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家长在微博上问我,给宝宝补充维生素A+D和维生素D有什么区别?维生素D要补到多久?除了补维生素D,还要补钙吗?宝宝一般补鱼油和补钙到多大呢?宝宝到了两三岁,好多妈妈已经不给宝宝补这些东西了,为什么呢?
国外专业儿科医生通常不推荐婴幼儿额外补钙
要回答上述问题,先说明三件事:第一,国内儿科医生推荐宝宝们常规补充的不是“鱼油”而是“鱼肝油”,“鱼油”是指DHA之类的补充剂,是不作为常规的补充剂来推荐的。“鱼肝油”是指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合剂(如伊可新等)。第二,欧美等国儿科医生推荐宝宝们常规补充的是维生素D,他们不推荐补充维生素A,因为他们认为维生素A摄入过多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以及肝损伤的风险。第三,由于婴幼儿的主要食物是母乳等乳制品,饮食中所含的钙量已经足够,因此国外儿科医生通常不推荐婴幼儿额外补钙。
从上述事实可以看出,国内外的儿科医生在对维生素D的认识上是一致的:推荐给婴幼儿补充维生素D。那么维生素D对人体为何如此重要?维生素D缺乏的原因是什么?不同人群生理需求的维生素D量是多少?该如何补充维生素D?希望下面的介绍能解答家长们心中的疑问。
预防佝偻病,维生素D很关键
维生素D在人体内一方面促进肠道从饮食中吸收钙和磷;另一方面促使钙、磷沉着于新骨形成部位,促进骨组织的成熟。对于婴幼儿而言,摄取足够生理需求的维生素D主要是为了有效预防佝偻病;对于成年人而言,摄取足够生理需求的维生素D主要是为了有效防止骨质疏松,预防骨折。维生素D除了对骨骼有益外,一些正在进行的研究还表明它可以改善肌肉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例如,最近美国睡眠医学会完成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维生素D水平与白天易犯困之间存在重要关联,尽管目前还不能断言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提示了或许维生素D可以替代咖啡来提神醒脑。国内方面的文献如年李敏等发表的《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相关,提示或许可以通过补充维生素D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维生素D在人体内先由肝脏产生的酶催化生成25羟维生素D,再由肾脏产生的酶催化生成具有生物活性的1,25二羟维生素D。通常,临床检测人体是否存在佝偻病的风险,参考的既不是微量元素的值,也不是骨密度的值,而是血清中25羟维生素D的值,数值小于20纳摩尔/毫升(50纳摩尔/升)认为是维生素D缺乏。美国有研究发现,在波士顿地区(北纬42°)的冬天,18~29岁的健康人血清中25羟维生素D值小于20纳摩尔/毫升者达到了32%,维生素D缺乏的人口比例在中国应该更高。
补维生素D,光照、饮食一个都不能少
谈论维生素D缺乏的原因之前,需要先了解人体维生素D的两个天然来源:
一个是人体自身合成。暴露在阳光下,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人体皮肤,皮肤自身合成维生素D。自身合成维生素D的量取决于年龄、皮肤颜色、暴露时间、季节等。一般而言,随年龄增长合成量降低,白皮肤比黑皮肤合成得更多,暴露时间越长合成得越多,夏季比冬季合成得多。有研究表明,骄阳似火的7月,健康年轻白人着泳衣户外暴晒15分钟左右,约可产生单位的维生素D。但通常不建议用在阳光下暴晒的方法获取维生素D,因为有导致皮肤癌的风险,夏季烈日下要以对皮肤的防护为主。
另一个是饮食摄取。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包括鱼类、鸡蛋黄、添加维生素D的牛奶、添加维生素D的面包以及其他添加维生素D的食物。
