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把烤好的牛肉分给部下,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一梦醒来,可惜已是白发人!
一、主旨与赏析
主旨:这首词追忆了作者当年在军营中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他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他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
赏析:“赋壮词”,就是写雄壮风格的词,故作豪言壮语。这首词处处扣着“壮词”来写,开篇即言“醉里挑灯看剑”,可请壮怀激烈。接着主要写战场上的情景:号角连营,分炙、奏乐、点兵,马快、弦鸣。这些情景再现,既是词人曾经驰骋沙场的回忆,也是他渴望回到战场的心声,可谓豪情万丈。词的结尾,放言“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是快人快语。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感叹“老之将至”,也暗指壮志难酬,这给“壮词”更增加了慷慨悲凉的色彩。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作者骑着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的战马,猛力拉满霹雳作响的雕弓。马快弦急说明战斗的激烈和顺利。
“可怜白发生”,这五个字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另一方面感慨自己已年近半百,两鬓染霜,还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这一句也是壮语,只是它已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
这首词上下两片共十句,前九句每句咏一事,节奏紧凑,写声绘色,形象鲜丽、生动。最后结句戛然而止,但却遗音绕梁,余味无穷。
二、作者简介创作背景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创作背景:
辛弃疾21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公元年,辛弃疾与陈亮在铅山瓢泉会见,即第二次“鹅湖之会”。此词当作于这次会见分别之后
三、典故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八百里分麾下炙:意思是,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享用。八百里,指牛。《世说新语·汰侈》载: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驳”。王济与之比射,以此牛为赌物,恺输,杀牛作炙。麾下,军旗下面,指部下。炙,烤肉。的卢:的卢,额部有白色斑点的马。《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载:刘备在荆州遇险,他所骑的的卢马“一踊三丈”,驮他脱险
[情感]抒发了词人决心杀敌卫国的思想感情。
四、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扭转/纽带粗犷/旷日持久哽咽/狼吞虎咽B.白洲/濒临骁勇/百折不挠竣工/崇山峻岭C.麾下/旗靡绰号/绰绰有余称赞/称心如意D.右擎苍/风掣红旗脉络/斜晖脉脉蚱蜢/舴艋
2.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典故的是()
A.燕然未勒归无计B.沙场秋点兵C.亲射虎,看孙郎D.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3.下面各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B.老夫聊发/少年狂C.八百里/分麾下炙D.俗子朋匈襟/谁/识我
4.对《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词题为“壮词”,“壮”在于形象地描绘了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气、壮阔的战斗生活,道出了英雄渴望杀敌报国的一片壮心。B.“八百里”出自《世说新语》,用典贴切,描绘了秋天沙场点兵场面的辽阔、宏大与苍凉,烘托出一幅肃杀、庄严的战争画面。C.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与之前的梦境形成鲜明对比,情感由雄壮变得悲壮,词人壮志未酬的抑郁和悲愤跃然纸上。D.全词虚实结合,首尾写实,“梦回吹角连营”一句即写梦境,激情直泻,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常规写法,凸显艺术上的独创。
5.选出下列加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
A.新开的校园书店货架上各种教辅用书,文学名著济济一堂,品类齐全,货美价廉。B.为了弘扬社会正气,最近报纸上连篇累牍地刊登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先进事迹。C.辽宁舰的横空出世,标志着中国百年航母梦想初步实现,但该舰要真正形成战斗力依然任重道远。D.对于学习上的小问题,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6.下列句中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一个人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学习的不求甚解和勤奋与否。B.他的这一番话说得大家脸上黯然失色。C.同学们来到浙东大峡谷,在大自然中尽情享受天伦之乐。D.小明学习成绩很好,而且好为人师,所以总是受到同学们的赞扬。
7.辛弃疾(—),字幼安,号________,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________词人,________派代表词人,与苏轼齐名,世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________”。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死后追赠少师,谥号“________”。辛弃疾现存词多首,强烈的________思想和________精神是他词作的基本思想内容。他的作品集有《________》。著名词作有《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
8.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燕然未勒归无计________②老夫聊发少年狂________
③鬓微霜________④会挽雕弓如满月________
⑤八百里分麾下炙________⑥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
⑦沙场秋点兵________⑧秋容如拭________
⑨殊未屑________⑩男儿列________
9.《破阵子》中描写梦中情景的词句是从________到________。
10.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________”。
11.《破阵子》一词表达了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但最后却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慨叹,这是为什么?
