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经常采用比喻手法,不仅可以让语言凝练,而且显得形象生动。比如,才子们将白雪比作梨花,或者把梅花比作白雪;再如,诗人们还喜欢将娇羞的美女比作出水芙蓉,又把青春少女的眉毛比作小山,都是利用了主体和喻体之间的某种相似性,却充分地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
春天里百花争艳、万紫千红,惹得蝶儿欢喜、蜂儿陶醉,也让游客们欣喜万分、诗兴大发。诗人孟郊进士及第后,就曾开心地吟诵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另一位唐代诗人或许是受其影响,也在及第后用美好的春情,形容自己的激动之意。下面介绍许浑的《及第后春情》,比喻贴切,技法高妙,结尾充满了豪情。
《及第后春情》
晚唐?许浑
世间得意是春风,散诞经过触处通。
细摇柳脸牵长带,慢撼桃株舞碎红。
也从吹幌惊残梦,何处飘香别故丛。
犹笑西都名下客,今年二月始相逢。
许浑41岁进士及第,在这之前他曾多次参加科考,却都无缘金榜。有一次他失魂落魄地从长安返回家乡,途中遇到一条大河横亘在眼前。此时又恰逢风大雨狂,诗人无法过河,心中倍感沮丧,他甚至觉得老天爷似乎总是与自己过不去。
不过正如孟子所云,天降大任,必须苦其心志。好在诗人意志坚强,没有被失败击垮。他咬牙坚持,也不惧别人的冷嘲热讽,终于从人生低谷中走出来。这首诗就描写了才子及第后的感怀,全诗无一“喜”字,却满溢喜悦之情。
开篇就采用了比喻手法,诗人觉得自然界中最得意的当属春风,这位东君的使者步履轻盈、散诞不羁,其足迹所至,立刻就展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一切都将变得无比美好。
许浑将自己及第后得意的感觉比作春风,他多年来的压抑心情一扫而空,也唤醒了其内心深处对仕进之路的向往,更激发了才子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接下来诗人就具体地描述他眼中的春景,“细摇柳脸牵长带,慢撼桃株舞碎红。”在春风的吹拂下,溪畔的杨柳,轻轻摇摆;细长的柳丝,柔柔垂落,就像美女身上长长的飘带。柳脸,即柳叶,因其形如脸颊而有此称谓。
路边的桃花也不甘示弱,东风缓缓地撼动桃枝,满树的桃花尽情绽放,又仿佛在不停地翩翩起舞。“碎红”二字,展现出点点桃花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如此妖娆和美丽,也委婉地传达出诗人舒畅的心情。
颈联转而抒写诗人的感受,“也从吹幌惊残梦,何处飘香别故丛。”春风不知从何处的芳丛携带着清香,并轻盈地越过帷幔,惊醒了才子的残梦,也赶走了他心头的烦忧和愁情。
残梦,代表着诗人曾经的焦虑和不安。及第的消息,让才子如沐春风,又仿佛具有惊人的力量,将其从人生的低谷,推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才子感到万分激动,一时间无以言表,所以才会用一个“惊”字加以描述。
最后两句照应首句,“犹笑西都名下客,今年二月始相逢。”诗人回首过往,暗暗庆幸,他暗笑自己曾是多次落榜的无名小辈,如今与春风喜相逢,也终于深刻地体味到东君的深情。西都,这里代指京城。二月,指放榜的时节。
纵览许浑的这首七律,比喻贴切,情景交融,抒写了作者及第后的激动之情。全文技法高妙,无论是对柳丝和桃花的描写,还是对春风与残梦的刻画,都是精雕细琢,令人印象深刻。
结尾的“犹笑”二字充满豪情,虽然过去的经历惨不忍睹,但是一旦才子与春风“相逢”,就会大展宏图、翱翔高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