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的治疗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岳飞抗金,为何是踏破西夏的贺兰山从满江
TUhjnbcbe - 2024/9/13 17:38:00

岳飞是著名的民族英雄,一首《满江红》说尽人生壮志未酬和缺憾。这首词几乎所有中国人都能哼几句,满腔热血,气势如虹。但有一点,北宋的边疆并没有到宁夏,自始至终未曾踏足贺兰山,更不要说偏安一隅的南宋,且贺兰山一带属西夏,后被蒙古攻破,并不属于金的国土,金灭辽后,也没有占领贺兰山。抗金名将为何要踏破并不属于金的贺兰山缺呢?

北宋初期,西夏经常侵犯北宋,曾集兵与延州(今延安)城下,后范仲淹和韩琦驻守延州,带来几十年的和平,如果范仲淹有“踏破贺兰山缺”的豪情壮志,倒是非常正常。然而金国占据华北和东北一带,在南宋的北边,和贺兰山没半毛钱关系,是不是岳飞地理没学好,方向搞错了?先看看原词: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词有两个重点,第一是“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表面意思是三十年来的奋斗,变成了尘与土,纵横千里,只有白云明月相伴。更重要的是表达抗金过程的艰辛,风光的功名是一身尘土得来,日夜征战从来没有安稳睡过一觉,但从来没有抱怨,没有悔恨,而是希望夜以继日,早日收复中原。

接下来“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才是岳飞这首词所要表达的思想,这需先看一个历史人物。东汉时期,耿恭等将领打败车师(西域部落国名),将车师纳入版图,屯兵金蒲城(今新疆奇台西北)。第二年(公元75年),北匈奴率二万骑兵攻打车师,耿恭派兵三百前往救援,途中遭遇北匈奴军,寡不敌众,全军覆没。

北匈奴打败车师后,继而攻打金蒲城,城中兵力极少,耿恭亲自登城与匈奴交战,用毒箭击杀匈奴,正值狂风暴雨,耿恭乘雨攻打北匈奴,大败北匈奴,金蒲城解围。

同年,北匈奴再次攻打汉军,耿恭撤至有河流固守的疏勒城,但周边汉军已全军覆没,仅剩耿恭一部,人数极少,北匈奴知道耿恭已粮草耗尽,身陷绝境,定要让他投降,便派使者去招降耿恭说:“你如果投降,单于就封你做白屋王,给你女子为妻。”耿恭引诱使者登城,亲手将他杀死,在城头用火炙烤北匈奴使者,当作军粮。北匈奴单于大为愤怒,又增派援兵围困耿恭,但仍不能攻破城池。

后东汉派张掖、酒泉、敦煌、鄯善四郡援军出发,打败北匈奴,发现各据点的汉军均已壮烈牺牲,无一生还,便认为更远的耿恭也肯定已经牺牲,准备回师。但耿恭曾经的一名军吏范羌坚持带兵二千前往救援,一路踏着一丈多深的积雪战胜困难赶到疏勒城。赶到时,发现全城只有耿恭等26人坚持顽强守城,大家见面后,互相拥抱,痛哭流涕,于是耿恭和援军一起边战边撤退,在回来的路上又不断有人去世,到玉门关时只剩下13人。这十三人衣衫褴褛,鞋履洞穿,面容憔悴,形销骨立,但其气概豪情震烁后人。

清末左宗棠收复新疆后,在喀什盖了座耿恭祠,应是英雄惜英雄,死且不朽。这座耿恭祠现在是喀什的著名景点。

岳飞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即化用这个典故。从中可以看出,岳飞的志向并不仅仅是灭金,恢复中原,而是西出贺兰山,收复河西走廊,打通丝绸之路,收回汉唐西域故土,重振华夏雄风。这才是岳飞壮志,可惜他有生之年没能实现,但不影响他伟大光辉的一生!

而今,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西域已越来越繁华,丝绸之路不断绽放耀眼光芒,在“一带一路”的引领下,人们过上了更加幸福的生活,先人看到今天的美好局面,应该可以安息了。

向伟大的先人们致敬!

1
查看完整版本: 岳飞抗金,为何是踏破西夏的贺兰山从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