10.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11.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1.D
2.B
3.C
4.B
5.C
6.B
7.稼轩;爱国;豪放;济南二安;忠敏;爱国主义;战斗;稼轩长短句
8.刻石记功;暂且,姑且;稍白;定将;烤肉;了结;战场;擦;很,甚;属类,范围
9.梦回吹角连营;赢得生前身后名
10.可怜
11.作者一生坚决主张抗金,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甚至在梦中都念念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腐朽无能,他的理想难以实现。当他看到自己鬓边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心中不由涌起壮志难酬的悲情。
12.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13.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五、赏析题
1、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回答下列问题。
(1)最后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谈谈你的理解。
(2)《破阵子》一词中描写将士酒足饭饱后列队布阵场面和描写残酷战斗气氛的语句分别是什么?
(1)抒发了作者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也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2)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1)此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解答此题,应联系作者写作此词时的经历和心情,结合具体词句,进行分析。最后一句讲述的是作者完成使命,博得美名,却已白发斑斑,表达了其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2)此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沙场秋点兵”一句讲的正是将士们分吃完烤熟的牛肉,军中鼓乐弹奏着悲壮粗犷的战歌,开始了检阅军队的场景。而“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写战马之快和弓箭之响,从视觉、听觉两个方面,概括地再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侧面烘托了出征战士冲锋陷阵、勇猛无比的英雄形象。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辛弃疾写给志同道合的朋友陈同甫的,“壮词”即豪放之词。
B.这首词上下两片共十句,节奏紧凑,写声绘色,形象生动。
C.上片实写军旅生活。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
D.下片一、二句写马快弦急,战斗激烈,从侧面衬托了人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从气氛上向人们预示着战事的胜利。
(2)诗多偶句,词则有奇句。以奇句作结往往能起到一种突出点化的作用。请赏析这首词的最后一句。
(1)C
(2)结语只有五个字“可怜白发生”,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另一方面感慨自己年事已高,壮志未遂。现实与上文的梦境形成鲜明对照,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
(1)本题考查诗句赏析。结合“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可知,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这些都是作者的回忆,是虚写,不是实写,故C错误,选C。
(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1)翻译:可怜白发丛生。(2)赏析。这一句由想象回到现实,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想象中杀敌报国,功成名就,现实却是壮志未酬,身老发白,感慨自己年事已高,壮志未遂。感情由雄壮到悲壮,现实和梦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3)感情。进而表达恶劣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和愤慨。
3、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和《书愤(其一)》,完成下面小题。
书愤(其一)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①,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②。
塞上长城③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释:①[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
②[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宋高宗绍兴年()冬,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企图从瓜洲渡江南下攻建康(今南京),被宋军击退第二年,宋将吴璘从西北前线出击,收复了大散关。楼船,高大的战船。瓜洲,在今江苏邗江南大运河入江处,为江防要地。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军事重地。
③[塞上长城]比喻守边御敌的将领。
(1)上面这两首诗分别用“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诗句,所表达的辛弃疾与陆游的共同愿望是;①;“②”和“③”两句又写出他们年华已逝却功业未成的伤感和愤懑。
(2)两首诗对战争场景的描写都堪称妙笔、请从画线诗句中任选一处,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写场景的。
(1)①抗敌报国,统一河山②可怜白发生③镜中衰鬓已先斑
(2)答案示例1:诗句运用“的卢”典故,以及“弓如霹雳”的比喻,写出了将军铁骑飞奔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的战斗场景,让人仿佛看到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敌人纷纷落马、狼狈溃退的战斗画面。
答案示例2:诗句运用典型意象组合的方式,将“楼船”与“夜雪”、“铁马”“秋风”分别组合在一起,描绘出瓜洲渡水战与大散关陆战特点突出、意境开阔、场面壮盛的战场画卷。
(1)本题考查内容分析。1)结合“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翻译: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的美名。可知“君王天下事”指统一国家的大业,此特指恢复中原事。结合“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译文: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可知这里作者是以诸葛亮自比,借此表明心迹:想要收复失地,完成统一大业。故共同愿望:抗敌报国,统一河山。2)结合“年华已逝却功业未成的伤感和愤懑”可知,找到既写年华流逝、又表现功业未成的痛苦的句子。辛弃疾的词“可怜白发生!”,感叹自己白发满头,但是功业未成。陆游的诗“镜中衰鬓已先斑”,描绘了白头的自己,同时“先”字暗示了白头在功业成就之前。故这两个空分别是:②可怜白发生;③镜中衰鬓已先斑。
(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1)翻译诗句。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手法。“的卢马”是一种烈性快马,由此联想到刘备的故事,引用典故。“弓如霹雳弦惊”运用比喻修辞,把弓箭离弦的气势比成惊雷,生动写出了弓箭速度之快。效果。典故和比喻修辞生动的写出了战场战斗的激烈,展现了战斗场面的宏大。2)翻译诗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这两句写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事,也概括诗人过去游踪所至。“楼船”与“夜雪”,“铁马”与“秋风”,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展现了盛大的战斗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