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的治疗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武汉解封了,写黄鹤楼的崔颢,写的边塞
TUhjnbcbe - 2024/8/19 17:10:00

崔颢的一首《黄鹤楼》传唱古今,然而崔颢不仅一首《黄鹤楼》,崔颢还有以边塞为题材的诗。崔颢的边塞诗有着豪侠气概、风格是豪爽俊丽。

如“仗剑出门去,孤城逢合围。杀人辽水上,走马渔阳归。”(《古游侠呈军中诸将》),行文气势恢宏,风格豪爽俊丽,具有大丈夫保家卫国,横刀立马的英雄气概。“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雁门胡人歌》)将战场上的艰难用白描的方式,简单直接的表述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是心系战事,也算是苦中作乐,更是衬托出一种的潇洒豪放,表现出诗人愿意随时一战沙场,以酬大丈夫报国之心,一贯俊丽的风格,读来气势恢宏,激昂振奋。展示着“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唐)王翰》的豪情。

作品中有叙写边塞情状,如《辽西作》:“燕郊芳岁晚,残雪冻边城。四月青草合,辽阳春水生。胡人正牧马,汉将日征兵。露重宝刀湿,沙虚金鼓鸣。寒衣著已尽,春服与谁成。寄语洛阳使,为传边塞情。”诗中色调亮丽,有四月暖阳、青草萋萋,春水荡漾,一片清明爽朗,而格调刚健雄浑,牧马、征兵、宝刀、金鼓,层次分明可谓刚劲有力,然而塞边的情状却是残雪冻城、露重刀湿、寒衣著尽,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隐含的传达出希望在位者体恤边塞将士,以便做好战前准备,更好地保家卫国的的含义。描摹边塞将士英姿,如《赠王威古》”长驱救东北,战解城亦全。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共然。”全诗漾溢着的爱国热情和英雄主义的精神,可谓“风骨凛然”。

诗人有意在诗中显示豪侠气概,多了一些狂生本色的阳刚之气,读来慷慨激昂,酣畅淋漓。《河岳英灵集》的编者殷幡说崔颢“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说尽戎旅”。崔颢的边塞诗,多表现出昂扬的情感,显得清刚劲健、风骨凛然,展示出盛唐时期,壮士报国,走马边疆,谁与争锋的霸气与恢弘。于悲中见壮,始终洋溢着一种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透着铁血柔情,铁骨铮铮,色调明亮而让人激越。而李颀诗中缺乏鲜亮的色调,是铺天盖地的野云,纷纷雨雪、哀鸣胡雁、幽怨琵琶、断肠横笛、羌笛雪中吹等阴冷的意象,透着一种极苍凉的悲怆情怀。

崔颢的创作经历与李颀相似,都与开元年间登进士第,都有高才而无高官,宦海浮沉不得志,都有南游的经历,但是边塞诗却有着在色调与感情基调上的完全不同的风格。

崔颢的诗是悲中见壮,壮更豁,而李颀的诗确是壮中见悲,悲更切!两位作者对意象的选择不同,表现出各自不同的风格,在我们分析的五首李颀的边塞诗中,“公主琵琶幽怨多”、“今为羌笛出塞声”、“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金笳吹朔雪,铁马嘶云水”、“戎鞭腰下插,羌笛雪中吹”每一首都分别使用了“琵琶”、“羌笛”、“金笳”等或幽怨或悲壮的乐音传达出苍凉悲怆的情感,王昌龄也曾用“琵琶”、“羌笛”、“金笳”这些发调沉郁悲伤的乐器,引出愁绪,感叹愁苦。“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从军行七首》),“城南虏已合,一夜几重围。自有金笳引,能沾出塞衣。听临关月苦,清入海风微。三奏高楼晓,胡人掩涕归。”(《胡笳曲》王昌龄)诗人们用这样的意象引出悲伤愁怨。

崔颢的边塞诗中“马上共倾酒,野中聊割鲜”、“今日杯酒间,见君交情好”,“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仗剑出门去,孤城逢合围”,“露重宝刀湿,沙虚金鼓鸣”。用的大多是“酒”、“剑”和“刀”,战场上听到的不再是幽怨琵琶和断肠横笛,而是沙场战鼓鸣。“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出塞二首》王昌龄),“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燕歌行》高适),这些意象的表现,更加让我们体会到激越昂扬的情感和将士们铁骨铮铮的高昂斗志。

1
查看完整版本: 武汉解封了,写黄鹤楼的崔颢,写的边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