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传来了一则令人悲痛的消息:
著名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国家话剧院首任院长赵有亮,因病去世,享年78岁。
年,赵有亮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家庭。
兄弟姐妹加上他一共有七个,可谓人丁众多。
不幸的是,父亲在赵有亮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只有母亲艰难地拉扯他们七个孩子长大。
虽然家庭条件艰辛,但赵有亮过得无拘无束,喜欢看小人书和露天电影。
有一天,赵有亮看完苏联演员安德烈·哈里托诺夫主演的《牛虻》,非常佩服,从此就有了演员梦。
为了实现梦想,他苦练朗诵、形体等基本功。
因为意念坚定,他甚至还克服了结巴的老毛病。
15岁,他顺利通过了上海戏剧学院话剧团的考试,成为了一名话剧学生。
经过两年的刻苦学习,又以优异的成绩升入了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
年,赵有亮大学毕业时,成绩也是名列前茅,被分配到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工作。
先后担任演员、演员队队长、影视部主任、副院长。
年,兼顾剧院工作的同时,赵有亮也正式开始了荧幕之旅。
他出演了中国峨眉电影制片厂的电影《我的十个同学》。
之后又出演了《都市里的村庄》、《你好太平洋》、《秋白之死》等影视剧作。
年,他拍摄电视剧《好爸爸坏爸爸》,一炮而红,成为无数70后、80后的童年回忆。
年,赵有亮调任中央实验话剧院,担任院长职务。
年,年过半百的他主演电视剧《孽债》,再次红遍大江南北。
年,原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与中央实验话剧院合并为中国国家话剧院,赵有亮继续担任院长。
同年,他主演了第一部展现海峡两岸关系的电视剧《台湾海峡》。
之后他又拍摄了《铁血豪情》、《大浴女》、《亲人爱人》、《蓝色骨头》等诸多脍炙人口的影视剧作。
一边是忙碌的演艺工作,一边是国家话剧院的发展重任,他都全力以赴,不曾辜负。正如他的名字“有亮”一样:
用自己的一生,为中国表演艺术“亮”起一盏灯。
话剧与影视剧表演,相通是相通,说迥异也的确各有不同。
一个考验的是现场的感染力,另一个则是镜头切换、剪辑后的呈现。
有些演员可以融会贯通,有些则只能做好一边,做不好另一边。
当年赵有亮因为工作原因,一直深耕在话剧舞台。
主演过话剧《喝延河水长大的》《保尔·柯察金》《理查三世》等,均广受好评。
但他对影视的表演形式也非常感兴趣。
于是,他也接拍了不少影视剧,创造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角色。
虽然演戏对他来说算不上“主业”,但他对每个角色都全力以赴、认真相待。
年,赵有亮主演电视剧《秋白之死》,饰演革命家瞿秋白。
为了演好这个伟人,瞿秋白阅读了无数文献资料,观看了所有与瞿秋白相关的影视作品。
从理解人物性格开始,由内而外地做功课。
凭借此片,赵有亮也获得了中国电视剧最高奖项:飞天奖。
年,赵有亮主演《孽债》,饰演杂志编辑沈若尘。
戴着方框眼镜、心事重重。
一边是对家庭、妻子的责任,另一边是对青春往事的留恋。
赵有亮将沈若尘的愧疚、善良、犹豫诠释得淋漓尽致。
塑造了一个经典的“上海男人”形象。
当年,《孽债》播出后收视率高达42%,荣获飞天奖三等奖、五个一工程奖,至今豆瓣评分高达8.5。
可见这部作品不光体现了时代特色,也成为了经得住时间考验的经典之作。
后来,赵有亮在谈起这段成功的表演经验时曾说:
“作为一名演员,应该从人物本身出发,在表演上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尽可能地真实些、生活些……起码让观众看了舒服,那种表演感和造作感是绝对要不得的。”
这份谦逊的态度、对专业的钻研精神、对表演的深刻理解,值得所有后辈学习。
赵有亮是一名演员,但他更是一位管理演员的领导。
年开始,到年结束,他在“院长”的位置上一坐就是21年。
这个位置上固然有很大的权力,但对他来说,更多是责任的重担。
早在赵有亮刚刚担任中央实验话剧院院长时,他就曾对记者表示:
“太累了,整天搅在琐碎繁杂的事务中,耽误了许多个人艺术的实践,还得罪了好多人……一点不符合自己的性格,最大心愿是赶紧下台。”
后来担任国家戏剧院院长时,更是直言不讳:
“最喜欢的是当演员,最不喜欢的是当院长。”
但他嘴上说着不想干,手上还是全力以赴做到最好。
年,赵有亮从零开始重建中央实验话剧院。
抓艺术生产、改善办公环境、改善职员生活条件、实行聘任合同制、给予员工自由拍戏的时间……
很快,剧院就有条不紊地运营起来,职工劲头十足、多部话剧获奖。
年,赵有亮被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年,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模)称号。
年,赵有亮担任首任国家话剧院院长之后。
大刀阔斧,率领话剧演员进军影视,拍摄电视剧《密令》。
吸纳了李冰冰、章子怡、孙红雷、唐国强等一种影视“大咖”,促进了影视、话剧一家亲的局面。
原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王晓鹰评价赵有亮说:
“赵有亮院长是个非常纯粹而且具有人格魅力的人,他以对中国话剧事业的巨大热情和责任感,为组建国家话剧院倾尽全力,并以他的戏剧理想和艺术鉴赏力,推动国家话剧院的剧目建设和艺术定位,让国家话剧院出道即高峰。”
赵有亮不光贡献突出,人品也受到众人敬仰。
在他手下工作过的同事,都评价赵有亮“宽容”、“没有架子”。
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罗大军悼文中提到:
“此生有幸与他成为工作上的同事,上下级的关系,感受了他人的善良与美好,领导的清白和明白。”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
文化艺术事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灵魂,是不容小觑的力量。
一位伟大的艺术家陨落了,但他对文化事业的贡献,值得我们铭记!
他对艺术勇于创新、全力以赴的信念,值得我们代代传承!
赵有亮先生,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