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国人的每一种心境几乎都在诗歌里被反复地吟诵。
从先秦时期的《诗经》到古典小说的巅峰《红楼梦》。
每一种心境几乎都有多样的表达方式,爱情的主题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后来的“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反复吟唱的都是潜藏在灵魂深处的美好情感。
在浩如烟海的诗歌海洋中,我们随便撷取一朵浪花,都会发现一首首耳熟能详的诗作,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
《蒹葭》,《春江花月夜》、《终南别业》……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鬼李贺……
还有一些并非专职写诗的人,也留下几首不朽的名篇,他们的脚下是不世出的功业,胸中是万丈的豪情。
笔下的文字自是带着一股江河的澎湃感。比之一般的诗人,往往这样的诗作更能激起人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
01刘邦是两首诗作
汉高祖刘邦,奠定了大汉江山四百年基业的人物,从泗水亭长一路征战,在人生的句点出坐上九五之尊的宝座。
他用自己的一生告诉后人,年轻时应该多吹吹牛皮,万一实现了呢?
《史记》记载汉高祖刘邦在壮年时期亲眼目睹过秦始皇的仪仗队,其声势之浩大,排场之奢华,平生未曾遇见。
于是情不自禁发出一句感叹:“大丈夫当如此也!”
每每读到这样的文字,内心深处都会翻涌其民国才女张爱玲说过的一句话:“呵!出名要趁早!”
奈何多少人终其一生也只能是落得这样的结局: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袍未曾开。
因此很多落魄穷酸的文人才喜欢阅读史书,在王侯将相的往事中填补终身不仕的遗憾。
的确,这些人的生平,以及他们的诗句的确拥有这样的力量。
汉高祖平生留下的诗篇只有两首,第一首写于他成功平定英布叛乱之后,此时的他坐拥着大汉的无限江山。
在返回京都长安城的路途中,他经过了故乡沛县,想起四十岁以前的光阴,此时的他地位不同于往日,故交零落。
为重温昔日的美好年华,他在故乡召集乡邻纵酒享乐,在宴饮的高峰时刻,他写下了《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一个帝王在功成名就之后的自白莫过于此,不过此时的他内心还有一些未了的心愿。
太子刘盈软弱无比,难堪大任,他最喜欢的当是戚夫人生下的赵王刘如意,常常将其放到自己的膝盖上进行亲切的互动。
还有北部边疆的匈奴问题也是悬而未决。
他决定为大汉选择一位合适的继承人,让刘家江山千秋万代传承下去。
返回长安城之后,戚夫人找打他,再一次提出自己将何去何从的问题,刘邦明确指出赵王刘如意会是大汉王朝的第二任国君。
戚夫人露出满意的微笑。
只是她远非吕雉的对手,吕雉是从苦难的烈焰中淬炼而出的政治家,他深知政治的漩涡中,有时候当权者本身也必须考虑大局的稳定。
她找到了帝王师,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刘邦之所以能够定鼎天下,他在战略布局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张良起初的表示是不敢参与皇帝的家事,这是明哲保身的智慧之举,找到吕雉以性命相威胁,张良才缓缓说出四个字:商山四皓!
商山四皓为谁?商山四皓为秦朝末年有名的隐士,他们仰慕商代末年时期伯夷叔齐的美誉,故而在他们将他们隐居过的山称之为商山。
加之四人年华已老,须发皆白,故而用“皓”来表示,皓即是白的意思。
吕雉是聪明之人,他立刻明白张良的言外之意。
当年刘邦三番五次派人去请四人隐士出山,他们都以年迈无用为理由,选择拒绝。
太子若能选择此四人为股肱之臣,刘邦即使妄图撼动其地位,也是难上加难。
毕竟他们四人的身后站着天下的读书人,读书人心目中的皇帝就是刘盈,这也是自古以来王位的传承方式,嫡长子继承制。
刘邦还不知道已经发生的一切,等到再次看到太子的时候,发现太子的身旁多出四位仙风道骨的老者。
他问身旁的近臣:“他们是什么人?”
近臣告诉他四个字:“商山四皓。”
刘邦仰天长叹,返回戚夫人的寝宫,告诉她一切都已成为定局,于是提笔写下人生的第二首诗歌: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戚夫人的杏眼中流出两行清泪,他明白自己的儿子将终身与皇位无缘,但是她还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也将十分凄惨。
她将会被吕后处以各种刑罚,变成一具“人彘”。
她只是隐约感觉到自己的命运将会被改写,以无比悲哀的心情为大王的诗篇谱出曲子。
她跳着,他唱着,这一幕成了两个人最后的悲歌。
02乾隆的诗作
汉高祖的这两首诗歌都是名垂千古的佳篇,数目虽少,却能流传千古。
反观清朝时期的一位皇帝——乾隆,此人一生留下的诗篇为中国古人之最,数量堪与《全唐诗》媲比。
遗憾的是两万余首诗歌中竟然没有一首能称得上好诗,钱钟书先生评价得极妙。
他说:“清高宗的诗,兼备酸臭与腐朽,读之令人做呕。”
武侠小说的创作者金庸先生也说:“乾隆的诗歌之所以令人难以理解,不是因为渊博,而是因为全凭杜撰。”
网上流传的被选入小学课本的诗歌:一片两片三四片……
这首不是他的诗歌,而是扬州八怪郑板桥的诗歌,因此他的诗歌没有一首入得了大家的法眼。
不信你们可以自我品味一下:
远看城墙锯锯齿,近看城墙齿锯锯。
有朝一日掉过来,上面不锯下面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