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我参加了广东省社会组织委员会、党建工作站“我为群众办实事”党建实践与党史教育活动,再一次有机会深入了解普宁,了解普宁革命时期的热血峥嵘,了解今天普宁在新时期的社会面貌,可以说是一次深度的教育。
尤其是活动中,革命先烈彭湃,广东革命时期这块赤色土地的缔造者的孙子彭浩会长,还有彭湃的战友,中共早期先驱黎樾廷的孙女黎虹会长的现身追忆,更是将我们拉回到了当年那一段苦难艰危的岁月。这真是历史百年的握手:
振臂南疆势不孤,豪情有伴万山呼。
当年伟业今朝盛,后代百秋握手图。
年8月1日南昌起义后,起义部队在周恩来、贺龙、叶挺等率领下南下广东,于9月23日进入潮州城。革命委员会决定,以周逸群的第20军第3师的教导团和第6团的一部,共人左右驻守潮州,而起义军主力则从潮州城出发,攻占汕头。
24日,贺龙的第20军第3师傅维钰团进驻汕头。当时在汕的国民党军政人员多人仓皇逃往香港。
起义军的进驻潮汕,为潮汕地区人民,开展武装斗争、组建红军和创建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有利条件,虽然只有短短的七日,但恰似狂风暴雨撞击着南穹大地。
当日,起义军与广东省委派来的人员共同宣布成立了汕头市革命委员会。
并任命广东省委派来的赖先声任委员长,古汉忠为秘书长、李立三为公安局长(后由徐光英代理)、郭沫若为海关监督兼外事交涉使、刘伯承为军政学校校长、周逸群为潮汕警备司令、彭湃为东江工农自卫军总指挥。
这些重要任命从政权、治安、外交及教育等多方面对革命委员会在汕头的治理作出了规划,尤其是提出了“实行土地革命”,“一切权力归工农”等口号,让劳苦大众看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希望,浓烈的革命热情为粤东大地增添了一抹红。
如革命委员会迅速组织各方的力量,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各级单位及市总工会和农民协会都设立了机关,挂出了牌子,开展了工作。
一、革命委员会组织接管了旧政权,维持社会治安,组织复市复工。指挥部的纠察队经常在街头上巡逻,秩序也恢复了”,还着手恢复与扩大群众组织,政治保卫处着手镇压反革命分子,枪决了一些冒充起义军进行抢劫的匪徒。
二、市革命委员会和起义军接管了《岭东民国日报》。出版了套红的《革命日报》,登载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委员名单和革命布告。
三、市革命委员会着力发动工农和商会参加革命。该委员会在牛屠地召开了群众大会,周恩来、贺龙、叶挺等同志也分别发表了讲话。
25日,李立三和赖先声还代表起义军和市革命委员会召集市总商会人员开会,晓以革命大义,想通过分摊的办法筹措军饷10万元,以解决起义军给养。同时,起义军财政委员会还出布告,实行禁止银元出口,否则没收充公等财政金融管制措施。
起义军的占领汕头,并成立了市革命委员会,引起了国内外敌人震动,敌人立即像洪水一样合围而来,国民党反动当局急忙从潮梅和广州调集十多个团共3万余人的兵力,从四面八方压向潮州、汕头和三河坝,起义军处于数倍于己的敌人合围之中。
英、日、美、法等列强也调集了近10艘军舰,帮助运载国民党反动军队向汕头市登陆反扑。迫不得已,起义军必须进行战略转移,主动出击。
9月26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率第11军第24师和第20军第1、2师共多人抵达揭阳县城。27日,起义军接到不实情报说,揭阳汤坑镇仅有敌军王俊部余人。于是,前敌指挥部决定歼敌。28日,起义军主力向揭阳汾水进发,汾水之战,亦称汤坑战役,正式打响。
