川理番县)。
03不欢而散
吐蕃之乱平定后不久,杜甫又向严武辞别准备离川返乡,这让一直善待他的严武很是不高兴,别时也拒不相见。
回到草堂的杜甫只好写了首告别诗《弊庐遣兴,奉寄严公》,“把酒宜深酌,题诗好细论。府中瞻暇日,江上忆词源。“回顾了与严武一起饮酒和诗的快乐时光,“迹忝朝廷旧,情依节制尊。”是说自己得严公的恩情能为朝廷效力。“还思长者辙,恐避席为门。”这是两人不能再相见的思念和感慨!
04夔州吊古
离开成都的杜甫,一路顺江而下,到了三峡夔州,杜甫在此地停留下来,一为养病,一为吊古,因为这里有白帝城、有八阵图、有永安宫、有昭君村、有宋玉宅…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此诗比《蜀相》感情更深一层,对诸葛亮给予了最高的评价,当然也是作为杜甫自已不能出将入相、一生宏图未展的深切寄托!他一生都爱诸葛亮,其实就是爱他自己,可惜没有得遇刘备这样的明君,“惨淡风云会,乘时各有人。”(《谒先主庙》)
杜甫因夔州都督柏茂林善待,在此地住了竟将近两年。
其间写就了千古律诗《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话是这样说,酒杯终究是停不下来的!
05犹是少年
在夔州别驾元持的酒宴上,他见到了舞剑助酒的公孙大娘女弟子,写下了《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他年轻时也曾习剑,想起年少轻狂时,再看如今垂垂老朽,如何不感慨“五十年间似反掌”!
在柏茂林的酒会上,他更是老夫大发少年狂,有《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诗为证:
甫也诸侯老宾客,罢酒酣歌拓金戟。
骑马忽忆少年时,散蹄迸落瞿塘石。
白帝城门水云外,低身直下八千尺。
粉堞电转紫游缰,东得平冈出天壁。
江村野堂争入眼,垂鞭亸鞚凌紫陌,
向来皓首惊万人,自倚红颜能骑射。
安知决臆追风足,朱汗骖驔犹喷玉。
不虞一蹶终损伤,人生快意多所辱。
职当忧戚伏衾枕,况乃迟暮加烦促。
明知来问腆我颜,杖藜强起依僮仆。
语尽还成开口笑,提携别扫清溪曲。
酒肉如山又一时,初筵哀丝动豪竹。
共指西日不相贷,喧呼且覆杯中渌。
何必走马来为问,君不见嵇康养生遭杀戮。
这首诗恰成为了杜甫一生争强好胜不愿枉此一生的最后悲歌!
一个半百老人,趁了酒兴,跨上骏马,手持长戟,仿佛回到了少年之时,策马扬蹄,直冲而下八千尺!
旁人看得呆了!他却豪情万丈,“向来皓首惊万人,自倚红颜能骑射。”
结果自然是“不虞一蹶终损伤,人生快意多所辱。”从马上摔了下来,伤得可不轻。但他仍是不服输,“明知来问腆我颜,杖藜强起依僮仆。”自已强颜欢笑,在僮仆的搀扶下还席就座,“酒肉如山又一时”,”喧呼且覆杯中渌。”又开始划拳打马了。
这个恃才傲物的杜老头,至死都是这副德性!
回看他壮年时在长安写就的《醉歌行》有“旧穿杨叶真自知,暂蹶霜蹄未为失!”
而这次暮年的他竟在白帝城真的蹶了蹄,“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赠卫八处士》)内心真是百感交集!
06不归路
说出“何必走马来相问”这样的话来,恰隐含了他性格中与人隔阂的真实情由:容易看轻别人,却最怕别人看轻自己!当是他政治失意的部分原因,最终呈现给帮助他的人就是“高不成、低不就”这样尴尬境地!
杜甫离开夔州时又是和成都别严武的情况相似,柏茂林对他其实很是款待,但他内心可能是看不起这样的武人,或许是明明受着别人的帮助却又生怕别人说他得人施舍!总之,离开时,双方都不是很高兴!
杜甫离开夔州后再无醉酒高歌之时,一路拖着病体急于还乡,辗转岳阳,途中遇上洪水,被困船中,饥饿贫病,没了酒肉、没了诗兴,一代诗圣竟死于小舟中,终年五十九岁!
“归路从此迷,涕尽湘江岸!”(《逃难》)正是他一生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