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的治疗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静默居家的日子里,最好听的声音,就是茶炉
TUhjnbcbe - 2024/9/15 17:01:00

小雪节气过后,气温骤降。

鲁西南小城宁阳县北风刺骨,宽敞的街道两侧,除了被环卫工人扫起的一堆堆落叶,再没有一人一车。

宁阳,在经历着一场人类与疫情的博弈。

虽然,宁阳曾经因疫情防控严而久,受到当地和外地人的诟病。尽管如此,在肆虐的疫情面前,宁阳仍未幸免。

看着一组组确诊病例的数字,看着一个个高风险区的划定,心中如同吹进凛冽的北风,寒冷且噎人。只有响应居家不外出的号召,权作草民为战胜疫情做出的贡献。

于是,蜗居在温暖如春的屋子里与冬天同行,耐心倾听疫情灭失的声音。

把室内的光阴,把一颗心安放在一壶茶,一锅汤中,窗外飘着片片雪花,窗户蒙上一层雾气。透过日月的缝隙,思绪飞出窗外。

三十年前,你我都还年轻。

没到这样的季节,最好的消遣就是约三五个好友,凑阵来一场简陋的酒局。

年轻人喝得面红耳赤,豪情万丈,然后在冬夜的寒风中做鸟兽散。

经年的大话早已忘却,曾经的酒友也散落天涯,而今面对这寂寂寒夜,只一壶酽酽的热茶,便是对自己最好的慰藉。

那时冬事,喝茶聊天就是打发光阴。茶舍里是用炭火取暖,炭火的暖与空调不同,我总觉得炭火的暖就像是母亲手下缝制的棉被,持久而温厚。

老白茶是用炭火在小炉上慢慢煮的,喝茶的人不急,煮茶的人有着静气。光阴静了,心思透明。有多的时间来认真品一壶茶的滋味,留一段空白用来思考。

我亦是那个在冬日备一壶好茶的人,与冬日同饮。浅酌,慢品,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汤色浓时,再与人叙写旧时。茶汤是浓郁的,前尘往事俱如烟云,从一杯茶中蒸腾。

煮一壶茶,话一地冬。泥中有火,火中有光。我们把它移植在心间,顿时心胸敞亮。“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此间,一切都被宽恕。

时光在一杯茶,一锅汤中缓慢地流动。生活的苍白与绚烂,都是一时的。能够打动我们内心的,往往是日常中的相守。

茶中有情,汤中有爱。生命中,有你来过,就是慈悲。

许浑在诗中说:“春桥悬酒幔,夜栅集茶樯”。在中国人的眼里,酒与茶,似乎总是相依相伴,也总是被人拿来比较。

将茶与酒类比,其实也很正常。酒是火做的水,茶是土做的水,相差再远,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但茶盅与酒碗蕴含的情趣和风韵,却大不相同。热肠如沸,茶不胜酒,幽韵如云,酒不胜茶。甚至也有人说,茶酒就像生活的正反面,主宰着世人的沉醉与清醒。

酒的妙处,在于豪气,在于心情。

杜甫诗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王勃写《滕王阁序》,先磨墨数升,继而酣饮,然后拉起被子蒙头而睡。醒来后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借得灵机,写下了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挥而就,不改一字。

古人上战场或者赴刑场,都要喝一大碗的酒,前曰壮行酒,后曰断头酒。《红高粱》里,那些草莽英雄唱道:“喝了这碗酒啊,一人敢走青杀口。”

这样的酒话,壮则壮矣,但对于一个见惯世情的知命之人而言,不仅生不起大无畏的万丈豪情,反而感觉有点不着四六,日渐厌倦了。

而那位被称为“谪仙人”的李白,最终也醉死于宣城(《旧唐书》)。

茶的妙处,在于闲适,在于心境。

尤其人过中年,最看重的就是这个心境。古人说,诗书可以自娱,闲居足以养气,人过中年,方晓得做人不能太过功利。物欲之外,还必须追求超然物外的安和之境,作为你生命旅途中的慰藉。

冯可宾总结出品茶十三宜:“无事、佳客、幽坐、吟咏、挥翰、徜徉、睡起、宿醒、清供、精舍、会心、赏览、文童”,对茶品本身,反而没太苛刻的要求。似乎只有好的环境和心境,便能品到最好的茶水。

茶以人少为贵。到底要少到几位,才称得上这个贵呢?

陈继儒说:“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品茶的最高境界是独饮,其次是二三知交。酒是满堂欢聚,茶是窗前独坐,只适合散淡不宜群聚。

为知己泡茶,为所爱煮茶。被爱是一种幸福,付出爱是一种快乐。在冬日,最好听的声音,是茶炉里冒出的咕嘟声。

一泡水,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往往,一人独饮三泡,便觉暖香顺足而上,直冲天灵。此时,就会不由自主地撂窗外望。

背后是咕嘟咕嘟的煮茶声,窗外,隐隐传来一遍一遍轮番播放宣传疫情防控的喇叭声,那是一个街头小商贩们惯用的小喇叭。

朋友圈刷到一则小视频,那是一句叹息声: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是自言自语,是自我安慰,也是大家共同的期待!

有时间刷视频,有时间玩自拍,还不如静下来,煮一壶白茶,不图喝茶,只图听一听那咕嘟咕嘟的煮茶声。

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既然仅凭一己之力改变不了这个事实,那就品着茶香,静观事态变迁。

我的宁阳,还是如此安详。

1
查看完整版本: 静默居家的日子里,最好听的声音,就是茶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