谁知,棋错一遭,情报有误,敌人像蝗虫一样涌来。原来,不只是国民党守敌王俊部余人,更有国民党第八路军东路军代总指挥陈济棠率领的3个师和潮(州)梅(县)警备部队共1.5万人,正由丰顺县进击揭阳,寻求与起义军主力决战。
力量虽然悬殊,但贺龙、叶挺等率领起义军奋力拼杀,和彭湃这个“农运大王”发挥的巨大影响力,却打赢了这次围追战。彭湃发动组织起成千上万的工农群众,组成了运粮队、运弹队、担架队随军前进。甚至还有一、二、四区的两千多名农会会员和赤卫队员,也随军开拔,以协助战勤和外围警戒。他们打着农会会旗、赤卫队队旗,和起义部队官兵一起汇成了滚滚的铁流。
所以,在两天两夜的激战中,起义军歼敌0多人,自损多人后,主动撤离了战场。后来在揭阳县炮台镇与从汕头撤出的前敌委员会、革委会等人员汇合,渡过榕江,经潮阳贵屿,向普宁流沙方向转移。前路漫漫,这境地虽悲壮,却也昂扬:
《汾水战役》
举义征波已月余,连番败迹亦旗舒。
犹闻汾水鏖兵甚,猎猎军魂照后书。
至此,潮汕地区革命的熊熊烈火,暂时陷入低谷,红色政权也随之失去。但我们要看到的是,革命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更不可能一帆风顺。潮汕地区虽然只有七天“改天换日”,但却让劳苦大众看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希望,革命者们浓烈的革命热情为粤东大地增添了一抹赤红。为后来潮汕地区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打下了深深烙印。
“当时烽炬传千里,从此风雷遍九陔。”这是起义参与者郭沫若对这时期的真实写照与概括。
10月3日,周恩来、贺龙、叶挺等率领起义主力部队到达普宁流沙。中共前敌委员会在流沙教堂侧厅召开了军事决策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周恩来、彭湃、李立三、恽代英、谭平山、张国焘、贺龙、叶挺、刘伯承、聂荣臻、郭沫若、吴玉章、林伯渠、张曙时、廖乾吾、贺昌、杨石魂等。
会议由正发着高烧的周恩来主持。会上传达了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总结了南昌起义以来的经验教训,决定了取消国民党旗号,由“下海”改为“上山”挂红旗,把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结合起来的今后斗争方略,并研究了部队接下来的撤退路线和行动计划,以及护送领导同志撤离战区,转移香港、上海另行安排工作。
可以说,“流沙会议”的召开,不仅对当时而言是迫切需要的,在后来的历史上也是意义重大的。有诗这样歌颂《流沙会议》:
南昌烽火烈,热血挽洪舟。
鏖战奔千里,争锋荡百丘。
流沙宣赤帜,海陆耀红州。
从此工农固,东江大业筹。
军情依然紧急,流沙会议尚未结束,敌军来袭战报又响起,军阀陈济棠的两个师已向流沙逼近。危急之下,起义部队按会议精神向海陆丰方向转移。
尤其值的一说的是,由于彭湃是在广东地区巨大影响力,所以,他对于处在困境中的起义军,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如他在普宁流沙军事会议召开之前,他通过地下交通站,通知湖东农会领导、富家子弟出身的共产党员陈宗尧前往流沙。陈宗尧一接通知后就到了流沙,与彭湃汇合了。
彭湃交代他,很快就有起义部队领导人要从湖东港转移出海,要他返回湖东以后准备保卫队伍,雇用渔船和备用有关物资。
同时,就起义部队和起义领导人转移的事,彭湃对普宁党组织也做了周全安排,并迅速成立了一支保卫和向导的队伍,帮助起义部队。