由此可见,造成维生素D缺乏的原因主要也是这两个方面:一是缺少阳光照射。阳光中的紫外线不能通过普通玻璃,室外活动少的人,维生素D生成不足;高层建筑物阻挡阳光照射,大气污染(如烟雾、尘埃)吸收了部分紫外线;冬季阳光照射减少,影响皮肤合成维生素D。二是饮食摄入不足。天然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少,如乳类(包括人奶及牛、羊奶等)、肉类等含量较少,谷物类、蔬菜、水果几乎不含维生素D。
补维生素D相对安全,不易过量中毒
根据美国医学研究所年公布的数据,不同年龄人群每天生理需求的维生素D的量分别是:1岁前的婴幼儿需要国际单位,1~70岁的人需要国际单位,70岁以上的老人需要国际单位。每日生理需求的维生素D量是指食物摄取、阳光照射、维生素D强化食品中的维生素D含量的总和。不足的部分需要维生素D补充剂加以补充。出生两周后的婴儿就可以使用维生素D补充剂补足不够的维生素D的量,但不推荐婴儿晒太阳获取维生素D,因日晒有导致婴儿患皮肤癌的风险。
《中华儿科杂志》编委会与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达成共识:鉴于佝偻病多见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佝偻病的预防应从孕期开始,以1岁以内婴儿为重点对象,并应系统管理到3岁。他们提出的建议如下:
第一,准妈妈应经常户外活动,进食富含钙、磷的食物。妊娠后期为秋冬季的女性宜每天适当补充维生素D~国际单位。使用维生素A和维生素D合剂时,应避免维生素A中毒,维生素A每天摄入量应小于国际单位。
第二,婴幼儿应该尽早户外活动,逐渐达到每天1~2小时户外活动时间,尽量暴露婴儿身体部位如头面部、手足等。
第三,婴儿(尤其是纯母乳喂养儿)出生后两周每天摄入维生素D国际单位至两岁。国际单位的补充量应是食物摄取、阳光照射、维生素D补充剂、维生素D强化食品中的维生素D含量的总和。如婴儿每天摄入毫升添加了维生素D的配方奶,可摄取维生素D约国际单位,加之适当的户外活动(尤其是夏季户外活动较多时),可不必另外补充维生素D补充剂。
第四,高危人群如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出生后就应该每天补充~国际单位维生素D,3个月后改为每天国际单位。
无论美国还是中国,医学专业委员会给出的每天摄取维生素D的推荐量都是总量,因此对于饮食习惯和户外活动不同的个体而言,维生素D补充剂使用的量是因人而异的。对照年开始实行的中国的食品规范标签标识,大家在吃东西的时候可以根据标识计算一下维生素D的量,由此估计需要额外补充的量。
根据美国医学研究所年的数据,人体每天能耐受的维生素D的最大量也因年龄而不同,具体数值见表2-1。
表2-1 不同年龄人群维生素D推荐摄入量和能耐受最大量表
维生素D(国际单位/天)
人群推荐摄入量上限
0~6月龄
6~12月龄
1
1~3岁
2
4~8岁
9~13岁
0
14~18岁
0
19~30岁
0
31~50岁
0
51~70岁(男)
0
51~70岁(女)
0
70岁
0
孕妇/哺乳(19~50岁)
0
有记载成人维生素D中毒的量是每天服用00国际单位,由此可见,维生素D是相对安全的营养补充剂,不太容易过量中毒。
维生素D属于脂溶性维生素,因此建议随餐服用,食物中的油脂能促进其吸收。目前国内婴幼儿维生素D补充剂多以软胶囊的形式存在,需要剪开胶囊将维生素D挤到小勺里,然后用勺一点点喂给宝宝吃。有的说明书可能会建议直接挤进婴儿嘴里,我不推荐这样做,因为万一家长没拿稳,胶囊壳容易掉进宝宝嘴里,万一堵在气道会引起窒息。也有家长图省事,直接把胶囊里的维生素D挤进奶瓶和配方奶一起喂,这种做法我也不推荐,因为脂溶性的维生素D容易沾在奶瓶壁上,让宝宝吃不到完全剂量的维生素D。
文章摘自《冀连梅谈: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
=====================
医生介绍:
冀连梅,0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得药学硕士学位;1年考取中国执业西药师资格;7年通过美国外国药师同等资格考试。在加医院之前,先后任职于北京国际SOS救援中心,美国新泽西州沃尔玛连锁药房,医院等单位。著有科普书《冀连梅谈: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