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屈大均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为“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
屈大均出生于年(崇祯三年)10月10日,广东番禺人,祖籍湖北秭归。他的原名是邵龙,后来随父亲恢复屈姓,改名大均。他的字是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非池、莱圃等。
屈大均早年受业于陈邦彦门下,深受其思想的熏陶。年补南海县生员。年清军陷广州,屈大均参加了陈邦彦、陈子壮等人的反清斗争,失败后逃至肇庆,向南明永历帝呈《中兴六大典书》,被授中秘书。年因父亲去世而归乡。
年清军再次围攻广州,屈大均为避祸,削发为僧,法名今种,字一灵,名其所居为“死庵”,表示誓死不为清廷所用。年他开始以化缘为名云游四海,奔走各地,寻访明朝遗迹和抗清志士,与顾炎武、李因笃、朱彝尊等人交流思想。。
年郑克爽降清后,屈大均失去了复明的希望,便从南京携家归番禺,终身不再出门,专心著述讲学。
屈大均于年(康熙三十五年)6月27日在家乡病逝。他抚育成人的八个子女,都以“明”字命名,如明洪、明治等,显示了他忠于明朝的爱国情怀。
01《鲁连台》
一笑无秦帝,飘然向海东。
谁能排大难?不屑计奇功。
古戍三秋雁,高台万木风。
从来天下士,只在布衣中。
一笑无秦帝,飘然向海东。鲁仲连在却秦救赵的战争中,以一封书信劝说燕国将军撤兵,使得秦国无法统一天下,而后他不受齐王的封赏,而是飘然离去,隐居于东海之滨。这里表现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和超然物外的气度,也显示了他对天下大事的洞察力和影响力。
谁能排大难?不屑计奇功。这里是作者对鲁仲连的赞叹和敬佩,谁能像他那样为人排忧解难,功成之后不屑于邀赏请功。此处反映了鲁仲连的侠义豪情和清高自持的品格,也暗示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批判。
古戍三秋雁,高台万木风。写作者登上鲁连台所见的景象,古老的边塞飞过秋天的大雁,高高的鲁连台上万木摇风。这里描绘了一幅雄阔而寂寥的画面,也寄托了作者对鲁仲连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从来天下士,只在布衣中。作者总结出的一条真理,自古以来天下有见识有本领的人,只是存在于平民百姓之中。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人民(包括隐士)的高度赞扬和信任,也表明了作者对官场腐败和权贵阶层的鄙视和反抗。
这首诗是屈大均瞻仰鲁仲连古迹而作的五言律诗,写出了鲁仲连的义举奇功,高风亮节,以及作者对他的景仰赞佩之情。全诗叙事写景与抒情融会无间,语言素朴而笔带豪气。
02《壬戌清明作》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朝暮之间,天气变化无常,寒冷阴沉,象征着清朝的统治和抗清的困境。作者在忧愁中度日,不知不觉间已经是春天深了,也暗示着时间流逝,大业难成。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落花有泪,是指花上的露珠,也是指抗清志士的牺牲和悲哀。风雨,既是指自然现象,也是指清朝的镇压和迫害。啼鸟无情,是指鸟儿的啼叫,也是指为清朝效力的奸臣和小人。自古今,是指这种情况不是一时之事,而是历史上常有的现象。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表达了作者对故国和英雄的怀念和感慨。故国江山,是指明朝的版图和风光,徒梦寐,是指已经成为梦中之事,无法恢复。中华人物,是指明朝的忠臣和义士,又销沉,是指又一次消亡和沉没。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龙蛇,是比喻有志于反清复明的人士,四海归无所,是指在广阔的天下没有立足之地。寒食年年怆客心,是指每到寒食节(即清明节),都会感到悲伤和孤独。
这首词是屈大均在康熙二十一年(年)清明节时所作,表达了他对明朝覆灭、抗清无望、英雄消亡、自身流离的深切感情。他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到词中,形成了一首慷慨悲壮、感时伤怀、气魄雄浑、意境深远的佳作。
03《摄山秋夕作》
秋林无静树,叶落鸟频惊。
一夜疑风雨,不知山月生。
松门开积翠,潭水入空明。
渐觉天鸡晓,披衣念远征。
秋林无静树,叶落鸟频惊。秋天的树林里,风吹落叶的声音,把树上的鸟儿吓得不停地飞起来。这里用了“无静树”和“频惊”两个词,表达了秋林的动荡和不安的气氛。
一夜疑风雨,不知山月生。诗人一整夜听到风声和落叶声,以为是在下雨,却不知道山中升起了明月。这里用了“疑”和“不知”两个词,表达了诗人的惊讶和错觉,也暗示了诗人对月亮的渴望和向往。
松门开积翠,潭水入空明。诗人开门一看,满眼都是松树的翠色,潭水和天空相映成一片明亮。这里用了“积翠”和“空明”两个词,表达了松树的浓密和潭水的清澈,也形容了月光的美丽和灿烂。
渐觉天鸡晓,披衣念远征。诗人听到天上的鸡叫声,知道天快要亮了,就穿上衣服,想起自己要远行的事情。这里用了“渐觉”和“念”两个词,表达了诗人的觉悟和思念,也流露出诗人的孤独和无奈。
这首诗是屈大均写于清代初年,在摄山(今南京东北)一座寺院中度过的一个秋夜。诗人以时间为顺序,描写了从入夜到拂晓所见所闻所感的景物和心境,寄托了自己对明月和故乡的情感。
总结:屈大均的诗歌表达了他反清复明的情怀和对故国的怀念,他以屈原后代自居,继承了屈原那种“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精神。他的诗歌风格明快豪放,有李白、屈原的遗风,奔放纵横,激荡昂扬,于雄壮中飞腾驰骋,豪气勃勃,“如万壑奔涛”,在遗民中乃至整个诗界独树一帜。
屈大均的诗歌意象具有音乐美、色彩美和动态美,他善于运用比兴、光影、情绪等手法表现诗歌意象的色彩美,他也善于通过直接描述式和化静为动式表现诗歌意象的动态美。