尤为显示彭湃极具战争经验的一事是,流沙军事会议召开之中,敌13师突袭而来。在这危急时刻,彭湃首先想到的是总指挥贺龙,因他是蒋介石、汪精卫的心头大患,要抓的头号首领。于是,他利用自已对当地熟悉的优势,与巾帼夫人许冰一起,保护着贺龙,随后又保护了刘伯承、廖乾五、林伯渠、徐以新等领导人,一起安全抵达了湖东港,后在陈宗尧的组织下,他们一行安全出海。
而周恩来、叶挺、聂荣臻等也循着彭湃行进的路线到达湖东,叶挺、聂荣臻恐怕患重病的周恩来在海上有危险,于是转移至南塘兰湖。
这次领导人大转移,在陆丰党组织和革命群众掩护下,没有一位被捕、被杀,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而这是一个奇迹的创造者,正是彭湃。
尤为可贵的是,彭湃并没有与其他领导人一起转移到他地,而是深深扎根在自己的故土,在革命最低潮之际,独撑危局。而天资卓越的他,不甘屈服,矢志斗争,很快又起狂澜,向旧世界与反动势力发出了更大的怒号。
仅仅是一个月后,即年11月,彭湃等领导着海陆丰人民,再次爆发武装起义,并建立了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到年春,彭湃等率领工农革命军将以海陆丰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扩大到东江南部地区。再到海陆丰及东江革命根据地高峰之时,一共建立了9块县级根据地:①海陆丰,②揭丰华,③潮普惠,④梅埔丰,⑤五兴龙,⑥蕉平寻,⑦潮澄饶澳,⑧饶和埔诏,⑨陆惠。革命根据地面积共约6万平方公里,苏区人口共约万。这真是:
《忆秦娥东江赤色》被迫起,狰狞旧日苍天泪。苍天泪,生无所愿,哪有天理。东江赤色绵千里,心灯闪耀峥嵘地。峥嵘地,成钢淬火,百川交汇。
今天,我们寻故问迹,依然能看到彭湃及其他人的战友们在这一时期,在南疆大地,海陆丰、东江、大南山等各处,留下了太多的历史足迹,让我们后人感怀其中,无不追忆他们当年的峥嵘岁月。
如地处大南山脚下的什石洋村,是大南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年2月至3月,彭湃夫妇就居住在什石洋村蔡国元旧屋,与徐向前、李富春、邓发、古大存、方方等领导人一起,带领红四师举行年关暴动,取得了重大胜利,并建立了普宁县苏维埃政府……如诗所忆:
《彭湃在什石洋村》
南穹火焰势燎原,百里千村耀赤幡。
蔡屋留存先烈迹,光辉片段叹君恩。
大南山地处普宁、惠来、潮阳交界,是莲花山系南阳山的延续,境内峰峦重叠,密林山洞星罗棋布,利于隐蔽,易守难攻。在土地革命战争这一时期,时任中共东江特委书记彭湃等革命前辈在这里领导着人民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并创建了大南山革命根据地。这正是:
《临江仙大南山革命根据地》
郁翠苍林真宝地,南山赤浪奔流。旗幡处处激无休。边川延百里,唤醒万家仇。
多少男儿风雨砺,坦然笑看杀头。铮铮血气固城丘。后来多少事,点点耀春秋。
缅怀先烈,讴歌精神。一代传奇,彭湃先烈已远逝,但他及他的战友们,在南疆所留下的革命足迹与光辉往事,百年来却依然萦绕在我们后人的心头。今天,我们随着党组织一道追怀过往,就是愿他们的革命之花、精神之柱永相辉映。
愿精神永存、先烈万年。
《彭湃烈士赞》
当年农运大王风,血水苍茫革命功。
斗志一腔腾大业,才华满腹傲雄空。
峥嵘刚赴征尘转,挫折接连灾难同。
本愿苍生消疾苦,龙华遗怒待酬穹。
参考资料:
1、《南昌起义史料》;
2、《海陆丰及东江革命根据地史料》;
3、《大南山革命根据地史料》;
4、《彭湃生平史料》;
5、网络相关史料
谷新光:湖南岳阳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深圳市科技专家库专家、红色文化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